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可见,我们的学校数学教育应当成为一种学生去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而不总是将整理好的详细证明提供给学生,应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粗略的发现和简单的证明发现事实或结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乐于使用这三种学习方式呢?老师有何妙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例如我在教学物体的体积这一章节的时候就讲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一下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心想语文书上的故事怎门与数学发生了联系,就在这时我赶紧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这时同学们必定热情高涨,一定会抢着说出心中的那个答案。接着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盛有部分水的量杯以及一块混泥土。让混泥土沿杯壁缓缓滑入杯中,让同学们亲自感受这个过程,从而加深印象。最后我再趁热打铁,从量杯中拿出混泥土,将量杯盛满水,再将混泥土放入杯中,这时将有一部分水溢出,接着我取出混泥土,把溢出的水再倒入杯中,这时又是满满的一杯水。我让同学们思考溢出的水与混泥土的体积的关系。当然了,同学们的答案可想而知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的,我一定给足时间让学生操作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我让学生计算1/2+1/4+1/8+1/16+1/32+1/64这样一道题,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从而理解了为什么再加一个1/64这道算式会等于1.?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再有我在教学圆这一章以及长方体正方体这几章节的时候大多采用这一方法,效果很好。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的小学课堂,学生被“禁锢”在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少与同学、与老师合作的机会,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应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四是学生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四、教学中学会留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美国教育家哈·曼也曾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积极主动地扩展新的知识领域,是新课程教学中所追求的方向。教学留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有时有意创造时间上的“空白”,给学生以咀嚼玩味的余地;有时留出教学活动的“空地”,让学生参与“创作”。学生在填补和完善那些“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比如我在教学连除的简便计算的时候,最后留有这样一道题,240÷6÷5÷2÷2,为了不禁锢学生的思想,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我让同学们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此题,最后汇报的算法确实让我惊喜,同学们居然把可以采用的方法都采用了。让我很意外,同时也有点自责,自己平时有点小瞧学生了。所以,我们应当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随时都会有惊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例如我在教学物体的体积这一章节的时候就讲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一下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心想语文书上的故事怎门与数学发生了联系,就在这时我赶紧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这时同学们必定热情高涨,一定会抢着说出心中的那个答案。接着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盛有部分水的量杯以及一块混泥土。让混泥土沿杯壁缓缓滑入杯中,让同学们亲自感受这个过程,从而加深印象。最后我再趁热打铁,从量杯中拿出混泥土,将量杯盛满水,再将混泥土放入杯中,这时将有一部分水溢出,接着我取出混泥土,把溢出的水再倒入杯中,这时又是满满的一杯水。我让同学们思考溢出的水与混泥土的体积的关系。当然了,同学们的答案可想而知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的,我一定给足时间让学生操作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我让学生计算1/2+1/4+1/8+1/16+1/32+1/64这样一道题,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从而理解了为什么再加一个1/64这道算式会等于1.?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再有我在教学圆这一章以及长方体正方体这几章节的时候大多采用这一方法,效果很好。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的小学课堂,学生被“禁锢”在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少与同学、与老师合作的机会,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应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四是学生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四、教学中学会留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美国教育家哈·曼也曾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积极主动地扩展新的知识领域,是新课程教学中所追求的方向。教学留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有时有意创造时间上的“空白”,给学生以咀嚼玩味的余地;有时留出教学活动的“空地”,让学生参与“创作”。学生在填补和完善那些“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比如我在教学连除的简便计算的时候,最后留有这样一道题,240÷6÷5÷2÷2,为了不禁锢学生的思想,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我让同学们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此题,最后汇报的算法确实让我惊喜,同学们居然把可以采用的方法都采用了。让我很意外,同时也有点自责,自己平时有点小瞧学生了。所以,我们应当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随时都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