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感培养刍议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建立良好的数感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来,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建立数感
  《課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悦的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数的存在,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从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有的说出本班人数,有的说出自己的座号,坐在自己前后左右有多少人;有的说校园内有多少棵数,楼梯有多少个台阶;有的说一本故事书有多少页,一页有多少个字;有的说家中电话号码;有的说家中车牌上的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数感。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数感
  “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厘米、1米的长度,同桌之间互相测一测身高、头围、胸围、手臂;然后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一根10米长的绳子实际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和宽度,校园内花圃的长度和宽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最后我又随机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以绳子当篱笆,去围一块地,开展“看哪个小组围得多”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加入到活动当中。他们想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围法,有靠一边围墙的,有在操场上围成长方形的,还有找一个角靠了两边墙围的……学生通过相互比较,最后选出最佳的围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就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单位概念教学“鲜活”了起来,学生也更加喜欢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估算训练中发展数感
  《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来发展学生的数感。例如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妈妈上街购物,想买鞋子243元,买自行车679元。请你帮妈妈算一算,她带去1000元钱够用吗?”很快学生想出不同的估算方法,有的学生认为:“200加600等于8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多一点,妈妈带的钱够用。”有的学生认为:“243小于250,679小于70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小,妈妈带的钱够用。” 有的学生认为:“这个数比200+600大,比300+700小, 因此,妈妈带的钱够用。”我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对不对,而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后才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知道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了解估算的基本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数感。
  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数感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赞科夫)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解决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来。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比如教学《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时,我这样创设情境:星期天老师想带全班同学到翠屏山游玩。如果租车去,客车每辆限坐24人,小轿车每辆限坐6人,全班50位同学和4位老师。如何租车比较合理?请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设计一种租车方案,比较哪种方案最佳?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于是种种租车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2辆大车,1辆小车比较好。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估算等活动,加强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
期刊
一个国家,如果人们能感受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就会有安全感,就愿意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容纳社会百态,社会凝聚力就会相应加强,成为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的国情决定我们要有道路自信,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国正处在世界大环境的风口浪尖,美国对我国无时无刻不虎视眈眈,许多国人却无视世界大环境,无视祖国的处境,认为祖国的事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几乎扯不上任
期刊
在数学教材中,每一章節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是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布置、批阅、讲评这些习题,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批改作业是我们教师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它在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批改作业的习惯是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样必定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教
期刊
我们的家庭当前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太高,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无穷无尽的,但是让学生学懂学会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关键和根本。学习和教育是学生思想觉醒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和灵感的捕捉,而交流就是那“金钥匙”,我们老师和家长该如何更好的与孩子交流哪?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用爱的心包容他们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好孩子的前提。没有热爱,就只是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参与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这种神圣使命。党的报告指出:认真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俗话说:“今日的习惯,是明日的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中国梦”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
期刊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丰盈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只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品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如此,当我们引领孩子走近诗歌,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令人神往;当我们畅游书海,那份浩瀚的淡墨清香让人陶醉。时下,语文为王的时代来临,阅读能力是语文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理解能力
期刊
看到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就怀疑智力是不是有问题;邻家孩子会背唐诗会计算,急了,我家孩子怎么还不会,于是抱回来一大堆关于育儿开智的“红宝书”,不管是否适合孩子,迫不急待地在孩子身上试验;看到孩子上小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屁股坐不住,大脑就亮起了“红灯”: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呀?于是四处求医问药;看到孩子考了80多分,神经马上崩紧了,急急网上求询: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呀!我都绝望了!  其实,
期刊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一系列习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带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反复的练习,成为一种习惯,而后习惯养成自然。所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实践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这一块阵地是非常重要的。担任多年的班主任老师
期刊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创造性潜能,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打开心灵去完整欣赏音乐,从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的喜爱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提高积极性,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容。  二、教材分析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參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出于对挚友至诚的感情,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