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核心问题串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串好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还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于教师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兴趣。笔者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着力对几个常见的课型进行核心问题串的探讨;给出了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些提问技巧与方法,促使教师向有效课堂迈进。
  关键词:发散思维;核心问题串;有效课堂
  1、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 提问单一化,缺乏思考空间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问题很单一,主要体现在回顾旧知识上面。举一个简单例子:学习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之后;很多教师下一节课首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其性质定理是什么?诚然,这个问题本身的设想是对的,通过让学生回顾定义以及性质,为将要学习的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也为更进一步认知轴对称图形作了方向上的指导。但是细想,存在很大漏洞。学生回答此问题就如同背诵课文一样,没有任何理解性的层次。能回答对此设问的学生未必真正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反之,没有完整陈述此问题的学生也未必不理解,只是可能无法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这句较长的话记住而已。于是发现,教师的这一提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学生缺乏思考的空间,只是背诵概念或者性质定理内容。再比如,让学生背诵解方程的步骤,本身是单一的。
  1.2设问形式化,缺少问题精髓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问题很多,但是很多是走形式。比如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吗?是否理解?这些问题更像口头禅。还有部分教师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研讨教师方才讲述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这种提问或者研讨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个: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听懂了!其实不然。
  1.3 设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缺少全局性
  有的课堂设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要么全班都能理解,要么只有寥寥数人理解。要么缺少思考性,要么超出学生思维接受的范围。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无理数》一节,对于a2=2这一问题;如何说明a不是有理数,进而为a是无理数作铺垫。思路很清楚。研究这一问题,首先讨论a不是整数,同学们尚可以思考与理解:12=1,22=4;因为,所以,于是a不是整数。但对于如何说明a不是分数,采用的是反证法的思想,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提出设问:请大家讨论a是分数吗?其实这一设问没有太大的意义,按照初二学生的思维认知来看,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小组讨论等环节将问题解决。
  2、常见课型核心问题串初探
  2.1 虽然章节起始课是以概念为主,但是知识体系的完成一定是要经过知识的承接、知识的生成、知识的迁移以及知识的应用四个方面。作为概念课,我们不能直接提出定义,必须要有一定的过程。下面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节《字母表示数》为例。
  部分教师的引入是如下的:
  小明今年m岁,小明比小华小两岁,则小华的年龄为__________
  这样的设问本身就是问题,这样其实已经引入了字母,无非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运算而已,意义不是很大。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或者规律、公式等等。
  尝试进行核心问题串的提出:
  (1)小明比小华小两岁,怎样表示他们之间的年龄关系?
  学生A:小华的年齡-小明的年龄=2
  (2)校园内栽种一棵树苗,栽种时树苗的高度为40cm,每周长高5cm,如何表示这棵小树以后每一周的高度?
  学生B:第一周:45cm;第二周:50cm;第三周:55cm;……
  (3)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表示?
  学生C:
  (4)以上三个结果不难发现,用文字表示日常生活的关系、式子、公式等问题存在诸多不便,请大家思考如何改进呢?
  学生D:第一个问题如果用m表示小华的年龄,n表示小明的年龄;则只需m-n=2即可
  学生E:如果用x表示树苗成长的周数,则第x周树苗的高为:40+5x
  学生F:如果底边用a表示,高用h表示;则面积为
  教学中,我们的问题并未提出任何字母,只是用文字表示生活中的案例。这一核心问题串的设置,使得学生感受到字母引入的必要性。
  再者,《函数》这一节课属于抽象的概念课,学生理解难度很大。而教材中仅仅以两个实例(摩天轮、罐头盒的堆放问题)进行论证函数的概念,这显然是不够的,教材的编者其实是有意为之,希望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两个例子为蓝本找出更多适合函数概念讲解的实例进行剖析,从而得出函数的概念。但是往往部分教师采取的措施是简单分析这两个例子,然后生硬地给出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最后用多于一半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大量习题。希望对函数的概念以习题的方式进行感知,加深理解。尽管习题的形式多样:表格形式、图像形式、表达式等等,学生能够做题,但是没有理解。甚至很多初三的学生都无法正确理解函数的真实意义,也不明白函数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切实感受哪些例子可以抽象为函数,这正是对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学生会感受到:身高是关于年龄的函数,年龄为自变量,身高为因变量;速度一定时,路程是关于时间的函数,时间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学生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会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都是函数的影子,加强“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认知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   2.2 代数运算课
  代数运算课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方程、整式运算、分式、函数等等,数学运算这一核心素养在这些章节里有着深深的烙印。下面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说明。
  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进行解法专题复习课时,部分教师会提出问题:请大家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这种提问的方式也是会存在问题,学生即使回答说: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样只是简单复习方程的解法步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问题。
  尝试进行核心问题串的提出:给出一元一次方程:
  (1)第一步去分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结果是什么?
  学生A: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即
  (2)第二步去括号的原理是什么,结果如何
  学生B:原理是乘法分配律,即
  (3)第三步移项的原则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学生C:移项的一般原则是将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即
  (4)第四步合并同类项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D:整式的加减运算,即
  (5)第五步系数化为1的原理是什么,结果呢?
  学生E: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左右两边同时除以-7;得
  上述核心问题串的设问,既巩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具体步骤,也复习了每一步的原理以及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解方程的认知。
  2.3 几何课
  几何课程要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线,旨在强调思维的拓展与延伸。下面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五章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为例进行说明。在学习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之后,可以如此设定核心问题串。给出图形
  (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你会得到什么三角形?
  学生A:等腰三角形ABC
  (2)△ABC是等腰三角形,能得到哪些相等的量?
  学生B:PA=PB,∠A=∠B
  (3)PA=PB、∠A=∠B是跟三角形哪些特征相关?
  学生C:PA=PB与三角形的周长有关,∠A=∠B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有关。
  上述问题串的设计,使得学生在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相等的量。为进一步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做好准备。
  3.教学反思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使用核心问题串来解决教学重难点。在课堂的讲述过程中,主要问题的提出大概一节课只有4至5个,所以必须精炼、切中要害。不能为了一个知识点的引入而提出几个问题,这样显得啰嗦并且词不达意,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提出核心问题串,不僅仅有利于整个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把握,更有利于调控课堂的节奏!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学生们来说,初中数学是比较难学的学科,需要学生们付诸很大的努力。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需要初中数学老师付诸实践行动,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们学习数学,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非常重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们更准确地去学习初中数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中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现状。以下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
期刊
摘要:在当下我国的小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思维能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愈发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维教学模式,极大地贴合了数学教学具有思维独立性、逻辑概括性的教学特点,满足了同学们在日常学课程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也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和把控课堂进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独立思考;教学应用  引用: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信息化之于教学创新、教学效果等诸多反思,也显得应时而生。文本将结合教学课堂,立足教学案例,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站在技术应用层面对信息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进行阐述。下面本文将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分析  一、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几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点,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转变自身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为了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整体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了许多教学方式,其中游戏教学法是最有效、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原则;注意事项;应用研究  引言: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刚刚经历了六年的小学知识启蒙阶段,对知识有了大体的认知,当时还不够系统。在来到初中后,应该慢慢的帮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学习体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对于数学课而言,数学是为学生打好坚实基础的重要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拥有更加灵活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课堂;随机提问;集中精力;知识记忆;增加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其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课程知识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使其形成具象化的认知,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教学阶段,许多一线教师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境化教学模式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但需要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并
期刊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仍旧存在一定问题,会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篇文章通过对该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定意见,以期能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引言:  在大力发展学生素质能力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传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他们的形象记忆,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的预习环节、听课环节和教学评价环节,从而实现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初中的教育教学中。初中数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除了要培养自身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增强自身思维能力的塑造。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是一种推翻人们常性思维的教学模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知识也随之变得更加的复杂和多样,那么通过这种逆向思维,则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解决抽象化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准使用数学语言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准准、逻辑严密。教师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语言;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还有着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思想情操的作用,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准使用数学语言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