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素质教育,搞好实验教学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的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化学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结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从八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1]。这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在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实验能力很难通过考试检测出来,所以大多数学校、教师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书本理论知识上,对化学实验只是要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现象或结论。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当然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实验知识既是理论知识的补充,又是对理论知识的促进,所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课题,即怎样结合素质教育,搞好化学实验教学。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近年来的一些摸索,试提出几点想法。
  一、实验教学既要有“量的保证”,更要重视“质的提高”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有“量的保证”,这就是说,对于教材所安排的实验,不能说说就过去了,该演示的要演示,该学生实验的要让学生去做,从数量上予以保证。俗话说:“熟能生巧”,实验做得多,实验能力才会得到加强。所以说“量的保证”是基础。
  但光有数量还不行,更为重要的是“质的提高”。所谓“质的提高”就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能通过实验得到各方面的锻炼,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为实验而实验,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一般说来,学生对实验比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一开始往往是盲目的、暂时的、易动摇的,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对此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真正持久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全过程。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开动脑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实验。举一个例子,在做“溶液”一节的实验时,主要的实验内容是将泥土、蔗糖、食盐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这个实验过程简单,也不如学生想象的那么有趣。但作为指导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三者放入水中,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如果继续增加三者的投入量,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不仅可锻炼观察、手、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而且也可以从中领悟混合物、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与理论相互促进
  从根本上说,实验只是一种手段[2]。化学学科所做的就是通过实验和推理获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知识,并形成理论体系。理论和实验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强调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实验来丰富、论证、深化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本身的理论线索,也要注重实验前的理论准备以及实验后的理论总结,使学生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理论说明,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举的例子很多,比喻在讲授“質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思考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接着进行实验,用托盘天平测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进行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解释,通过这样的理论——实验——理论的往复过程,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领悟理论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
  实验和理论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做好实验,更好地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而且它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学习研究以及社会实践工作都不无裨益。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三、对实验内容进行变革
  不管一本教材编得如何完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了搞好实验教学,有时可以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内容进行适当变动,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实验方式的变革,如将一些演示效果较差的实验改为师生并进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实验性质的变革,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验物品的变换,教材指定的实验物品有可能一时备不齐,或者实验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实践摸索,有时可以换成其他物品。
  (四)实验环节的变革,根据实际需要,有些实验环节需要加强,有些则可以删减。
  (五)实验内容的补充,教材上没有安排的实验,但是教学实际中认为做实验有助于加深理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补充实验。有时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过于单薄,也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具体内容。
  四、树立“大实验”的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社会”为教育导向的,培养的是既充分发挥个性,又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体到实验教学来说,就是要树立“大实验”观念,扩大实验教学的内涵。所谓“大实验”观念,就是指不要把实验教学局限在实验室里,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产当中。换句话说,就是把社会生产生活也当作实验教学的内容。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化学现象:如铁为什么生锈?铁的主要成份是什么?苏打粉的作用原理如何?为什么它能使面团膨胀?碘酒是一种酒吗?用它擦涂伤口主要起什么作用?只要细心发现,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另外,有时还可以联系一些化学工艺,讲解化学工艺的生产原理及化工制品和生产过程等,使学生对化学工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爱科学、爱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视野。针对书本上提到的一些化学性质或变化规律,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做一些课外小实验,这也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总之,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树立“大实验”观念,探索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五、抓好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能否成才,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于智力正常的人来说,决定其创造能力高低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3]。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学生实验,是手和脑、知识与能力、经验和创造力获得综合性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培养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创造意识、团队意识、为科学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及合作精神。近些年来,我通过自制实验教具,增大学生实验量,把演示实验带进实验室等不同的形式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六、重视化学实验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育影响着一代人的思想,因此,我们责无旁贷,而现有学科中与环境保护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品,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养成不良习惯。化学实验废弃物一般包括:酸、碱、盐及重金属,这些对环境影响大,在实验后,教师教给学生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师生一道对实验废弃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使学生学到实际常用技术,还节约了实验药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不仅进行了环境教育,而且学会治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弥补常规实验教学手段的不足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掌握常规的教学手段外,还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于日常的实验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例如: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物质空间概念的理解。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实验,爆炸性实验及其他危险性实验,或不易演示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弥补不足。
  八、注重实验教学中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学生的重要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反思。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关注的是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而防疫的有效措施是注意卫生,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而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指导,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经,我们要采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使学生的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和.基于發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0):162.
  [2]邢磊.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验的改进及实验教学设计[D].长春师范学院,2011.
  [3]黄凤联.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J].广西教育,2005,000(05B):44-45.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不仅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的核心科目。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的推行,能够与我国学习英语的现状、实情相符,视高中生为主体,以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对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意义、指导价值,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促使高中生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针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提升高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意味着教师需要还教于学生,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与探究,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积极参与,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 
期刊
摘 要:当前科技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出现,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制订出高效合理的决策进行面对解决所存在的科技问题。对学生进行培养决策能力是如今科学性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根据几点社会科学性议题为主题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实践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决策能力,并增强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社会科学性议题;决策力;  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了解所施行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育人要求不断提升,中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更加清晰,教育理念更加高质量发展。为了顺应育人方面的相关要求,中学数学教育需要寻求更为创新的教育策略,更为优质的教育方式,增强中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探索激情,夯实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基础。本文围绕育人要求,以中学数学教育为立足点,全面探索了增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以此推动中学数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融合,信息化教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手持技术實验因其具有便捷性、准确性及直观性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化学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它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热情,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方法,旨在为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供保证,同时促进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手持传感技术的引入,在化学理论课上落实核心素养有了新的方法,通过不同手持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让化学理论课从传统教学中得以改进,从粗略到精细的探究过程,从无形到有形的感受过程,从知识告知到数据体会结论,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宏微结合思想以及证据推理的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可以将微观变化以图像形式表达,突破理论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化学变化,很好落实了核心素养。  关键词:手持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新课改倡导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多元化学生评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几点做法。  关键词:多元化;学生评价;高中政治教学  政治学科对学生非常重要,通过政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从更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事物,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
期刊
摘 要:当前,在对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文化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的能力,并在教学目标中贯彻自主学习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然而,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方式来开展授课,学生没有对物理学习产生积极性,导致课堂十分低效。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培养学生自主学
期刊
摘 要:通过以诗歌语言为抓手,从诗歌的语言特征出发,以感性吟诵、关键字词把握、艺术手法判断、语法结构分析为诗歌语言分析技巧与模式,通过案例阐释具体化的诗歌内容与诗人所欲表达的情感与意涵,通过诗歌语言分析技巧的掌握,以提升读者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歌语言;诗歌鉴赏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对诗歌语言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不同的诗歌学习与鉴赏技巧,提升读者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中学语文课标之一的维度,对学生语文学习以及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写作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质量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在作文审题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训练,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概念辨析、根源挖掘、观点反省、逻辑性阐述等较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加強学生思辨性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