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意象的营造是诗词魅力的核心。诗词意象的组合及其特点、方法是我们品味诗词的重要手段,同时诗性语言的使用在诗词意象的营造上也有其特点。
[关键词] 意象 诗词 语言 特征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一首诗就是由若干个意象组合构成的。意象是诗的基本单位。诗歌重在意境的创造,而意境的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意象的营构组合过程。意向的营构组合就形成了一首诗的意象系统,从篇章上看就是形成了诗歌的结构,因此意象组合属于诗歌篇章结构的修辞问题,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同时,在意象的组合中,语言参与其中,以其特有的手段、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完成了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的营造。
一、古典诗词的意象组合及其特点
诗词语言是以普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经过诗人的创造性提炼、突破而形成的艺术语言。我们称之为诗性语言。意象性是诗性语言的首要的根本的特点。诗的语言实质上主要是物象、事象的符号,除了直抒胸臆或议论性成分外,诗词中的词语大都表示相应的物象和事象。这些物象和事象就形成了诗词中的意象。在众多的词类中,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词组,可以充当意象的载体。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就以泊舟、烟渚、暮日、旅客、野、天、树、江、月等为意象创造了一幅浸融着乡愁的日暮泊舟图。
通常情况下,在一首诗词中,总会存在着若干意象的组合。如果说意象是组合成诗的基本单位,那么意象组合构成了诗的总体结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运用和构建是其“诗性”的关键元素,而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构建主要有如下审美特性:
(一)意象的有机组合才能产生效应
意象只有在有机组合中,成为一个审美情景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才能从整体中获得生命。所谓“有机组合”,也就是强调进入诗词的单个意象具有或此或彼的关联性,能够构成一个和谐圆融的“意象组合序列”, 单个独立的意象之间具有和谐、一致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色彩,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意象。单个的没有进入意象组合序列的意象,难以有效地传达主体的情意,诗词也难以通过整体意象达成传递诗情的效果。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一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彼此具有关联,能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序列,传递了丰富复杂的旅途游人的秋思。
(二)意象组合能生成新意
两个或多个意象组合成序列后,构成的意象系统的内涵并不是各个意象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内涵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各个意象的相互作用下生成新的特质。其容量远比单个、孤立的意象深广。《秋思》之所以被认为是“秋思”的经典之作,关键在于其意象组合突破了单个独立的意象的内涵局限,而表达出丰富、蕴藉的内涵张力。组合意象的内涵在内容、色彩、意蕴上具有创新特征。
(三)主体情感决定了意象组合的层次性
一首诗词就是一个意象系统。意象的集合构成意象群,而意象群的连缀构成了诗词的意象系统。意象组合在诗篇系统中有简单与复杂之分。有的诗词意象系统比较单纯,一般多由一个意象群构成;有的诗词意象系统较复杂,包含两个以上的意象群的可能性比较大。意象群的多少并不完全以篇幅的长短而论。如韦应物的《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短短一首五言诗,四句话,却包含了“怀念”和“想象”两个意象群。
意象群构成了诗歌易系列的层次感。它是相对完整的表达一个情意层次单位的意象集合体。主体的情意(主观感情)是意象系统层次,主观感情的发展构成了意象系统的脉络。实际上,诗歌结构的分析就是意象系统的情感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
二、意象组合的构成要素
意象组合包含两个方面,即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意象的选择,二是意象组合的系统化。一首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特征直接取决于意象组合的方式。
(一)意象的选择
不同的情思立意导致了不同的意象的选择,不同的意象选择反映了相异的意境旨趣。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大江、故垒、周郎、乱石、惊涛、羽扇、纶巾、谈笑、灰飞烟灭、等波澜壮阔的历史意象和自然意象抒发昂扬向上、激情澎湃的豪情,而华发、如梦、酹江月则转入低沉,两者构成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英雄事业的热烈向往和自己失意早衰的怅恨和感伤,是其豪放词风的典型代表。
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在反映与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时则选择了诸如长亭、寒蝉、骤雨、杨柳、兰舟、暮霭、烟波、凝噎、清秋节等意象来表现,真正是“景语即情语”。苏轼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如云、境界宏大,而柳词清幽凄冷、悲伤愁苦、相看无语、风情舒卷,由此可见,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相互呼应,同时构成了诗歌的艺术取向。
(二)意象的组合方法
意象组合遵循诗歌的审美特质,表现出一些组合规律和组合原则,如意象组合要以情意为主,意象之间应具有有机性,意象的组合应有利于意境的开拓,要讲究声律美,同时要具有独创性等。在中国古典诗词千百年来的实践中,意象的组合存在着相似性,产生了一些基本的组合方式(组合规律)。
1、承续式意象组合
按照事件过程或人物行为的顺序为线索,在相互连接的意象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先后传递关系。它的特点是脉络清晰,易于读者感知和理解。
例:李白《宿清溪主人》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其前两句以清溪、碧岩意象展现投宿处的面貌,第三句写居处之高,是视觉意象,第四句写居处之静,是听觉意象,它们与后两句的月落西山、夜猿啾啾都是诗人投宿后的所见所闻。它们以主人公的行为为线索构成组合体。
2、叠加式意象组合
叠加式的组合的主要特点是诗人从抒情的需要出发 ,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色调、气氛、情趣、倾向的意象,重复使用,接连缀合。这些叠加的意象,有的在时间、空间上可能存在着相互联系,有的则毫不相干。
例: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就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用了十句,一个长长的叠加系列描写了朴素、宁静、闲淡的田园风光,体现诗人守拙归隐的愉悦自得的心情。在反复铺陈的意象中烘托出浓烈的田园氛围和情意。
3、剪接式意象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构成的作品,其意象与意象、意象群与意象群之间,一般都存在着较大的空间与时间的转换、跳跃。诗人对意象的选择与组织,完全冲破了时空的局限,而是遵循情意的旋律自由连接。它能够拓展诗词的容纳空间,在短小的篇章中表现丰富深广的感受与体验。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两句是对实际生活情境的抒写,用巴山、夜雨、秋池等意象构成了凄苦、寂寥的境界,与首句浑然一体。后二句写对将来回归、聚会的期待,剪烛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氛围安静、温馨。意象在现实与想象,现在与未来之间转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4、对比式意象组合
相互连接的意象在内涵、色调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由于对立的意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往往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例:杜甫《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暴露了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性和严重性,控诉了现实的腐败,表现了国家危机的紧迫性。
5、辐射式的意象组合
在这种意象组合中,中心意象特别突出,是诗篇的题旨,居于支配地位,其他意象起环绕、映衬、延伸的作用,或者是对中心意象的具体渲染、强化。
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赞叹了梅花的顽强的生命力,它设置了群芳与梅花的对立,风雨对梅花的摧残的意象来表现梅花自甘寂寞、坚贞不渝的品格,使得梅花的品格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诗词意境和表现力的需要,往往在诗词创作中采用两种或多种意象组合方式,使诗词意境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大大提高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三、意象组合的语用特征
诗人运用语言材料,为读者营造的是意象系列,创作主体的意趣,含蕴在意象之中,因而形成了诗性语言的语用特征。这种诗性语言常常突破语法关系的限制和规范。
(一)省略虚词
它要求尽量少用虚词,词与词之间,不再依靠语法关系来连缀,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成为诗性语言的语言链条。省略虚词,必然会使实词间的语法关系变得不明确,语言链的含义就变得不确定,也就会出现语义方面的某些空白。虽然它背离了语言使用的规范,却使实词与实词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也就使意象间的组合形成了灵活、多义的构造。它留下的空白会激活读者的艺术想象力,吸引他们去再创造。
杜甫的七律《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十四个字中没有一个虚词,西山、白雪、三城三个易体现边境地区正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南浦的意象是离别,清江、万里桥表达路途遥远的意思。两句所包含的内容由此可以生发:国家大局、民族命运的忧虑,生民遭难、自身漂泊的坎坷艰辛……
(二)罗列句式
就语法关系而言,诗句中的实词互不粘连,正是这种缺乏语法连贯性的诗句有利于意象的生成和组合。《秋思》绝好地说明了意象罗列、同性叠加构成相互映衬的富有感染力的意境的绝妙之处。
(三)词序错置
词序错置在普通语言中属于特殊现象,在诗性语言中,颠倒词序,追求意象传达的最佳效果,是诗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颠倒不仅可以使句子的连续性被打断,使句子散漫化、罗列化,而且能把需要突出显现的意象置于显眼的位置,起到突出的作用。
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是“回望”的宾语,“青霭”是“入看”的宾语,它们倒置于句首,突出望和看的对象,给人印象就十分强烈,诗的意象更加表象化,更加富有诗意。
(四)词语错搭
在语法规则体系中,词与词的组合,要按照词性及有关法则,不能随意搭配。但在诗性语言中,经常有词语突破语法常规的错搭,往往营造出更浓烈的诗歌韵味。
1、不及物动词的前置,大大增强诗句的动态感
杜甫的《绝句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飞”、“睡”都是表示动态的不及物动词,他们后边不跟宾语,本来应是燕子飞,鸳鸯睡,但在这种主谓短语中,主语往往更引人注意,诗人为了强调动态,将不及物动词前置,原来的主语被置于宾语的位置了。读者对“飞”与“睡”的感知更加强烈。
2、无生命的物体与有生命的动态词搭配造成拟人效果
谢灵运的《会吟行》“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中“竞”与“峰”的搭配,使峰拟人化了,变成了有生命的有动态的有情意的意象,名词在接受动词的作用后,主体情意的因素更为鲜明。
3、数词与量词的反常搭配,增强了艺术效果
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用“帘“这个名词充做量词,因为名词本身具有的物象性,不仅表示了幽梦发生的空间之境,房内幽暗寂静的小天地,同时营造了一个使人遐想的想象空间:夜月朦胧,帘中,抒情主体正在梦中漫游,他(她)梦见了什么……。正因如此,这样的量词具备了修辞性,增强了意象的表象性,使有限的词语内的意象更密集,诗意获得最大化的挖掘和呈现。
参考文献:
[1] 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2] 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M].燕山出版社, 1987.
[3]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 古远清,孙光萱.诗歌修辞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5]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修辞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作者简介:
韩凝(1968、8—),女,硕士,副教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意象 诗词 语言 特征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一首诗就是由若干个意象组合构成的。意象是诗的基本单位。诗歌重在意境的创造,而意境的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意象的营构组合过程。意向的营构组合就形成了一首诗的意象系统,从篇章上看就是形成了诗歌的结构,因此意象组合属于诗歌篇章结构的修辞问题,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同时,在意象的组合中,语言参与其中,以其特有的手段、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完成了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的营造。
一、古典诗词的意象组合及其特点
诗词语言是以普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经过诗人的创造性提炼、突破而形成的艺术语言。我们称之为诗性语言。意象性是诗性语言的首要的根本的特点。诗的语言实质上主要是物象、事象的符号,除了直抒胸臆或议论性成分外,诗词中的词语大都表示相应的物象和事象。这些物象和事象就形成了诗词中的意象。在众多的词类中,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词组,可以充当意象的载体。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就以泊舟、烟渚、暮日、旅客、野、天、树、江、月等为意象创造了一幅浸融着乡愁的日暮泊舟图。
通常情况下,在一首诗词中,总会存在着若干意象的组合。如果说意象是组合成诗的基本单位,那么意象组合构成了诗的总体结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运用和构建是其“诗性”的关键元素,而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构建主要有如下审美特性:
(一)意象的有机组合才能产生效应
意象只有在有机组合中,成为一个审美情景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才能从整体中获得生命。所谓“有机组合”,也就是强调进入诗词的单个意象具有或此或彼的关联性,能够构成一个和谐圆融的“意象组合序列”, 单个独立的意象之间具有和谐、一致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色彩,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意象。单个的没有进入意象组合序列的意象,难以有效地传达主体的情意,诗词也难以通过整体意象达成传递诗情的效果。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一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彼此具有关联,能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序列,传递了丰富复杂的旅途游人的秋思。
(二)意象组合能生成新意
两个或多个意象组合成序列后,构成的意象系统的内涵并不是各个意象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内涵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各个意象的相互作用下生成新的特质。其容量远比单个、孤立的意象深广。《秋思》之所以被认为是“秋思”的经典之作,关键在于其意象组合突破了单个独立的意象的内涵局限,而表达出丰富、蕴藉的内涵张力。组合意象的内涵在内容、色彩、意蕴上具有创新特征。
(三)主体情感决定了意象组合的层次性
一首诗词就是一个意象系统。意象的集合构成意象群,而意象群的连缀构成了诗词的意象系统。意象组合在诗篇系统中有简单与复杂之分。有的诗词意象系统比较单纯,一般多由一个意象群构成;有的诗词意象系统较复杂,包含两个以上的意象群的可能性比较大。意象群的多少并不完全以篇幅的长短而论。如韦应物的《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短短一首五言诗,四句话,却包含了“怀念”和“想象”两个意象群。
意象群构成了诗歌易系列的层次感。它是相对完整的表达一个情意层次单位的意象集合体。主体的情意(主观感情)是意象系统层次,主观感情的发展构成了意象系统的脉络。实际上,诗歌结构的分析就是意象系统的情感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
二、意象组合的构成要素
意象组合包含两个方面,即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意象的选择,二是意象组合的系统化。一首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特征直接取决于意象组合的方式。
(一)意象的选择
不同的情思立意导致了不同的意象的选择,不同的意象选择反映了相异的意境旨趣。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大江、故垒、周郎、乱石、惊涛、羽扇、纶巾、谈笑、灰飞烟灭、等波澜壮阔的历史意象和自然意象抒发昂扬向上、激情澎湃的豪情,而华发、如梦、酹江月则转入低沉,两者构成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英雄事业的热烈向往和自己失意早衰的怅恨和感伤,是其豪放词风的典型代表。
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在反映与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时则选择了诸如长亭、寒蝉、骤雨、杨柳、兰舟、暮霭、烟波、凝噎、清秋节等意象来表现,真正是“景语即情语”。苏轼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如云、境界宏大,而柳词清幽凄冷、悲伤愁苦、相看无语、风情舒卷,由此可见,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相互呼应,同时构成了诗歌的艺术取向。
(二)意象的组合方法
意象组合遵循诗歌的审美特质,表现出一些组合规律和组合原则,如意象组合要以情意为主,意象之间应具有有机性,意象的组合应有利于意境的开拓,要讲究声律美,同时要具有独创性等。在中国古典诗词千百年来的实践中,意象的组合存在着相似性,产生了一些基本的组合方式(组合规律)。
1、承续式意象组合
按照事件过程或人物行为的顺序为线索,在相互连接的意象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先后传递关系。它的特点是脉络清晰,易于读者感知和理解。
例:李白《宿清溪主人》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其前两句以清溪、碧岩意象展现投宿处的面貌,第三句写居处之高,是视觉意象,第四句写居处之静,是听觉意象,它们与后两句的月落西山、夜猿啾啾都是诗人投宿后的所见所闻。它们以主人公的行为为线索构成组合体。
2、叠加式意象组合
叠加式的组合的主要特点是诗人从抒情的需要出发 ,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色调、气氛、情趣、倾向的意象,重复使用,接连缀合。这些叠加的意象,有的在时间、空间上可能存在着相互联系,有的则毫不相干。
例: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就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用了十句,一个长长的叠加系列描写了朴素、宁静、闲淡的田园风光,体现诗人守拙归隐的愉悦自得的心情。在反复铺陈的意象中烘托出浓烈的田园氛围和情意。
3、剪接式意象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构成的作品,其意象与意象、意象群与意象群之间,一般都存在着较大的空间与时间的转换、跳跃。诗人对意象的选择与组织,完全冲破了时空的局限,而是遵循情意的旋律自由连接。它能够拓展诗词的容纳空间,在短小的篇章中表现丰富深广的感受与体验。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两句是对实际生活情境的抒写,用巴山、夜雨、秋池等意象构成了凄苦、寂寥的境界,与首句浑然一体。后二句写对将来回归、聚会的期待,剪烛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氛围安静、温馨。意象在现实与想象,现在与未来之间转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4、对比式意象组合
相互连接的意象在内涵、色调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由于对立的意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往往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例:杜甫《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暴露了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性和严重性,控诉了现实的腐败,表现了国家危机的紧迫性。
5、辐射式的意象组合
在这种意象组合中,中心意象特别突出,是诗篇的题旨,居于支配地位,其他意象起环绕、映衬、延伸的作用,或者是对中心意象的具体渲染、强化。
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赞叹了梅花的顽强的生命力,它设置了群芳与梅花的对立,风雨对梅花的摧残的意象来表现梅花自甘寂寞、坚贞不渝的品格,使得梅花的品格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诗词意境和表现力的需要,往往在诗词创作中采用两种或多种意象组合方式,使诗词意境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大大提高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三、意象组合的语用特征
诗人运用语言材料,为读者营造的是意象系列,创作主体的意趣,含蕴在意象之中,因而形成了诗性语言的语用特征。这种诗性语言常常突破语法关系的限制和规范。
(一)省略虚词
它要求尽量少用虚词,词与词之间,不再依靠语法关系来连缀,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成为诗性语言的语言链条。省略虚词,必然会使实词间的语法关系变得不明确,语言链的含义就变得不确定,也就会出现语义方面的某些空白。虽然它背离了语言使用的规范,却使实词与实词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也就使意象间的组合形成了灵活、多义的构造。它留下的空白会激活读者的艺术想象力,吸引他们去再创造。
杜甫的七律《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十四个字中没有一个虚词,西山、白雪、三城三个易体现边境地区正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南浦的意象是离别,清江、万里桥表达路途遥远的意思。两句所包含的内容由此可以生发:国家大局、民族命运的忧虑,生民遭难、自身漂泊的坎坷艰辛……
(二)罗列句式
就语法关系而言,诗句中的实词互不粘连,正是这种缺乏语法连贯性的诗句有利于意象的生成和组合。《秋思》绝好地说明了意象罗列、同性叠加构成相互映衬的富有感染力的意境的绝妙之处。
(三)词序错置
词序错置在普通语言中属于特殊现象,在诗性语言中,颠倒词序,追求意象传达的最佳效果,是诗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颠倒不仅可以使句子的连续性被打断,使句子散漫化、罗列化,而且能把需要突出显现的意象置于显眼的位置,起到突出的作用。
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是“回望”的宾语,“青霭”是“入看”的宾语,它们倒置于句首,突出望和看的对象,给人印象就十分强烈,诗的意象更加表象化,更加富有诗意。
(四)词语错搭
在语法规则体系中,词与词的组合,要按照词性及有关法则,不能随意搭配。但在诗性语言中,经常有词语突破语法常规的错搭,往往营造出更浓烈的诗歌韵味。
1、不及物动词的前置,大大增强诗句的动态感
杜甫的《绝句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飞”、“睡”都是表示动态的不及物动词,他们后边不跟宾语,本来应是燕子飞,鸳鸯睡,但在这种主谓短语中,主语往往更引人注意,诗人为了强调动态,将不及物动词前置,原来的主语被置于宾语的位置了。读者对“飞”与“睡”的感知更加强烈。
2、无生命的物体与有生命的动态词搭配造成拟人效果
谢灵运的《会吟行》“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中“竞”与“峰”的搭配,使峰拟人化了,变成了有生命的有动态的有情意的意象,名词在接受动词的作用后,主体情意的因素更为鲜明。
3、数词与量词的反常搭配,增强了艺术效果
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用“帘“这个名词充做量词,因为名词本身具有的物象性,不仅表示了幽梦发生的空间之境,房内幽暗寂静的小天地,同时营造了一个使人遐想的想象空间:夜月朦胧,帘中,抒情主体正在梦中漫游,他(她)梦见了什么……。正因如此,这样的量词具备了修辞性,增强了意象的表象性,使有限的词语内的意象更密集,诗意获得最大化的挖掘和呈现。
参考文献:
[1] 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2] 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M].燕山出版社, 1987.
[3]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 古远清,孙光萱.诗歌修辞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5]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修辞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作者简介:
韩凝(1968、8—),女,硕士,副教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