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教师应注重起始课,从感情和心灵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课堂导入引人入胜,使整个教学过程短平快,并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口诀式课堂结束语,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起始课 课堂导入 化学实验 口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有兴趣的学习会使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无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否高涨,关键取决于老师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产生这种兴趣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在感情和心灵上和学生产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接手一个新班,我总是这样告诉学生:在化学学科,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你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老师心中没有尖子生和差生的区分,你们都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百合花,只要勤给你们施肥和浇水,每个同学都会在中考时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段开场白一说完,我发现孩子们都被我的话吸引住了,他们脸上带着激情,眼睛里放射出自信的光芒。同时我抓住生活离不开化学的特点,开始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怎样使你母亲做的馒头柔软多孔?怎样使你的自行车不会生锈?怎样使你吃得更有营养而不发胖?我还会“变魔术”。我拿出一张白纸,然后拿着一个小喷壶,往纸上喷了一种无色的液体,纸上马上出现了一朵红花……学生惊奇疑惑的表情不断变换,他们心里一定充满疑惑:化学真有这么神奇吗?强烈的好奇之心形成一股巨大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不可想象的。
二、 每堂课都设置引人入胜的导入形式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教学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比如讲氧气的制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形式:上课前我在脸上抹了一些粉底,使脸色看起来特别苍白,然后上课铃一响,我的呼吸变的急促起来,我捂着胸口,喘着粗气说:我的哮喘病犯了,我喘不过气起来,谁能救救我,给我点氧气,快!快!同学们都慌了起来,不知怎么办。这时我说: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一会儿我吸点氧气就好了。用这样一个小游戏来设计情景,就好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学生都急于想知道如何制氧气,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
三、整个教学过程要短平快
初三的学生十五六岁,往往是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一堂课45分钟,只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此兴趣的时间只能在10分钟左右,剩下35分钟老师都平铺直叙、喋喋不休,学生们就会兴趣全无。如果教师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本节的内容讲授完,就会使在导入时产生的好奇之火延续下去。比如讲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节课时,我让两位学生各拿一张纸到台前表演,一个同学把纸撕碎,一个同学把纸点燃,然后让学生们分析这两张纸的变化,从而很快得出结论:第一张纸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而本质没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因此把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而第二张纸变成了灰,和原来的不同,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把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然后,教师再举几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这节课就讲完了。
四、充分利用实验
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对于学生的刺激作用更大。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
1.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得出化学结论的重要手段。做演示时学生会兴趣盎然的观察,通常我都是找几个学生一道完成,这样会更好调动他们的情绪,引起对整个课堂的关注。而且每个实验我都在课下演练几遍,保证课上能成功,否则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2.精心组织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是获得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做分组实验时要好、中、差学生搭配,每组都选一名小组长。每次实验前我叫小组长帮我准备仪器,并且把实验过程和操作规则给小组长讲清楚,上课时小组长就充当了我的小助手,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实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家庭实验为契机展开比赛。大量事实表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比如讲水的净化时,我让学生利用家里的一些材料自制简易净水器,然后带到课堂上来,上课时让他们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然后让其他同学讨论这个仪器的优缺点。一堂课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涨,做得好的同学更是沾沾自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本节的知识。
总而言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等相关因素来把握最优的策略,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向导,会把旅游者带到山青水秀的美妙境界;一个好的化学老师,会把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带到化学领域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起始课 课堂导入 化学实验 口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有兴趣的学习会使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无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否高涨,关键取决于老师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产生这种兴趣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在感情和心灵上和学生产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接手一个新班,我总是这样告诉学生:在化学学科,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你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老师心中没有尖子生和差生的区分,你们都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百合花,只要勤给你们施肥和浇水,每个同学都会在中考时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段开场白一说完,我发现孩子们都被我的话吸引住了,他们脸上带着激情,眼睛里放射出自信的光芒。同时我抓住生活离不开化学的特点,开始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怎样使你母亲做的馒头柔软多孔?怎样使你的自行车不会生锈?怎样使你吃得更有营养而不发胖?我还会“变魔术”。我拿出一张白纸,然后拿着一个小喷壶,往纸上喷了一种无色的液体,纸上马上出现了一朵红花……学生惊奇疑惑的表情不断变换,他们心里一定充满疑惑:化学真有这么神奇吗?强烈的好奇之心形成一股巨大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不可想象的。
二、 每堂课都设置引人入胜的导入形式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教学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比如讲氧气的制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形式:上课前我在脸上抹了一些粉底,使脸色看起来特别苍白,然后上课铃一响,我的呼吸变的急促起来,我捂着胸口,喘着粗气说:我的哮喘病犯了,我喘不过气起来,谁能救救我,给我点氧气,快!快!同学们都慌了起来,不知怎么办。这时我说: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一会儿我吸点氧气就好了。用这样一个小游戏来设计情景,就好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学生都急于想知道如何制氧气,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
三、整个教学过程要短平快
初三的学生十五六岁,往往是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一堂课45分钟,只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此兴趣的时间只能在10分钟左右,剩下35分钟老师都平铺直叙、喋喋不休,学生们就会兴趣全无。如果教师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本节的内容讲授完,就会使在导入时产生的好奇之火延续下去。比如讲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节课时,我让两位学生各拿一张纸到台前表演,一个同学把纸撕碎,一个同学把纸点燃,然后让学生们分析这两张纸的变化,从而很快得出结论:第一张纸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而本质没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因此把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而第二张纸变成了灰,和原来的不同,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把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然后,教师再举几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这节课就讲完了。
四、充分利用实验
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对于学生的刺激作用更大。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
1.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得出化学结论的重要手段。做演示时学生会兴趣盎然的观察,通常我都是找几个学生一道完成,这样会更好调动他们的情绪,引起对整个课堂的关注。而且每个实验我都在课下演练几遍,保证课上能成功,否则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2.精心组织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是获得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做分组实验时要好、中、差学生搭配,每组都选一名小组长。每次实验前我叫小组长帮我准备仪器,并且把实验过程和操作规则给小组长讲清楚,上课时小组长就充当了我的小助手,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实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家庭实验为契机展开比赛。大量事实表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比如讲水的净化时,我让学生利用家里的一些材料自制简易净水器,然后带到课堂上来,上课时让他们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然后让其他同学讨论这个仪器的优缺点。一堂课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涨,做得好的同学更是沾沾自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本节的知识。
总而言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等相关因素来把握最优的策略,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向导,会把旅游者带到山青水秀的美妙境界;一个好的化学老师,会把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带到化学领域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