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作业不够科学与合理,作业设置应保“准”争“巧”。
关键词:作业 作业设置 语文教学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然而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的作业却未能达到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作业设置不够科学也不够合理。笔者认为作业的设置首先应找准方向,确保作业设置“对”;然后再找好方法,力爭作业设置“巧”。下面笔者将从作业设置的“对”与“巧”两方面来谈作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作业设置应找准方向
当今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忽视作业设置的作用而随意设置作业,导致作业设置迷失方向,失去了它原有的职能。究其原因总的来说有两方面:
1.1 作业设计没有目标
常态课中很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都是课本中的练习再加统一订购的练习册中的习题。这样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都会淡化在课后的题海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要通过科学设置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更没有想到要通过作业突出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没有目标的作业设计最终还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迷失方向,找不准课堂中的重点。同时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对于完成课后练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学生听课与否并不影响作业完成的质量。久而久之,课堂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渐渐淡化了,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信心,可见其危害极大。
1.2 作业设计目标错误
1.2.1 误读文本导致作业设置错误。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错误的文本解读必将导致作业设置方向失准。陶行知说过:“课本无非只是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让我们用课本来教授“语文”知识,而不是其他知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将课本与语文分开来解读,那就是误读文本。不幸的是这种误读文本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教授《观舞记》教师便重点介绍印度的文化与舞蹈,课堂俨然成了印度文化课或是舞蹈课了。这样对文本的误读必将导致作业设置错误,许多教师自然把本课作业设置成“你喜欢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吗?”、“卡拉玛姐妹为何能跳的如此动人?”等与“语文”貌合神离的问题。又如《竹影》往往上成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对比,《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很多时候上成了环保课等等,语文教师越俎代庖后只落得找不准作业方向的下场。
1.2.2 学段目标不明导致作业设置混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中学生各阶段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学段。同是鲁迅小说,七年级的《社戏》与九年级的《孔乙己》在作业设置上就大不相同。七年级初识小说,《社戏》的作业应设置成学习运用文中与在小学所学记叙文相类似的文学手法;而九年级对小说已有一定积累,并向高中要求的小说鉴赏过渡,《孔乙己》作业就可以设置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并运用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因此,作业设置首先要有目标意识。并在仔细研读文本,认真了解学段目标的前提下找准目标,找准方向。
2.作业设置要找好方法
作业设置目标正确带来的结果未必就是高效的回报。找准目标的同时还应找好方法。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巧设作业往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本人作业设置技巧总结如下:
2.1 去繁就简,吸引学生。在常态课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将每课的研讨与练习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同时还会安排练习册中的习题。这样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没有任何惊喜。而笔者作业布置则是去繁就简,将研讨与练习及练习册中字词等学生课前能完成的习题作为预习检测,课堂上提问抽查。对于剩下的习题,笔者往往依据实际情况略作增减,并且增加的题数绝不会超过减去的题数。因此,我每节课布置作业总是用“今天的作业要删去的是……”,而非很多教师惯用的“今天的作业是……”。这样的句子自然能极大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唯恐遗漏了老师要删去的内容。这样笔者借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瞬间,快速的复习课堂内容,强调作业注意事项,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2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试题或练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依然不多。笔者在教学中做过实验如果将作业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想联系,效果会更理想。如教授对比这一手法,作业如果设置成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运动会、大扫除、课间十分钟、放学后等背景下某一类学生的表现,连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写上几句话。如果让学生运用一些文学手法写自己喜欢的明星、电视剧中的人物、体育运动、流行歌曲等,很多学生更是滔滔不绝。虽然有些学生写得不合要求,但既然能动笔写了,就是有了思考,就会找到不足,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因此,设置作业时能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 趣味合作,各自提高。学生的学情是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方面。然而很多班级内学生语文水平良莠不齐,这样教师设置作业时就很难保证对每个学生都合适,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有所提高。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设置趣味合作,即确定一个主题以及所要求运用到的语文知识,将班级随机搭配成若干组去完成。分组时尽量避免依据语文水平分组,这样每小组内都会语文水平高低不同的几个组员,组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最后再由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将本组的成果做总结。这样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语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作业设置既要“准”,又要“巧”。我所认为的“准”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水平提高上不走弯路,我所认为的“巧”是指最大可能的将所学知识融入到作业中,最大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在巧设作业中摸索的一点感触,要想让作业设置成为语文教学艺术中的完美的一部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关键词:作业 作业设置 语文教学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然而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的作业却未能达到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作业设置不够科学也不够合理。笔者认为作业的设置首先应找准方向,确保作业设置“对”;然后再找好方法,力爭作业设置“巧”。下面笔者将从作业设置的“对”与“巧”两方面来谈作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作业设置应找准方向
当今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忽视作业设置的作用而随意设置作业,导致作业设置迷失方向,失去了它原有的职能。究其原因总的来说有两方面:
1.1 作业设计没有目标
常态课中很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都是课本中的练习再加统一订购的练习册中的习题。这样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都会淡化在课后的题海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要通过科学设置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更没有想到要通过作业突出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没有目标的作业设计最终还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迷失方向,找不准课堂中的重点。同时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对于完成课后练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学生听课与否并不影响作业完成的质量。久而久之,课堂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渐渐淡化了,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信心,可见其危害极大。
1.2 作业设计目标错误
1.2.1 误读文本导致作业设置错误。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错误的文本解读必将导致作业设置方向失准。陶行知说过:“课本无非只是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让我们用课本来教授“语文”知识,而不是其他知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将课本与语文分开来解读,那就是误读文本。不幸的是这种误读文本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教授《观舞记》教师便重点介绍印度的文化与舞蹈,课堂俨然成了印度文化课或是舞蹈课了。这样对文本的误读必将导致作业设置错误,许多教师自然把本课作业设置成“你喜欢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吗?”、“卡拉玛姐妹为何能跳的如此动人?”等与“语文”貌合神离的问题。又如《竹影》往往上成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对比,《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很多时候上成了环保课等等,语文教师越俎代庖后只落得找不准作业方向的下场。
1.2.2 学段目标不明导致作业设置混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中学生各阶段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学段。同是鲁迅小说,七年级的《社戏》与九年级的《孔乙己》在作业设置上就大不相同。七年级初识小说,《社戏》的作业应设置成学习运用文中与在小学所学记叙文相类似的文学手法;而九年级对小说已有一定积累,并向高中要求的小说鉴赏过渡,《孔乙己》作业就可以设置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并运用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因此,作业设置首先要有目标意识。并在仔细研读文本,认真了解学段目标的前提下找准目标,找准方向。
2.作业设置要找好方法
作业设置目标正确带来的结果未必就是高效的回报。找准目标的同时还应找好方法。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巧设作业往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本人作业设置技巧总结如下:
2.1 去繁就简,吸引学生。在常态课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将每课的研讨与练习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同时还会安排练习册中的习题。这样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没有任何惊喜。而笔者作业布置则是去繁就简,将研讨与练习及练习册中字词等学生课前能完成的习题作为预习检测,课堂上提问抽查。对于剩下的习题,笔者往往依据实际情况略作增减,并且增加的题数绝不会超过减去的题数。因此,我每节课布置作业总是用“今天的作业要删去的是……”,而非很多教师惯用的“今天的作业是……”。这样的句子自然能极大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唯恐遗漏了老师要删去的内容。这样笔者借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瞬间,快速的复习课堂内容,强调作业注意事项,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2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试题或练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依然不多。笔者在教学中做过实验如果将作业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想联系,效果会更理想。如教授对比这一手法,作业如果设置成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运动会、大扫除、课间十分钟、放学后等背景下某一类学生的表现,连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写上几句话。如果让学生运用一些文学手法写自己喜欢的明星、电视剧中的人物、体育运动、流行歌曲等,很多学生更是滔滔不绝。虽然有些学生写得不合要求,但既然能动笔写了,就是有了思考,就会找到不足,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因此,设置作业时能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 趣味合作,各自提高。学生的学情是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方面。然而很多班级内学生语文水平良莠不齐,这样教师设置作业时就很难保证对每个学生都合适,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有所提高。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设置趣味合作,即确定一个主题以及所要求运用到的语文知识,将班级随机搭配成若干组去完成。分组时尽量避免依据语文水平分组,这样每小组内都会语文水平高低不同的几个组员,组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最后再由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将本组的成果做总结。这样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语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作业设置既要“准”,又要“巧”。我所认为的“准”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水平提高上不走弯路,我所认为的“巧”是指最大可能的将所学知识融入到作业中,最大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在巧设作业中摸索的一点感触,要想让作业设置成为语文教学艺术中的完美的一部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