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当代价值
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但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以文化问题取代政治问题,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战略家葛兰西的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强调“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按照这种思想,任何一个历史集团,任何一种确立的秩序,其力量不仅在于统治阶级的暴力和国家机器的强制性能力,而且在于被统治者接受了统治阶级的世界观。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语言正是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文化事业(学校、教会、出版机构、传播媒介等,阿尔都塞后
来归属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越出政治国家的范围,扩展到市民社会,进而渗透到民族共同体的一般“文化精神”之中。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统治的真正基础就是将其基本价值通过其话语霸权向社会各阶层全面渗透。这种渗透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有组织的文化事业和知识分子来实现的,其目的就是促使民众自觉地认同于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使其合法化。这样一来,革命政党所面对的就不仅是资产阶级强制性的国家机器,还包括非强制性的国家机器,后者对抑制革命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革命政党来说,根本问题是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使其渗透到被统治者的意识之中,以取代支配着他们的旧观念。
一、加强党的文化能力建设必须要重视整体性原则
在革命和斗争是国家的重要主题的年代,年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在资本主义的四面包围中求得生存,斯大林等对意识形态的强调无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然而他们的过分强调对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灾难同样也是惨重的。与此相反,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起,苏联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步步走向否定马列主义,直至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
在我国这样一个旧有的意识形态已经打破,而新的意识形态仍需巩固的情况下,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阶级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有意无意放弃,就意味着另一个阶级对它的占有;一个社会对其文化领导权的有意无意放弃,就意味着另一个社会对它的渗透。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任务。
历史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发展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增加国际话语权的必要保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建设就没有支点。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文化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生产力。因而,我们必须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发展科技文化,跟踪世界科技前沿,以提高科技竞争力来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只有将其视为整体,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我党驾驭国内外文化潮流的能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加强党的文化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葛兰西提出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政党需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为本阶级服务,并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来批判旧的意识形态,对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达到巩固本阶级统治的目的。我党文化能力的建设也需要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代表着中国的精英文化。我们的政党要重视培养属于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并将党的理论通过他们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占领我党在“市民社会”中的阵地。同时,我们要加强知识分子队伍,使之不断壮大,在巩固阵地的同时运用阵地战的方式占领异质文化的阵地,同化传统知识分子,把他们引导到有机知识分子的队伍中来。列宁也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三、加强党的文化能力建设依赖于使党的理论大众化
现阶段,党在理论宣传上存在着空洞化的趋向,而且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而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形成自己的勃勃生命力。“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化的问题是一个政党怎样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力量的问题,执政党必须将党的理论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赢得广大人民的普遍同意,使之成为一种无意识,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我党要认真探求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大众认同的契合点,将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使这一理想成为大多数人的诉求并为之奋斗。只有架起社会主义文化与广大人民情感认同的桥梁,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理论与人民实践结合起来,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在多元文化中保持主流地位,引导各种文化健康发展。
综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软实力的较量已经成为争得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苏联的和平演变,好莱坞对世界各地的文化输入,西方节日在我国的泛滥,快餐文化的迅猛崛起,无不说明文化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在当今世界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当代社会,随着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各种思潮并存的多元化趋势,主导思想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问题,而党的建设无疑包括着对文化的建设问题。在此情况下,“文化领导权”的研究将对如何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提高我党的文化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 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 葛兰西.葛蘭西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 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朱塞佩·费奥里.葛兰西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 普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9] 米利班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关键词: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当代价值
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但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以文化问题取代政治问题,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战略家葛兰西的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强调“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按照这种思想,任何一个历史集团,任何一种确立的秩序,其力量不仅在于统治阶级的暴力和国家机器的强制性能力,而且在于被统治者接受了统治阶级的世界观。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语言正是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文化事业(学校、教会、出版机构、传播媒介等,阿尔都塞后
来归属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越出政治国家的范围,扩展到市民社会,进而渗透到民族共同体的一般“文化精神”之中。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统治的真正基础就是将其基本价值通过其话语霸权向社会各阶层全面渗透。这种渗透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有组织的文化事业和知识分子来实现的,其目的就是促使民众自觉地认同于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使其合法化。这样一来,革命政党所面对的就不仅是资产阶级强制性的国家机器,还包括非强制性的国家机器,后者对抑制革命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革命政党来说,根本问题是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使其渗透到被统治者的意识之中,以取代支配着他们的旧观念。
一、加强党的文化能力建设必须要重视整体性原则
在革命和斗争是国家的重要主题的年代,年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在资本主义的四面包围中求得生存,斯大林等对意识形态的强调无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然而他们的过分强调对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灾难同样也是惨重的。与此相反,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起,苏联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步步走向否定马列主义,直至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
在我国这样一个旧有的意识形态已经打破,而新的意识形态仍需巩固的情况下,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阶级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有意无意放弃,就意味着另一个阶级对它的占有;一个社会对其文化领导权的有意无意放弃,就意味着另一个社会对它的渗透。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任务。
历史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发展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增加国际话语权的必要保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建设就没有支点。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文化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生产力。因而,我们必须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发展科技文化,跟踪世界科技前沿,以提高科技竞争力来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只有将其视为整体,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我党驾驭国内外文化潮流的能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加强党的文化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葛兰西提出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政党需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为本阶级服务,并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来批判旧的意识形态,对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达到巩固本阶级统治的目的。我党文化能力的建设也需要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代表着中国的精英文化。我们的政党要重视培养属于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并将党的理论通过他们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占领我党在“市民社会”中的阵地。同时,我们要加强知识分子队伍,使之不断壮大,在巩固阵地的同时运用阵地战的方式占领异质文化的阵地,同化传统知识分子,把他们引导到有机知识分子的队伍中来。列宁也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三、加强党的文化能力建设依赖于使党的理论大众化
现阶段,党在理论宣传上存在着空洞化的趋向,而且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而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形成自己的勃勃生命力。“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化的问题是一个政党怎样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力量的问题,执政党必须将党的理论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赢得广大人民的普遍同意,使之成为一种无意识,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我党要认真探求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大众认同的契合点,将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使这一理想成为大多数人的诉求并为之奋斗。只有架起社会主义文化与广大人民情感认同的桥梁,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理论与人民实践结合起来,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在多元文化中保持主流地位,引导各种文化健康发展。
综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软实力的较量已经成为争得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苏联的和平演变,好莱坞对世界各地的文化输入,西方节日在我国的泛滥,快餐文化的迅猛崛起,无不说明文化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在当今世界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当代社会,随着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各种思潮并存的多元化趋势,主导思想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问题,而党的建设无疑包括着对文化的建设问题。在此情况下,“文化领导权”的研究将对如何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提高我党的文化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 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 葛兰西.葛蘭西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 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朱塞佩·费奥里.葛兰西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 普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9] 米利班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