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雅鲁藏布大峡谷
北京中华世纪坛前,有一条长达262米的青铜甬道,上面记录了距今300万年到公元2000年中华民族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公元1994年这一栏上,其中一条记录写下:经中国科学家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是一条千辛万苦、姗姗来迟的记录,甚至在1973年以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到底有多大?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峡谷里蕴藏着一些什么?这些问题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在地图上,这个区域一直是片空白。
1973年,中科院组成了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考察结束后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由8人组成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力资源考察分队。由于身体条件出色,在中科院地理所常年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杨逸畴被抽调到这个分队中,成为第一批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中国科学家。
1973年第一次进入大峡谷,令杨逸畴最感震撼的是,大峡谷里随时都可能地动山摇。
杨逸畴说:“我们一路走进去的时候,一直能看到听到许多小的地震。吃早饭的时候,就听到前面‘砰、砰’像放炮的声音。老乡说,地震了,地震了。看到山上发生了雪崩,山顶上白色的雪崩落下来,这种现象都能够亲眼看到,亲自体会到。”
几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印度板块撞击欧亚板块,并一头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从而引起高原奇皱隆起不断攀升,最终形成了青藏高原。而雅鲁藏布江正处于两大板块碰撞的缝合线上,所以地震在这里频频发生。
结束第一次考察后,杨逸畴对大峡谷里的地形地貌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峡谷腹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究竟有多险?腹地的水力资源有多少呢?带着这些问题,杨逸畴于第二年又随中科院水力资源考察队来到了大峡谷。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线,顺江而下到峡谷大拐弯腹地。但当他们走到“白马狗熊”这个地方时,发现前面全是悬崖峭壁,已经无路可走,考察队只好按原路返回。虽然这次没能穿越大峡谷,但是两次考察经历使杨逸畴对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详细的了解。
第四次考察死里逃生
1983年春天,杨逸畴担任中科院登山考察队队长,配合国家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正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拐弯处,这里孕育着与高原内部不同的海洋性冰川。对于杨逸畴来说,这是考察大峡谷的又一次难得机会。就在南迦巴瓦峰的西坡,他们发现了我国第一条由于地震造成的跃动冰川。
由于南迦巴瓦峰地区地处峡谷腹地,地形特殊,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因此在完成登山考察的任务后,同年夏天,杨逸畴又继续和科考队员们一起,顺着通麦公路进入大峡谷,进行第四次考察。这一次考察,是杨逸畴印象中最惊险也是收获最丰富的一次。
杨逸畴是考察队队长,进到川藏公路最惊险的那一段,叫做鬼门关。在帕隆那个地方,杨逸畴当时还特意找了这个村庄地形部位最高的一个地方住了下来。
晚上两点多钟,杨逸畴听到“轰、轰、轰”的声音,响声很大,整个大地都在颤抖。杨逸畴觉得不对,马上叫醒大家。七八个人醒过来之后,杨逸畴又叫大家赶快整理好东西,看看发生了什么。当时打开大门一看,一片漆黑,外面下着大雨,只隐约看见当地少数民族老百姓牵着牛,跟着狗,背着小孩,扶老携幼,往前面的公路上跑,穿过公路就上山去了。
杨逸畴说:“我感觉情况紧急,就叫我们的队员,拿着手电筒都集中亮光向远处黑暗的地方看。一看,雨水很大,前面不远的川藏公路上三十几米高的大桥已经要塌了,上面泥石流冲了下来,有许多大石头,还混杂了许多大树枝。”
他们穿过公路的时候,泥浆一直到大腿根,这次泥石流非常厚。泥浆、石头、像房子那样大的冰块都有。
等到早上七点多钟的时候,泥石流停了,声音没了,一片肃静。等了一会儿,雾稍微散一点,就看到下面住的村庄成了一片废墟,泥石流全都堆起来了。假如不跑或是跑慢一点的话,一个村庄全部毁灭了。所以说在这次特大泥石流中,真是死里逃生。
论证大峡谷是世界第一
1987年杨逸畴从青藏高原考察回来后检查发现,由于长时间多次在高原和平地之间穿梭,他的动脉血管已经严重变形,医生不得不禁止他再上高原。1994年杨逸畴受邀到臺湾进行学术交流,正是这次交流活动将他的目光再次牵引到雅鲁藏布大峡谷。
杨逸畴说:1994年应台湾大学地理系邀请,我三次到台湾去访问,作学术报告,讲对青藏高原的考察,讲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考察。在报告里我提到,根据我的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应该是世界第一。当时台湾地理界的朋友就跟我说,你认为它是世界第一,为什么不专门论证一下,这给了我启发。
从台湾回到北京后,杨逸畴拿出所有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的资料,与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个推测进行科学的论证。当时世界地理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他们能否推翻这个大家公认的地理常识呢?
杨逸畴说: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航空相片调出来进行分析对比。我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上切了许多剖面,拿论证出来的资料、做出来的图、得到的数据,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资料进行对比。最终结果证明,我们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要远远超过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独家新闻:中国科学家论证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消息发布后,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们的这一论证在改写世界地理学教科书的同时,也宣告了20世纪末中国人在世界地理考察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大峡谷被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1999年,国家测绘局在北京公布,经精确测量,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6009米,均为世界之最。
摘自《百年潮》2009.4
北京中华世纪坛前,有一条长达262米的青铜甬道,上面记录了距今300万年到公元2000年中华民族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公元1994年这一栏上,其中一条记录写下:经中国科学家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是一条千辛万苦、姗姗来迟的记录,甚至在1973年以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到底有多大?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峡谷里蕴藏着一些什么?这些问题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在地图上,这个区域一直是片空白。
1973年,中科院组成了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考察结束后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由8人组成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力资源考察分队。由于身体条件出色,在中科院地理所常年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杨逸畴被抽调到这个分队中,成为第一批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中国科学家。
1973年第一次进入大峡谷,令杨逸畴最感震撼的是,大峡谷里随时都可能地动山摇。
杨逸畴说:“我们一路走进去的时候,一直能看到听到许多小的地震。吃早饭的时候,就听到前面‘砰、砰’像放炮的声音。老乡说,地震了,地震了。看到山上发生了雪崩,山顶上白色的雪崩落下来,这种现象都能够亲眼看到,亲自体会到。”
几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印度板块撞击欧亚板块,并一头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从而引起高原奇皱隆起不断攀升,最终形成了青藏高原。而雅鲁藏布江正处于两大板块碰撞的缝合线上,所以地震在这里频频发生。
结束第一次考察后,杨逸畴对大峡谷里的地形地貌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峡谷腹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究竟有多险?腹地的水力资源有多少呢?带着这些问题,杨逸畴于第二年又随中科院水力资源考察队来到了大峡谷。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线,顺江而下到峡谷大拐弯腹地。但当他们走到“白马狗熊”这个地方时,发现前面全是悬崖峭壁,已经无路可走,考察队只好按原路返回。虽然这次没能穿越大峡谷,但是两次考察经历使杨逸畴对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详细的了解。
第四次考察死里逃生
1983年春天,杨逸畴担任中科院登山考察队队长,配合国家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正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拐弯处,这里孕育着与高原内部不同的海洋性冰川。对于杨逸畴来说,这是考察大峡谷的又一次难得机会。就在南迦巴瓦峰的西坡,他们发现了我国第一条由于地震造成的跃动冰川。
由于南迦巴瓦峰地区地处峡谷腹地,地形特殊,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因此在完成登山考察的任务后,同年夏天,杨逸畴又继续和科考队员们一起,顺着通麦公路进入大峡谷,进行第四次考察。这一次考察,是杨逸畴印象中最惊险也是收获最丰富的一次。
杨逸畴是考察队队长,进到川藏公路最惊险的那一段,叫做鬼门关。在帕隆那个地方,杨逸畴当时还特意找了这个村庄地形部位最高的一个地方住了下来。
晚上两点多钟,杨逸畴听到“轰、轰、轰”的声音,响声很大,整个大地都在颤抖。杨逸畴觉得不对,马上叫醒大家。七八个人醒过来之后,杨逸畴又叫大家赶快整理好东西,看看发生了什么。当时打开大门一看,一片漆黑,外面下着大雨,只隐约看见当地少数民族老百姓牵着牛,跟着狗,背着小孩,扶老携幼,往前面的公路上跑,穿过公路就上山去了。
杨逸畴说:“我感觉情况紧急,就叫我们的队员,拿着手电筒都集中亮光向远处黑暗的地方看。一看,雨水很大,前面不远的川藏公路上三十几米高的大桥已经要塌了,上面泥石流冲了下来,有许多大石头,还混杂了许多大树枝。”
他们穿过公路的时候,泥浆一直到大腿根,这次泥石流非常厚。泥浆、石头、像房子那样大的冰块都有。
等到早上七点多钟的时候,泥石流停了,声音没了,一片肃静。等了一会儿,雾稍微散一点,就看到下面住的村庄成了一片废墟,泥石流全都堆起来了。假如不跑或是跑慢一点的话,一个村庄全部毁灭了。所以说在这次特大泥石流中,真是死里逃生。
论证大峡谷是世界第一
1987年杨逸畴从青藏高原考察回来后检查发现,由于长时间多次在高原和平地之间穿梭,他的动脉血管已经严重变形,医生不得不禁止他再上高原。1994年杨逸畴受邀到臺湾进行学术交流,正是这次交流活动将他的目光再次牵引到雅鲁藏布大峡谷。
杨逸畴说:1994年应台湾大学地理系邀请,我三次到台湾去访问,作学术报告,讲对青藏高原的考察,讲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考察。在报告里我提到,根据我的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应该是世界第一。当时台湾地理界的朋友就跟我说,你认为它是世界第一,为什么不专门论证一下,这给了我启发。
从台湾回到北京后,杨逸畴拿出所有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的资料,与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个推测进行科学的论证。当时世界地理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他们能否推翻这个大家公认的地理常识呢?
杨逸畴说: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航空相片调出来进行分析对比。我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上切了许多剖面,拿论证出来的资料、做出来的图、得到的数据,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资料进行对比。最终结果证明,我们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要远远超过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独家新闻:中国科学家论证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消息发布后,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们的这一论证在改写世界地理学教科书的同时,也宣告了20世纪末中国人在世界地理考察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大峡谷被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1999年,国家测绘局在北京公布,经精确测量,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6009米,均为世界之最。
摘自《百年潮》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