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以大补小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而从内部打破是新的生命。没有哪一个企业不经过折腾,就能成功。海尔的近十年,是奋力转型的十年,眼看着后起者离自己越来越近,它只能加快速度前进。
  2008年前后,张瑞敏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过自己的危机感。那时,几乎每过一两个月,他就会渲染一下海尔集团沉重的现状,并借此眺望浪漫远景。
  他的焦虑,来自于海尔规模之下隐藏的臃肿不堪,这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之后常见的系统病,在海尔看来,只有转型,或许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在空中换引擎
  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销售额为1 887亿元,同比2014年略有下滑,但利润从150亿元增长到了180亿元,同比增长20%。营收的下滑早在张瑞敏预料之内,他用“飞行中更换引擎”来比喻海尔在转型中面临的压力,“可以减慢速度,但不能减到失速,同时还要抢时间把引擎换了。”
  企业转型就像在空中换引擎,一个飞机要减掉4个引擎,很难。那么海尔现在的做法是,先换一个,再换一个,再换一个,再换一个。这个挑战就是,你不能硬着陆,砰一下就掉下来。你可以减慢速度,但是你不能减到你不能飞行的速度。与此同时,还要抢时间把引擎换了。
  传统企业的难处是,我不可能一下到底。互联网企业,可以亏损五年都不要紧,传统企业可不行。所以要把那些看似包袱的实体资源,变成优质资产。
  数据驱动
  海尔是国内较早上线虚拟社区的企业,这不是简单地让海尔遍布全球的几万员工能够在线上社区聊天,而是希望打破组织隔离,当问题产生时能够由信息驱动,快速找到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正确的人,并将其组织起来。
  在此背后的技术支持是庞大的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在海尔可以建立起内部自动驱动、外部互联互通的全流程生态网。大数据平台将是未来海尔各种技术和商业创新的基础和支点。
  过去两年,海尔的大数据平台逐渐建立,具备了初步的收集、存储、分析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海量的数据汇聚在了一起。
  海尔整合了过往数千万顾客的数据,为用户画像。在平台上可以查询到每一位顾客的消费情况,如购买过哪些产品,咨询过哪些问题,售后维修状况如何。这些内部数据经过严格的脱敏处理后,再去做相应的分析。
  通过使用条形码和二维码,海尔将每个产品从“生”到“死”的所有信息都串联了起来,这也保证了售后产品有问题发生时,信息能够追溯到具体的人员。
  以此,海尔最终搭建起一个庞大的混合云,一些非关键的数据会放到公有云上,而与经营、用户等有关的核心数据将放在私有云上。
  云图是海尔大数据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其收集和分析的主要是外部数据。各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网站、媒体以及平台上与海尔有关的数据,都会被收集起来,通过名为“云识”的大数据技术分析,处理、归类并分发给不同的部门。
  例如,用户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否有建议,与哪些产品挂钩。如果有问题,问题的原因是来自物流、设计或是生产制造。这些信息在分类之后,都会直接推送给具体部门切实负责这件事的人。甚至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也会得到相应的数据,比如有关行业发展、并购的信息。
  当然,每个人的用词方法都不一样,互联网词汇又日新月异,云图也在不断地完善新词库,
  大数据是一种技术能力,不论是用户索引、条码索引,还是云图等应用,其实都改变了信息的传统流转方式,让海尔向信息驱动型公司更迈进了一步。
  不同小微各显神通
  当前,海尔的小微公司主要分为孵化小微和虚拟小微两大类。在海尔内部,基于既有产业的转型称为虚拟小微。相对于孵化小微,虚拟小微与海尔的大资源平台相关性较强,如研发资源和制造资源等,海尔在这些资源方面有领先优势,但也做互联网转型。
  小微是原来利益共同体的“再升级版”。原来的利益共同体是虚拟核算,而小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独立核算,小微公司可以自主决策、分配资金、自主用人。这种模式,有利于吸引全球一流人才、更好地设计创新孵化机制、吸引风投等。
  小微公司对于人才的激励已有一套初步机制,做了“创客”的员工,其薪酬主要会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
  在创业阶段,员工一般只有基本薪酬四五千元;第二阶段,当你的项目进入拐点,即产品开始有了客户预约,并且达到了最初签约时的拐点目标和额度时,在你的基本薪酬以外,还会有超过既定目标部分的利润分享;第三个阶段则是在你的小微达到“引爆点”,即公司“有一定江湖地位”之后,创业者可以跟投一部分,比如出资10万元占股20%,这时候创业者的收入除了基本分酬以外,还有分红;第四阶段是小微公司已经形成小的产业生态圈,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时候,除了集团的天使基金可以跟投,还可以引入外部投资人,帮助企业做大上市。
  各小微公司通过前期准备,在商业模式已有雏形之后,就可以通过递交商业计划书、路演等形式,来获取海尔集团的投资启动资金。在审核通过之后,各平台主还承担着为小微公司对接外部资源和人才等职能。
  海尔小微项目的产品,在上市之前大都通过网上预售、与用户直接交互等方式确定了初步的产量目标。雷神项目的问世,就是海尔与用户交互产生价值的一个样板。
  雷神笔记本不是海尔制造的,李宁等人通过与粉丝们的不断交互,再联合制造商、设计人员等,不断更新产品功能,实现了产品的迭代上市。为了能开发出一款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游戏本,起初,团队在各电商网站上搜集了30万条用户对于游戏本的评论,并将这些评论整理到一起,这才有了雷神的雏形。而现在,雷神依然有很多用户交互的平台,像QQ群、论坛、微信等,平台上的用户每天自发讨论跟游戏或硬件相关的话题,团队则利用这些平台捕捉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及时总结和发现用户“痛点”。
  以往,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产品是小众市场,但中国没有小众市场,所谓的“小众”,其数量可能已经比得上国外一个国家的大众了。对雷神来讲,刚开始大家认为玩游戏本的人是少数,是小众群体。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市场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潜力。
  不仅仅是雷神,还有“天樽”空调,这也是在小微成员与67万网友的交互体验中应运而生的。这些小微有共同点,即找准某一群体,通过微信圈、海尔商城、海尔社区和官微等网络平台与其建立联系,通过其提交的体验痛点和建议,找出用户需求。而在产品创意的过程中,小微还会跟海尔以及外部的合作机构就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制造等进行沟通。因此,上市之前,这些产品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订单量。
  大企业如何做创新,海尔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当企业从传统的依靠自身资源“自我发展”,到成为平台型的“生态圈”;员工由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平台上自主创新创业的创客;用户从被动的购买者变成主动参与的体验者,这些颠覆性的变化正在发生,而海尔也正在新生。
其他文献
从连续创业者到多起投资并购案的发起人,在商业谈判桌上,他拥有着双面人生:一面呼唤创业者的激进和热血,一面考验投资人的策略和眼光……  放在面前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我们手里所剩的资金只供 6 个月用了,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寻找一条出路。”Seribert说。这是Seibert和他的大学朋友在开发出一款协作工具“Increo”后,第一次遇到了资金难题,并且再不做出其他应对办法,基本就宣告进入一拍
期刊
一个工业企业要怎么变得性感?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做空气净化的节能公司,怎么也不会和热火朝天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沾上边。但是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不仅在做空气净化器,下面还有十几个分公司在做其他项目,这一切都和我们公司内部的“裂变式创业”机制密不可分。  裂变的缘起,还要从公司的高管离职说起。在我看来,裂变创业是由于高管离职所引发的企业民主化的过程。2004年底,我们的营销总监突然离职去创业了,
期刊
公司体制外创新是一种趋势,也仅仅是一种角度。当我们畅谈体外创新的种种奇迹时,可曾理解公司内部创新的种种途径?中国企业在过去一直以追随者的形象示人,虽然有中国制造的优势,却不小心被戴上“山寨大国”的帽子。最近几年,中国的从业者正在努力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大家内部创新“体位”各不相同。  微创新:小处着眼的渐进式改良  说到中国的创新,被市场常常提及的第一个词便是“微创新”。这是中国不少科技企业,尤
期刊
体外创新,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难题。换个角度看,这很像一个比武招亲的擂台。尽管所有人都想拔得头筹,但是大家也很清楚,最终只有一人能成功。这个比武台上可谓是九死一生,但“生”就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在体外创新的比武中,想清楚比武台上的昏招,看看那些常见的陷阱,企业的体外创新之路兴许能走得更远。  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体外创新败局。  公司内部阻力重重  公司主营业务的日趋成熟,必然会使公司的主要资源
期刊
我身处ICT前言领域,ICT、互联网是搞研发投入和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我看过许多创新公司和风险投资,真实的感受是,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创新都十分难。  基本的逻辑是,有明显需求的领域技术上极难突破,比如延长寿命、治愈癌症、增强学习能力、做一款可以干家务活的机器人、消灭令人烦恼的蚊子、真正能够治疗脱发的药物等。这些有明显需求的领域,无一不面临巨大的困难。在技术能够解决的领域,面临着需求的极不确定性或者
期刊
在如今的超竞争时代,企业维持优势的周期正不断缩短,“创新驱动发展”早已不是耀眼的政策宣言,而是企业在动态竞争中的持续成长之道。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创企业,创新都已成为流行语,是企业管理界的“时尚”。  然而,创新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窘境”:关注当前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创新能力与机遇;聚焦潜在需求与市场趋势,则可能失去当前生存根基。尤其是不少“超级航母”,受制于内部体制以及利益平衡的
期刊
作为家电业的巨头、空调行业的一哥,格力在空调市场进入饱和阶段的时候,为了推动营收的增长开始展开多元化的布局。相较于海尔的重创破冰、华为的体外创新,格力选择了借力打力。近年来,晶弘冰箱和大松电器陆续进入格力卖场,格力借助其拥有的优势渠道,开始了借道生蛋的创新之路。  渠道势能  格力电器的快速发展与它开创的区域性销售公司的渠道模式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被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借助渠道
期刊
“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的名人”,有了直播,安迪·沃霍尔这句话也成了真。  直播火了。腾讯4亿元领投斗鱼,昆仑万维6800万元投资映客,连马云都在淘宝上推出了直播。  直播俨然是下一个风口。真的吗?  风口这东西,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一个可以孕育出许多巨头的机会。直播,更像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机遇,但并不是有了需求就能成为风口,直播这个“风口”,恐怕吹不起行业里的200多只猪。  PC时代的秀
期刊
创新,从没有像今天在企业界如此火热,但是也没有像今天如此艰难。这是所有企业都梦想自己拥有的一种持续的能力。  但是要构建这种能力,特别是要突破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的瓶颈,以及观念和管理的瓶颈,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开发出新的市场,甚至追寻那种传说中的颠覆式创新,会发现何其艰难。所幸的是,我们身边依旧有着那么多持续不断的探索者,在不断寻找着各种创新的新方法、新途径,并且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寻找创新新
期刊
前途、智车优行、乐视超级汽车、车和家、和谐富腾……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造车新锐公司。他们的创始人都是业内光环闪耀的名字,且大多是在某些领域成功过的再次创业者。有意思的是,这批公司及其创始人都深受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影响。  李想:造车“梦之队”  未来产品:电动车  头衔:车和家创始人,原汽车之家总裁  今年5月,车和家拿下7.8亿元A轮融资,此轮估值近30亿元。车和家把自己定位于城市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