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诸多理论中,“运动”理论[1]是极为重要的。物理学家早就揭示出,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飞禽走兽。“运动”在舞蹈戏剧中体现的较为直接,运动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容易理解,在绘画艺术的视觉对象中,运动的体现较为隐晦,更加的耐人寻味。一幅作品的运动感怎么表现呢?本文将从构图、色彩和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阿恩海姆;运动;张力
1 阿恩海姆对“运动”的理解
阿恩海姆将运动分为了二种形式:第一种是物体从某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的移动,就像是一辆汽车从你眼前驶过,我们将这辆车看作是运动的;物质是能量的聚集,任何一件不动的物体,并不意味着它不具备力量,而是意味着各种力量所达到的暂时平衡,这是阿恩海姆所讲的第二种运动形式:“不动之动”,既从不存在物理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第一种形式更多的体现在舞蹈与戏剧之中,第二种形式则在绘画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人的视觉有时候会判断错误,当阳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就会看到湖水在流淌跳动着,KTV里的彩灯、街道上的忽明忽暗的文字花边,从视觉上似乎都在运动着,其实它们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的物理运动。也就是阿恩海姆所说的频闪运动,是生理上的一种错觉。在绘画作品中根本不存在真实的运动,它们既没有物理力的驱动,又没有由于物理动作而产生的幻觉,我们看到的只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的集聚或倾斜,是在没有变化的式样中感受到运动[2]。
2 绘画作品中运动感的表现与运用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强调:“让你的画面动起来,不要画死了,画僵了。”以前总是不理解,一幅二维平面的绘画作品怎么去表现运动?不是将运动着的事物某一瞬间定格在画面上,它就拥有了运动感,一个看似静止的物体,艺术家通过构图、色彩、笔触便可以给这张作品赋予张力。
2.1 动感在构图中的体现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经营位置是也”,就意味着绘画创作中画面的构思与安排,是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人、物与景位置关系的处理,即构图。一幅作品的构图极其重要,张彦远曾说:“经营位置,画之总要。”画面的构图是艺术家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第一步。如果构图精妙,观众就能感同身受懂得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但若是构图不恰当,他人就不能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古人传世的经典作品,如毕莎罗油画《蒙马特大街》、王希孟国画《千里江山图》、佐恩水彩《我们每天的面包》等都是绘画构图的典范。构图的基本形式有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2.2 色彩构成的动感体现
阿恩海姆在第七章中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如果说构图形式是最直观、最活跃的,那么色彩一定是最富于变化最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色彩能够表现感情,暖色给人一种积极地有生命力的态度,冷色表现了冷静、淡漠的情绪。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当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时,会产生出紧张力,一对互补色放在同一个画面中,会拥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19世纪印象主义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画家们走出室内,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表现光色变化,追求色彩的氛围与旋律,淡化了物体的明暗体积,用色彩的
冷暖表现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与鲜明。《红磨坊街的舞会》是雷诺阿印象主义的典型体现,画面以蓝紫色调为主,黄的、玫瑰红的和蓝色的光透过树丛星星点点的洒落在人身上、桌子上、草地上,光线渗透在色彩的对比之中,形态又渗透在色彩的流动之中,斑点交错的色彩,使画面出现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当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的时候,它们之间会产生一种紧张力,色彩的巧妙运用,使画面无时不在的运动中。
2.3 笔触产生的动感
在绘画过程当中,用笔是非常自由灵活的,用笔的方式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笔触是画家性格、情趣与艺术修养的自然映射,反映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和个性特征,用笔的运势在表现运动感上极其重要,一个画家需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来更好的展现画面的运动感。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尤其是吸收了修拉的点彩法,色彩更加鲜亮,笔触也更加严密,《星夜》作为梵高在艺术成熟期的一幅代表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其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弯曲的长线和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整幅画主要基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焚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将运动感在二维画面上表现的淋漓尽致。19世纪的美国著名画家萨金特,他的水彩画用笔洒脱自由,特点突出,这种放松的笔触给人非常活泼灵动潇洒的感觉。
3 结束语
一幅画是动与不动,要用力的不同表现去衡量,在一幅作品中虽然无法表达物体连续的动作,但我们可以通过构图、色彩和笔触去展现它的姿态和运动趋势,给人以视觉上的运动感。而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依托那些直接的和不言而喻的知觉力,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打动观者的心灵。
参考书目: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谢赫,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阿恩海姆;运动;张力
1 阿恩海姆对“运动”的理解
阿恩海姆将运动分为了二种形式:第一种是物体从某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的移动,就像是一辆汽车从你眼前驶过,我们将这辆车看作是运动的;物质是能量的聚集,任何一件不动的物体,并不意味着它不具备力量,而是意味着各种力量所达到的暂时平衡,这是阿恩海姆所讲的第二种运动形式:“不动之动”,既从不存在物理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第一种形式更多的体现在舞蹈与戏剧之中,第二种形式则在绘画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人的视觉有时候会判断错误,当阳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就会看到湖水在流淌跳动着,KTV里的彩灯、街道上的忽明忽暗的文字花边,从视觉上似乎都在运动着,其实它们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的物理运动。也就是阿恩海姆所说的频闪运动,是生理上的一种错觉。在绘画作品中根本不存在真实的运动,它们既没有物理力的驱动,又没有由于物理动作而产生的幻觉,我们看到的只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的集聚或倾斜,是在没有变化的式样中感受到运动[2]。
2 绘画作品中运动感的表现与运用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强调:“让你的画面动起来,不要画死了,画僵了。”以前总是不理解,一幅二维平面的绘画作品怎么去表现运动?不是将运动着的事物某一瞬间定格在画面上,它就拥有了运动感,一个看似静止的物体,艺术家通过构图、色彩、笔触便可以给这张作品赋予张力。
2.1 动感在构图中的体现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经营位置是也”,就意味着绘画创作中画面的构思与安排,是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人、物与景位置关系的处理,即构图。一幅作品的构图极其重要,张彦远曾说:“经营位置,画之总要。”画面的构图是艺术家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第一步。如果构图精妙,观众就能感同身受懂得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但若是构图不恰当,他人就不能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古人传世的经典作品,如毕莎罗油画《蒙马特大街》、王希孟国画《千里江山图》、佐恩水彩《我们每天的面包》等都是绘画构图的典范。构图的基本形式有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2.2 色彩构成的动感体现
阿恩海姆在第七章中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如果说构图形式是最直观、最活跃的,那么色彩一定是最富于变化最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色彩能够表现感情,暖色给人一种积极地有生命力的态度,冷色表现了冷静、淡漠的情绪。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当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时,会产生出紧张力,一对互补色放在同一个画面中,会拥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19世纪印象主义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画家们走出室内,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表现光色变化,追求色彩的氛围与旋律,淡化了物体的明暗体积,用色彩的
冷暖表现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与鲜明。《红磨坊街的舞会》是雷诺阿印象主义的典型体现,画面以蓝紫色调为主,黄的、玫瑰红的和蓝色的光透过树丛星星点点的洒落在人身上、桌子上、草地上,光线渗透在色彩的对比之中,形态又渗透在色彩的流动之中,斑点交错的色彩,使画面出现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当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的时候,它们之间会产生一种紧张力,色彩的巧妙运用,使画面无时不在的运动中。
2.3 笔触产生的动感
在绘画过程当中,用笔是非常自由灵活的,用笔的方式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笔触是画家性格、情趣与艺术修养的自然映射,反映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和个性特征,用笔的运势在表现运动感上极其重要,一个画家需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来更好的展现画面的运动感。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尤其是吸收了修拉的点彩法,色彩更加鲜亮,笔触也更加严密,《星夜》作为梵高在艺术成熟期的一幅代表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其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弯曲的长线和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整幅画主要基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焚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将运动感在二维画面上表现的淋漓尽致。19世纪的美国著名画家萨金特,他的水彩画用笔洒脱自由,特点突出,这种放松的笔触给人非常活泼灵动潇洒的感觉。
3 结束语
一幅画是动与不动,要用力的不同表现去衡量,在一幅作品中虽然无法表达物体连续的动作,但我们可以通过构图、色彩和笔触去展现它的姿态和运动趋势,给人以视觉上的运动感。而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依托那些直接的和不言而喻的知觉力,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打动观者的心灵。
参考书目: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谢赫,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