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包括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就业工作新模式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就业评估 就业服务
[作者简介]李红(1955- ),女,甘肃陇西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副教授、职业指导师(中级),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广东广州51052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09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承担起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大批技术人才的重任,迫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要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目标,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是重要途径。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式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建立和规范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高职高专的教育办成就业式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的主要教育目标。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就业专业就办到哪里”的理念,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要紧紧围绕着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为了保证专业设置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学院要成立有社会各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各专业设置委员会,对现有的专业和准备设置的新专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市场空间不大或招生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进行调整,控制其招生人数或取消招生;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或招生报读人数多的专业给予大力发展、扩招和扶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保障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与社会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岗位的技术需求保持一致,与社会的技术发展保持同步。要以就业为导向,创办优质专业吸引考生,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既具有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又具有前瞻性,保证了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学以致用,都能进入相应的行业顺利就业。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之一的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做到了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依据,逐渐发展成为有近两万学生的高职院校。我院近几年在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现有教学资源,突出“工程”职业技术,如电子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创办近四十多个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目前,学院正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现有专业建设,创办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优质专业、优质课程,从而形成优质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学校要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规格,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的办学要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紧密与社会企业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学过程,积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开创学院、企业和毕业生“三赢”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推进“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外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各项教学内容和就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后一年在企业实习或就业。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积极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2+1”订单式的专业定向培养,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就业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就业“一步到位”。如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办在了苏州与新加坡合资创办的苏州工业园区内,苏州工业园区内聚集了几百家企业和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近百家企业将准备或已引进的先进设备先放进院校中的实训室,学院与企业共同研制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技能,一年在各企业直接就业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也在“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现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德国迅达电梯公司合作,将其公司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培训基地设在了学院,企业投资了上千万元的世界先进技术设备,并提供了各种技术力量,我院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教学大纲和电梯工程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电梯工程管理技术,一年在企业就业顶岗实习,目前已有一批毕业生实现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成功到企业就业。
三、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和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是规范就业工作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的新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全面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各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各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各省相应出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标准,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严格按《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及公布检查结果,将各院校的就业工作及总体就业率与学院的发展规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招生规模挂钩,促进了各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为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院校实际,制定出各院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将就业指标体系分解到各院、系。各院、系应按《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中的就业指标体系的要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自己的业绩考核,建立各个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制度,将就业工作真正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8年1月开始实施《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对全省高等院校严格按《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检查、评估及公布结果,广东省各高等院校也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改进和完善就业工作,提高了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我院在2008年1月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就业工作督查中获得好评,获得91分的优异成绩。学院在2008年的就业工作中的新举措,大大推动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学院制定的《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将就业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系(部)的就业工作中,各系(部)严格按《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中的规范要求开展就业工作,使学院的就业工作顺利展开,目前,各系(部)正在按评估要求对就业工作开展自查,学院根据各系(部)自查结果、年终各系(部)的总体就业率,全面综合考核评估各系(部)的就业工作绩效,并根据就业工作的考核奖惩方案给予奖惩。
四、以就业为导向,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就业工作层级责任制。就业指导工作应实行“学院党、政一把手”双责任制,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要实行院、系二级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即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代表学院与所在省教育厅厅长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为各院、系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代表各院、系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签订《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就业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各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要参加就业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和考证,组织各系(部)辅导员、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各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培训和考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化、专业化”的“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理论指导。要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学院要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并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专职化、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职称评定纳入高校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定系列之内,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全程化”地将其安排在各个学期进行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一般不少于40学时,2个学分。要树立一切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服务的观念,热情、积极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准确为毕业生提供毕业所需的各类材料和办理各类手续,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4.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就业招聘单位信息库,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以班为单位的就业联络员制度,搭建网络发布平台,开通传递就业信息的“直通车”,准确快捷地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技巧速成”服务,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落实毕业生就业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5.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是毕业生中的就业弱势群体,要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档案,关心和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克服各种困难,克服就业恐惧心理障碍,建立就业信心。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一对一”的面试技巧培训、“一对一”的就业岗位推荐、“一对一”的跟踪就业情况,直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完全就业。
我院近几年的就业工作,主要是在探索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就业工作的责任制,不断建立“全员化、专职化、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和教学改革,设置就业热门专业(已有十多家校企合作的企业,设立了多个专业设置委员会)。我们不断实现为毕业生服务、一切为了毕业生、一切为了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学院自2001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近几年,学院连年扩招,尤其是2008年招生近3000人,尽管学院属高职高专第三批A线录取的院校,2008年录取的新生约80%为第一志愿,同时都是在广东省第三批A线分数线以上录取的新生,这大大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和学院在社会的知名度。学院目前有在校生近8000人,在广东省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中名列前茅,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上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毕业生及家长的好评。
从近几年我国报读高职高专高的人数和高职高专录取的人数分析,我国高职高专的就业式教育逐渐为社会广大群众所接受,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高专教育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实践证明,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将就业工作规范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会推动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大力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尧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就业工作新模式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就业评估 就业服务
[作者简介]李红(1955- ),女,甘肃陇西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副教授、职业指导师(中级),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广东广州51052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09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承担起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大批技术人才的重任,迫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要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目标,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是重要途径。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式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建立和规范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高职高专的教育办成就业式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的主要教育目标。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就业专业就办到哪里”的理念,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要紧紧围绕着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为了保证专业设置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学院要成立有社会各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各专业设置委员会,对现有的专业和准备设置的新专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市场空间不大或招生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进行调整,控制其招生人数或取消招生;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或招生报读人数多的专业给予大力发展、扩招和扶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保障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与社会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岗位的技术需求保持一致,与社会的技术发展保持同步。要以就业为导向,创办优质专业吸引考生,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既具有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又具有前瞻性,保证了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学以致用,都能进入相应的行业顺利就业。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之一的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做到了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依据,逐渐发展成为有近两万学生的高职院校。我院近几年在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现有教学资源,突出“工程”职业技术,如电子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创办近四十多个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目前,学院正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现有专业建设,创办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优质专业、优质课程,从而形成优质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学校要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规格,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的办学要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紧密与社会企业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学过程,积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开创学院、企业和毕业生“三赢”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推进“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外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各项教学内容和就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后一年在企业实习或就业。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积极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2+1”订单式的专业定向培养,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就业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就业“一步到位”。如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办在了苏州与新加坡合资创办的苏州工业园区内,苏州工业园区内聚集了几百家企业和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近百家企业将准备或已引进的先进设备先放进院校中的实训室,学院与企业共同研制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技能,一年在各企业直接就业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也在“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现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德国迅达电梯公司合作,将其公司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培训基地设在了学院,企业投资了上千万元的世界先进技术设备,并提供了各种技术力量,我院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教学大纲和电梯工程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电梯工程管理技术,一年在企业就业顶岗实习,目前已有一批毕业生实现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成功到企业就业。
三、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和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是规范就业工作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的新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全面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各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各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各省相应出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标准,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严格按《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及公布检查结果,将各院校的就业工作及总体就业率与学院的发展规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招生规模挂钩,促进了各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为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院校实际,制定出各院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将就业指标体系分解到各院、系。各院、系应按《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中的就业指标体系的要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自己的业绩考核,建立各个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制度,将就业工作真正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8年1月开始实施《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对全省高等院校严格按《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检查、评估及公布结果,广东省各高等院校也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改进和完善就业工作,提高了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我院在2008年1月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就业工作督查中获得好评,获得91分的优异成绩。学院在2008年的就业工作中的新举措,大大推动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学院制定的《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将就业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系(部)的就业工作中,各系(部)严格按《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中的规范要求开展就业工作,使学院的就业工作顺利展开,目前,各系(部)正在按评估要求对就业工作开展自查,学院根据各系(部)自查结果、年终各系(部)的总体就业率,全面综合考核评估各系(部)的就业工作绩效,并根据就业工作的考核奖惩方案给予奖惩。
四、以就业为导向,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就业工作层级责任制。就业指导工作应实行“学院党、政一把手”双责任制,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要实行院、系二级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即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代表学院与所在省教育厅厅长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为各院、系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代表各院、系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签订《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就业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各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要参加就业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和考证,组织各系(部)辅导员、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各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培训和考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化、专业化”的“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理论指导。要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学院要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并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专职化、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职称评定纳入高校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定系列之内,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全程化”地将其安排在各个学期进行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一般不少于40学时,2个学分。要树立一切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服务的观念,热情、积极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准确为毕业生提供毕业所需的各类材料和办理各类手续,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4.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就业招聘单位信息库,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以班为单位的就业联络员制度,搭建网络发布平台,开通传递就业信息的“直通车”,准确快捷地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技巧速成”服务,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落实毕业生就业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5.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是毕业生中的就业弱势群体,要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档案,关心和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克服各种困难,克服就业恐惧心理障碍,建立就业信心。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一对一”的面试技巧培训、“一对一”的就业岗位推荐、“一对一”的跟踪就业情况,直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完全就业。
我院近几年的就业工作,主要是在探索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就业工作的责任制,不断建立“全员化、专职化、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和教学改革,设置就业热门专业(已有十多家校企合作的企业,设立了多个专业设置委员会)。我们不断实现为毕业生服务、一切为了毕业生、一切为了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学院自2001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近几年,学院连年扩招,尤其是2008年招生近3000人,尽管学院属高职高专第三批A线录取的院校,2008年录取的新生约80%为第一志愿,同时都是在广东省第三批A线分数线以上录取的新生,这大大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和学院在社会的知名度。学院目前有在校生近8000人,在广东省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中名列前茅,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上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毕业生及家长的好评。
从近几年我国报读高职高专高的人数和高职高专录取的人数分析,我国高职高专的就业式教育逐渐为社会广大群众所接受,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高专教育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实践证明,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将就业工作规范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会推动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大力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尧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