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中的知识嫁接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初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的时候,都会把它独立起来进行辅导,很少想到将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诗歌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现在笔者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供初三教师在复习指导的时候参考。
  诗歌鉴赏题目和文学作品阅读题同属于阅读,必然会有某些题目有共通之处。第一,都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或者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或者评价;第二,都要求考生懂得赏析文本的语言或者艺术特色,准确理解特定句段的深刻含义。第三,都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本塑造的主要形象或意象的典型意义。所不同的是,诗歌鉴赏因为篇幅的关系,一般不需要考生回答关于段落层次方面的问题,而是在把握诗歌所蕴涵的感情方面的题目会多一些。
  所以,下面简要说一下这几类题目的解答思路。
  解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之前,大多数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台湾作家的散文大多抒发对故土的思念,比如琦君的《春酒》;鲁迅的文章多有披露旧社会的罪恶,比如《孔乙己》。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诗的主题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如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和杜甫的《兵车行》中的“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同样是描写战争,为什么前者充满积极追求功名的英雄气概,后者却满腔对战争的仇恨和抱怨呢?只因前者是盛唐边塞诗,当时国力强盛,国人皆以驻守边疆,为国捐躯为荣;后者则描述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的史实。因此,阅读诗歌首先要弄清楚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才可以把握正确的方向。
  例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昭王求贤若渴,置千金于台上,招请天下贤士。诗人借用此典故,有何用意?
  这道题考的就是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诗人生活于中唐时期,国力还很强盛,因此边塞诗中多有以忠君报国为主题的。所以这道题答案是“表现了诗人对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忠君报国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第二种类型的题目是赏析文本的语言或者艺术特色,和文学作品阅读题一样。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是“由实到虚”,“实”是要先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实际内容,“虚”是分析句子想达到什么表达效果。
  通常先考虑诗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营造了什么氛围或者意境;接着思考这类句子是否有什么深刻含义,是否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句子用了明显的艺术手法的,如果是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先找出本体,说明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如果是其他修辞,应该说明这种修辞的作用——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写答案的时候要分点回答。如果句子是抒情性质的,应该回答两点:怎样抒情的,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什么感情。句子是总结概括、议论或者抒情性质、有深刻含义的,应该结合上下文,概括要点,并分点回答。
  例如,2011年陕西省中考古诗歌鉴赏题,选用的是元稹的《西归绝句》,第二题是: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这道题考的就是对诗句的鉴赏,题干用“景语皆情语”给考生以提示,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描述本句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分為两个要点,一个是“实”:诗人猛一抬头,只见江岸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上开满桃花,春色妍丽。一个是“虚”:本句诗表达了作者欣赏明媚春色的浓郁的喜悦之情。
  至于理解文本塑造的主要形象或意象的典型意义,这种题目在小说阅读里最为常见,如2011年广东省考题的15题:“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这种题目需要结合文中具体描写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给人物以评价。古诗鉴赏题亦然。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问:“不知亡国恨”的人是商女吗?说说你的看法。本题要回到文本中去思考,原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唱着靡靡之音,可是这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迫于生活而已,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欣赏她的歌喉的人。再如《木兰诗》,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这首诗要结合全诗的描写来分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的孝顺;“关山度若飞”表现她的矫健;“策勋十二传”表现她的英勇善战;“木兰不用尚书郎”表现她的淡薄功名;“当窗理云鬓”又表现她作为少女的娇媚和柔情。
  总之,初三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发现并关注文学作品阅读和诗歌鉴赏的联系,并在解题方法上对两者进行适当的沟通,相信对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无论是复习诗歌鉴赏还是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之时,都可以将另一块顺便回顾一下,整理出比较科学的回答问题的方法,温故而知新,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随着教改高潮的掀起,深化高效课堂改革已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是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高效课堂应突出学生主体,展示学生收获  我们一定要把“讲堂”变为“学堂”,把“教师”变为“导师”,一定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应的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学习。高效课堂,教师不应再以先知者、布道者、
期刊
语言是流动的,它如同血脉,奔流不息,跳跃不止,为童话输送新鲜的空气和养分,使童话永远具备灵动飞扬的气息。仔细品味童话的语言,会发现它别具特点。因为写给儿童看,所以它的语言浅显而不失生动,简约而不失深刻,质朴而不失丰富。在用语言搭建的童话世界里,童话的文字充满张力,形象感特别强。也正因为这样,它与儿童的心灵贴得最近。但是,童话一旦进入课堂,进入到阅读体系来,我们在鉴赏它时就应重视语言的品味,要凭借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但长久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佳,仍然存在言之无物的困惑。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也感到迷茫无助,很多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所见就头晕”的感叹。  在教学中笔者也遇见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
期刊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体验“作品变成铅字”的快感;为了让学生体悟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真心記录自己的成长历程,用点滴的珍藏收集自己的人生财富”;也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整理辑录、设计编排、插图打印”等综合能力的舞台,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自我习作辑录”的活动。  一、活动目的  1.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作文启蒙,至七年级或八年级已经有5~6年的“作文经历”,这其中,有喜有乐,有失败,
期刊
摘 要: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积累为基础,例举丰富翔实的实践教学案例,结合教学留白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初中生的简易可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于吸收与运用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阶梯,于理解与体验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关键词:留白;质疑;鉴赏;延伸  教学留白,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新
期刊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我们广大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墨守陈规还是大胆创新?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我带的高二一个班的管理过程,谈几点体会,和广大班主主任交流。  开学初我校根据学生在高一的表现重新分班,刚拿到我班学生名单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总成绩前十名的学生是8个女生,所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男生差,班级肯定不好管理。接下来就是我选定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开展史料教学意义重大。但在教学中发现史料运用存在引用过多、晦涩难懂、呈现形式单一、问题与史料不相配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这些问题,认为关键在于要做好课前史料的筛选加工和相关问题设计。然后结合具体课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史料筛选方面,首先要带问题多方收集史料,还要注意优先选择教材中的史料,同时要充分考虑特定学情;史料加工方面,教师要做到慎重删减以免偏离原意,史
期刊
近几年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现象日益复杂,尤其是职业中专的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在是当今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中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恐怕也是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难题。鉴于此,我们学校在“合力、效率、细节、责任”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将学校德育工作的诸多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任课教师身上,依据“用心沟通,以情动情;修身垂范,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交流。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感悟体验为本,主要任务是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以及体悟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着力于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励学生和文本亲密接触,和文本直接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个
期刊
一、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而生成的精彩华章,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正如教育家布鲁姆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课堂的生成。下文是笔者近十年对生成性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二、具体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