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贫困产生的根源,站在唯物历史主义的立场上,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思想,我国扶贫也逐渐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在国家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时期,结合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和龙市各地区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其他地区的扶贫成功经验,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取得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关键词】:反贫困理论 习近平精准扶贫 和龙市
1.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
人类社会对于贫困现象的研究,约可以追溯至16世纪,工业化下资本聚集的同时,工
也造成了社会贫富的两极化和社会阶层分化,工人贫困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对贫困问题展开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理论,其核心强调消灭剥削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并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认为贫困的产生在于资本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的部分出现了问题。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层面上看,资本积累越多,贫困现象也将增多。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导致原始资本积累成了贫困问题的温床。实现反贫困的手段需要以资本的社会化消除贫困的制度化,根除私有制,将资本回归于社会。在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摸索,结合当时的反贫困现实状况,形成了一些列丰富的中国化的反贫困理论体系。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是我国现阶段反贫困实践的指导思想。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考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依据贫困地区的现状和特点,建立包括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等六个方面的完整精准扶贫体系,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和扶贫监测机制。宏观层面上,精准扶贫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工作、工作重心、注意力要精准。中观层面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一个是做好扶贫项目设计,提高扶贫项目的针对性适应性;另一个重点是做好贫困村庄的组织建设和帮助支持工作。
2.和龙市精准扶贫战略的反贫困实践
(1)和龙市贫困问题成因
和龙市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18.3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50.4%,是边境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区之一。共有8个贫困乡镇,40个贫困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70户15670人。和龙市贫困问题由来已久,且原因错综复杂。一是自然条件约束,中温带湿润气候,夏季多雨、春季多风、秋季干燥、而冬季寒冷,无霜期短太短,造成有效积温很低,影响作物生产,同时由于地处边境,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二是人力资本约束,教育水平低、农村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差、农村青年劳动力紧缺,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原因造成贫困恶性循环。三是经济落后约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地方财政困难,扶贫资金有限等原因导致贫困问题不见好转。
(2)和龙市精准扶贫实践
近年来,和龙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对贫困症结的精准把握,实行了以产业扶贫为主的综合精准扶贫,且卓有成效。龙市实行领导包镇、包村、包户脱贫制度,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每个村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精准扶贫路子,发展以民俗游为主的旅游产业,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以食用菌为主的特产业,以延边黄牛为主的畜牧业等。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联社+农户”等发展模式。
综合来看,和龙市产业扶贫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推动,积极制定农业发展措施和重点项目工程;二是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助推农业产业升级;三是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3.精准扶贫战略再思考
随着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我国进入精准扶贫阶段,既要巩固反贫困
成果,又要乘势而上开启精准扶贫战略的新征程。贫困地区的落后,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在精准扶贫的征途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①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是基础,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谁建设的进程,在道路交通领域、水利电力领域、信息通讯领域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才能给经济的发展奠定环境基础。②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是关键,坚持“造血式”扶贫,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建设。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重点,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挖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潜质,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④建立健全扶贫体制机制是保障,做到“贫困对象情况清”、“致贫原因准而清”,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⑤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是补充,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为扶贫减压,重视社会组织力量,鼓励其发展。
结论
在扶贫过程中必须秉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发展取向。反贫困战略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并且在实践中丰富新、及时修正。首先,要将贫困的普遍规律与贫困地区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握贫困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和主要矛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其次,在扶贫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监管扶贫工作,端正态度,戒除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避免将扶贫工作当作一项政绩工程来看待,把消除贫困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扶贫工作一一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 (12)
【2】方昌国.创新扶贫模式同步实现小康[N].贵州政协报.2015 (A02) .
【3】李煜.和龙市产业扶贫的模式及经验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
作者简介:姓名:李根;出生年月:1982.03.08;性別:男;籍贯:吉林省延吉市;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意识形态研究。
【关键词】:反贫困理论 习近平精准扶贫 和龙市
1.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
人类社会对于贫困现象的研究,约可以追溯至16世纪,工业化下资本聚集的同时,工
也造成了社会贫富的两极化和社会阶层分化,工人贫困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对贫困问题展开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理论,其核心强调消灭剥削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并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认为贫困的产生在于资本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的部分出现了问题。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层面上看,资本积累越多,贫困现象也将增多。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导致原始资本积累成了贫困问题的温床。实现反贫困的手段需要以资本的社会化消除贫困的制度化,根除私有制,将资本回归于社会。在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摸索,结合当时的反贫困现实状况,形成了一些列丰富的中国化的反贫困理论体系。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是我国现阶段反贫困实践的指导思想。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考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依据贫困地区的现状和特点,建立包括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等六个方面的完整精准扶贫体系,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和扶贫监测机制。宏观层面上,精准扶贫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工作、工作重心、注意力要精准。中观层面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一个是做好扶贫项目设计,提高扶贫项目的针对性适应性;另一个重点是做好贫困村庄的组织建设和帮助支持工作。
2.和龙市精准扶贫战略的反贫困实践
(1)和龙市贫困问题成因
和龙市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18.3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50.4%,是边境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区之一。共有8个贫困乡镇,40个贫困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70户15670人。和龙市贫困问题由来已久,且原因错综复杂。一是自然条件约束,中温带湿润气候,夏季多雨、春季多风、秋季干燥、而冬季寒冷,无霜期短太短,造成有效积温很低,影响作物生产,同时由于地处边境,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二是人力资本约束,教育水平低、农村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差、农村青年劳动力紧缺,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原因造成贫困恶性循环。三是经济落后约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地方财政困难,扶贫资金有限等原因导致贫困问题不见好转。
(2)和龙市精准扶贫实践
近年来,和龙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对贫困症结的精准把握,实行了以产业扶贫为主的综合精准扶贫,且卓有成效。龙市实行领导包镇、包村、包户脱贫制度,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每个村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精准扶贫路子,发展以民俗游为主的旅游产业,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以食用菌为主的特产业,以延边黄牛为主的畜牧业等。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联社+农户”等发展模式。
综合来看,和龙市产业扶贫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推动,积极制定农业发展措施和重点项目工程;二是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助推农业产业升级;三是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3.精准扶贫战略再思考
随着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我国进入精准扶贫阶段,既要巩固反贫困
成果,又要乘势而上开启精准扶贫战略的新征程。贫困地区的落后,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在精准扶贫的征途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①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是基础,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谁建设的进程,在道路交通领域、水利电力领域、信息通讯领域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才能给经济的发展奠定环境基础。②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是关键,坚持“造血式”扶贫,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建设。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重点,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挖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潜质,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④建立健全扶贫体制机制是保障,做到“贫困对象情况清”、“致贫原因准而清”,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⑤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是补充,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为扶贫减压,重视社会组织力量,鼓励其发展。
结论
在扶贫过程中必须秉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发展取向。反贫困战略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并且在实践中丰富新、及时修正。首先,要将贫困的普遍规律与贫困地区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握贫困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和主要矛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其次,在扶贫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监管扶贫工作,端正态度,戒除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避免将扶贫工作当作一项政绩工程来看待,把消除贫困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扶贫工作一一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 (12)
【2】方昌国.创新扶贫模式同步实现小康[N].贵州政协报.2015 (A02) .
【3】李煜.和龙市产业扶贫的模式及经验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
作者简介:姓名:李根;出生年月:1982.03.08;性別:男;籍贯:吉林省延吉市;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意识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