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性研究:日本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看电视学中文》调研【摘要】:以日本NHK电视台教育频道于2008年将《中国语讲座》改版后的一档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看电视学中文》为研究对象,结合电视汉语教学节目的现状以及《看电视学中文》节目的教学内容、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3位日本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倾听了他们对此节目的需求和学习效果。期望对提高我国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制作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语电视教学 《看电视学中文》 传播效果 质性研究 反思
一、引言
汉语电视教学节目是指“汉语教学工作者和电视传媒工作者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以汉语和受众母语为中介,以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为传播对象,以提高受众对汉语认知水平和汉语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大规模的汉语信息产业化生产行为。”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访谈调查日本汉语学习者对该电视教学节目的反馈,将具体解决如下问题:这些汉语学习者为什么选择《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对他们学习汉语产生怎样的效果?
二、研究设计
2.1被采访者
本研究中接受深度访谈的三位留学生平均年龄23岁,都为来自日本不同地域的留学生(见表1)。他们都是山东大学的在读留学生,其中1名为山东大学高级汉语课程班的留学生,另1名已通过HSK6级考试(为山东大学外国在读硕士),还有一名为初级汉语学习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期间都观看过《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我们认为对他们进行深度访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这档节目的传播效果。
2.2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取了半结构型访谈的方式。在访谈之前针对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准备了初步访谈提纲。在访谈中,根据自己的设计提出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需求调查,一部分是效果调查,为了减轻被访者的压力,最大限度的了解被访者的真实想法,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在实际的访谈过程中访谈内容可以依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并采取了自然交谈的方式,和被访者之间的访谈是双向的,允许被访者提问,在有问有答的轻松氛围中进行。访谈逐个进行,每个人的访谈时间从60分钟到90分钟不等,总共5个小时。得到被访者的同意,对访谈全程进行了录音。
2.3资料整理和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Glaser1978;Strauss and Corin1990)[]完成对访谈数据的一二级编码。
三、研究结果分析
3.1受众的需求
1.认知的需求
本节探讨了被访者观看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看电视学中文》的认知方面的需求。
被访者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时, C说:“我的汉语不是很好,这个节目可以很好的帮助我学习汉语。”C目前学习汉语总时长约8个月,来中国学习汉语约2个月,这期间她不间断的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这个节目。在她看来,这个节目对像她这样的汉语初学者很有帮助,通过这个节目学习汉语发音,积累了许多汉语知识,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汉语知识点。被访者B说:“我在日本读大学时学新闻传播专业,看这个节目我既可以学汉语又能知道这个节目是怎么做的。”她希望在学习汉语之余了解中国的新闻传播现状,学习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问题。虽然说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受众层次广泛且复杂,他们的需求各有差异,但最基本的是获得信息、知识,正是他们对于汉语的追寻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促使汉语学习者关注汉语教学的不同模式。
2.情感的需求
除了认知方面的需求,被访者往往还有情感方面的需求,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分析。
A说:“上汉语课有时会很无聊,压力也大,有时候听不进去,但是看电视就相对比较轻松,不会感到很累。”电视节目确实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是一种心理转换(diversion)效用。汉语电视教学节目这种广播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手段,它在满足受众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兼顾特定需求。A还谈到:“我很多朋友都看这个节目,有时候我可以和他们聊这个节目。”这是典型的人际关系(personal relations)效用中的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可以融洽朋友关系、建立或维护社交圈子。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等在节目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教学,都能成为学习者的谈资,就能扩大他们的社交范围、深化朋友间关系。
被访者C说:“我很喜欢坛蜜、段文凝,她们的中文说的很好听,很可爱。”在她看来,《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很适合课外观看。我们认为被访者的这些观点反映出汉语学习者非常关注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娱乐性,他们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但目前傳统课堂的语言教学大多仍采取单向性说教灌输的方式教汉语,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发挥,她们迫于教师的地位与形象、课堂的纪律和规则,课堂教学过程多有无趣化倾向、缺少互动性。
3.1.2传播效果
据了解,在山东大学的日本学生共有8名,这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观看过这档节目。《看电视学中文》首播在深夜、重播在凌晨,能有这么多的受众,并且其中还有少数人持续不断地关注,说明这档节目在日本的知名度较高。
1.认知层面
这部分主要分析受访者对节目中教学内容的习得效果情况。当被访者在谈到“《看电视学中文》中语言点讲解情况”时,他们都积极地回应。比如,A认为:“我可以在看节目时练习汉语发音,学习许多生词,还帮我理解句子的意思,我看过的节目都能理解并学会使用。”B说:“我觉得这个节目对每个语言点都反复用日语解释,还多次重复练习,所以理解起来不困难,当我的汉语更好以后,我就不怎么观看这档节目了,我觉得教的内容太简单了。”被访者在谈到语言点掌握程度、教学效果时,都认为这档节目的语言点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有基础简单的,也有内容较难的知识点。他们的的汉语水平提高以后,就认为这档节目的难度过低,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认知需要,因此达不到理想的认知效果。 2.心理和态度层面
这一部分主要是希望被访者谈谈他们是否受节目影响,产生心理、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B说:“我喜‘生活在北京’这个环节。”C说:“这个节目有北京四合院的图画,中国熊猫,还会介绍很多中国茶,我很喜欢。”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任何文化和信息都要借助语言符号才能得以传播。文化是语言的根源,语言总是附着于文化之上。在借助电视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语音、字词、语法等语言知识,还要向学习者传播中国文化。
3.行动层面
这一部分我们从被访者的实际行为出发,分析这档节目的传播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这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C受访者说:“这个节目主持人会来中国旅游,我希望学好汉语,然后来中国看看。”她在观看这个节目后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和价值取向领域,它们通过向社会展现具体的范例和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C受访者长期观看此节目在上大学期间积极报名参加中国的交流项目,希望到中国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受访者根据对电视这种媒介的印象,到选择这种媒介传播方式,再到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是传播效果在行动层面的体现。
四、结论
日本NHK电视台的电视汉语教学节目《看电视学中文》,在主持人、节目形式、节目语言、节目内容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首先,我国虽然推出了一些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例如《快乐汉语》、《旅游汉语》、《商务汉语》等,但存在许多问题:对受众分析不足,内容选取和编排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对汉语教训内容难度把我不当;教学方法仍不成熟,缺少练习、互动等。其次,广播电视传媒行业领域需要培养专业资深人员,让他们编排精良的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做到寓教于乐,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知名艺人提高人气。二者结合既能让学习者信服,比较权威,又能利用嘉宾宣传,拉高节目人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者兴趣。第三,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传统课堂或电视媒介渠道来教授汉语,应广泛利用新媒体形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教学。
总之,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越来越细化,利用汉语电视节目进行教学要特别注意满足受众需求,同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若想真正发挥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优势,打破傳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为汉语的推广和传播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秦丽主编. 大众传播学案例教程[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2】郭庆光著.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贾磊.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电视节目的特点与发展方向[D]. 浙江大学, 2011.
作者简介:谢婷婷 (1991年-)女 汉族 湖北襄阳人 学历: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关键词】:汉语电视教学 《看电视学中文》 传播效果 质性研究 反思
一、引言
汉语电视教学节目是指“汉语教学工作者和电视传媒工作者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以汉语和受众母语为中介,以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为传播对象,以提高受众对汉语认知水平和汉语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大规模的汉语信息产业化生产行为。”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访谈调查日本汉语学习者对该电视教学节目的反馈,将具体解决如下问题:这些汉语学习者为什么选择《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对他们学习汉语产生怎样的效果?
二、研究设计
2.1被采访者
本研究中接受深度访谈的三位留学生平均年龄23岁,都为来自日本不同地域的留学生(见表1)。他们都是山东大学的在读留学生,其中1名为山东大学高级汉语课程班的留学生,另1名已通过HSK6级考试(为山东大学外国在读硕士),还有一名为初级汉语学习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期间都观看过《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我们认为对他们进行深度访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这档节目的传播效果。
2.2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取了半结构型访谈的方式。在访谈之前针对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准备了初步访谈提纲。在访谈中,根据自己的设计提出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需求调查,一部分是效果调查,为了减轻被访者的压力,最大限度的了解被访者的真实想法,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在实际的访谈过程中访谈内容可以依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并采取了自然交谈的方式,和被访者之间的访谈是双向的,允许被访者提问,在有问有答的轻松氛围中进行。访谈逐个进行,每个人的访谈时间从60分钟到90分钟不等,总共5个小时。得到被访者的同意,对访谈全程进行了录音。
2.3资料整理和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Glaser1978;Strauss and Corin1990)[]完成对访谈数据的一二级编码。
三、研究结果分析
3.1受众的需求
1.认知的需求
本节探讨了被访者观看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看电视学中文》的认知方面的需求。
被访者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时, C说:“我的汉语不是很好,这个节目可以很好的帮助我学习汉语。”C目前学习汉语总时长约8个月,来中国学习汉语约2个月,这期间她不间断的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这个节目。在她看来,这个节目对像她这样的汉语初学者很有帮助,通过这个节目学习汉语发音,积累了许多汉语知识,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汉语知识点。被访者B说:“我在日本读大学时学新闻传播专业,看这个节目我既可以学汉语又能知道这个节目是怎么做的。”她希望在学习汉语之余了解中国的新闻传播现状,学习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问题。虽然说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受众层次广泛且复杂,他们的需求各有差异,但最基本的是获得信息、知识,正是他们对于汉语的追寻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促使汉语学习者关注汉语教学的不同模式。
2.情感的需求
除了认知方面的需求,被访者往往还有情感方面的需求,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分析。
A说:“上汉语课有时会很无聊,压力也大,有时候听不进去,但是看电视就相对比较轻松,不会感到很累。”电视节目确实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是一种心理转换(diversion)效用。汉语电视教学节目这种广播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手段,它在满足受众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兼顾特定需求。A还谈到:“我很多朋友都看这个节目,有时候我可以和他们聊这个节目。”这是典型的人际关系(personal relations)效用中的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可以融洽朋友关系、建立或维护社交圈子。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等在节目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教学,都能成为学习者的谈资,就能扩大他们的社交范围、深化朋友间关系。
被访者C说:“我很喜欢坛蜜、段文凝,她们的中文说的很好听,很可爱。”在她看来,《看电视学中文》这个节目很适合课外观看。我们认为被访者的这些观点反映出汉语学习者非常关注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娱乐性,他们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但目前傳统课堂的语言教学大多仍采取单向性说教灌输的方式教汉语,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发挥,她们迫于教师的地位与形象、课堂的纪律和规则,课堂教学过程多有无趣化倾向、缺少互动性。
3.1.2传播效果
据了解,在山东大学的日本学生共有8名,这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观看过这档节目。《看电视学中文》首播在深夜、重播在凌晨,能有这么多的受众,并且其中还有少数人持续不断地关注,说明这档节目在日本的知名度较高。
1.认知层面
这部分主要分析受访者对节目中教学内容的习得效果情况。当被访者在谈到“《看电视学中文》中语言点讲解情况”时,他们都积极地回应。比如,A认为:“我可以在看节目时练习汉语发音,学习许多生词,还帮我理解句子的意思,我看过的节目都能理解并学会使用。”B说:“我觉得这个节目对每个语言点都反复用日语解释,还多次重复练习,所以理解起来不困难,当我的汉语更好以后,我就不怎么观看这档节目了,我觉得教的内容太简单了。”被访者在谈到语言点掌握程度、教学效果时,都认为这档节目的语言点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有基础简单的,也有内容较难的知识点。他们的的汉语水平提高以后,就认为这档节目的难度过低,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认知需要,因此达不到理想的认知效果。 2.心理和态度层面
这一部分主要是希望被访者谈谈他们是否受节目影响,产生心理、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B说:“我喜‘生活在北京’这个环节。”C说:“这个节目有北京四合院的图画,中国熊猫,还会介绍很多中国茶,我很喜欢。”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任何文化和信息都要借助语言符号才能得以传播。文化是语言的根源,语言总是附着于文化之上。在借助电视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语音、字词、语法等语言知识,还要向学习者传播中国文化。
3.行动层面
这一部分我们从被访者的实际行为出发,分析这档节目的传播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这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C受访者说:“这个节目主持人会来中国旅游,我希望学好汉语,然后来中国看看。”她在观看这个节目后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和价值取向领域,它们通过向社会展现具体的范例和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C受访者长期观看此节目在上大学期间积极报名参加中国的交流项目,希望到中国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受访者根据对电视这种媒介的印象,到选择这种媒介传播方式,再到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是传播效果在行动层面的体现。
四、结论
日本NHK电视台的电视汉语教学节目《看电视学中文》,在主持人、节目形式、节目语言、节目内容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首先,我国虽然推出了一些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例如《快乐汉语》、《旅游汉语》、《商务汉语》等,但存在许多问题:对受众分析不足,内容选取和编排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对汉语教训内容难度把我不当;教学方法仍不成熟,缺少练习、互动等。其次,广播电视传媒行业领域需要培养专业资深人员,让他们编排精良的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做到寓教于乐,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知名艺人提高人气。二者结合既能让学习者信服,比较权威,又能利用嘉宾宣传,拉高节目人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者兴趣。第三,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传统课堂或电视媒介渠道来教授汉语,应广泛利用新媒体形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教学。
总之,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越来越细化,利用汉语电视节目进行教学要特别注意满足受众需求,同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若想真正发挥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优势,打破傳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为汉语的推广和传播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秦丽主编. 大众传播学案例教程[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2】郭庆光著.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贾磊.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电视节目的特点与发展方向[D]. 浙江大学, 2011.
作者简介:谢婷婷 (1991年-)女 汉族 湖北襄阳人 学历: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