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意趣的《逆流成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偶听一阙《逆流成河》,其曲词我不甚了然,唯对这歌名颇有兴致。
  先说说这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河”可谓俯拾皆是,它是生命之本,有河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人类在河边劳作,《伐檀》中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一首奴隶们的劳动之歌,于大河之畔,他们丁丁伐木,而奴隶主从不知稼穑之艰,却衣食无忧。于是,奴隶们的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沿河而作,借河咏叹,抒情发怀,唱出对奴隶主的满腔怨恨。
  人类在河边也滋养情怀,《关雎》中亦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河中雎鸠,关关而鸣,唱出主人公的相思之歌,思念的人儿在哪里呢?在河边采荇菜。在河水的滋养下,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在清澈的河水中荡漾着、流传着。
  河,古专指黄河,她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更是中原文明的发轫地。《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由于黄河流域便利的自然条件,这里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并由此产生了先进的精神文化,无论是“盘古开天”“三皇五帝”,还是仰韶文明、夏商周代,都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据考证,古代中国的都城旧址,大都分布在黄河流域。所以之后而生的中原文化大抵都是围绕黄河而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两汉盛世辞赋风骨,大唐文明诗歌巅峰,包括北宋诗词大行,凡此种种,概莫能外。
  中国人爱河,我们的文化中处处有河的身影,我们也总爱把我们的生活情怀融汇在河中。
  你看《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被弃,涉淇而归,汤汤,大水也,淇水浩大,打湿车帷,也打湿了主人公的心情。再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水岂能休,恨不能已,长江水绵绵,恰似思无极。从艺术手法来看,不仅形象,还显含蓄,正合于中华文化蕴藉深远的特质。所以,我们的祖先也特别喜欢用河水来抒写悲意,不為有他,只由河水不绝、绵长、汹涌等特质而定。比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等。这些都是将无形的悲意化作滔滔河水,倾泻而出。
  中国地势西为高东为低,故河流全为东向而走,顺势而下。所以,东向流即为顺流,顺流之水从来一去不返,不可逆转,以东流之水谓愁情,更显愁情之深重绵长。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再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太白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至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谪仙人夸张地将河水写到了天上,你且看那黄河水,自上而泻,奔腾而至,个人于黄河,不过海中一粟,哪里能阻逆东流之水。如果这是从空间上写东流水的,那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又从时间上写东流水了,人事兴衰更迭,河水自永恒东流,它会淘尽所有人物,再风流,也逃不过时光流沙的掩埋,这自然是悲凉无限的。
  现在再看《逆流成河》,“逆流”违逆自然之理,现实主义定会讨伐他,但在文学创作中,这却是极其讨喜的。
  文学离不开想象,它允许夸张,允许编造,不然女娲如何造人,夸父怎能追日,普罗米修斯从哪儿盗火,潘多拉的盒子又能藏起怎样的秘密?勿庸置疑,是超现实让我们的文化生出了翱翔的翅膀。唐人李益有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你看,这闺中少妇分明是怨恨了,她在怨恨夫婿如那断线风筝,一旦离家便杳无音讯,还不如潮水,早知如此,就应嫁与弄潮人了。这分明是怨语、痴语,因为,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这便是“无理的”,但少妇想“嫁与弄潮儿”,却也不是真想改嫁,不过是在此抱怨一番罢了,我们读者也从这里窥出少妇的苦闷痴情,而这,便是“有情的”。“无理”,似违常理,却也由此表达了内心的强烈“真情”。
  这样看来,《逆流成河》,单就其名,能借河写情,且能无理逆流,更能汇成大河,深得中华文化之道,怎能不得我心呢?
其他文献
我今年带高三语文,有幸参加了河南省高考评卷工作。我高评的是作文。短短十天,我改了九千多分作文。改卷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度的总结和反思,深刻体会到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考指挥棒,指哪往哪讲。这样才能在高三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复习,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阅卷情况  一、作文立意  1.一等立意  成绩诚可贵,进步价更高,标准因人而异, 唯分数论——家庭教肓之悲,
期刊
一、推荐理由  周国平曾这样评价文森特·梵高: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以地点的转换,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讲述画家梵高在生活和艺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梵高对于生活的执著和认真,会让我们每一个人汗颜。作者以小说的形式再现画家的人生历程,让我们如同见证者一般感受梵高的泪与笑。我们到底要一个怎样的人生?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来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期刊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各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养要高尚  班主任的道德素养,是指班主任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自觉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一个品德高尚的班主任可以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自
期刊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题记  三月,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月份,山的那头仍还有点积雪,在春阳的照射下,羞红了脸。  一塌糊涂的考试,老师失望的目光,接连不断的家庭风波……一个个烦恼扑面而来,心情烦躁的我决定出去走走。  刚出门,一阵冷风袭来,冻得我直发抖,不禁在心里暗骂:“真是鬼天气!”边用脚尖踢着路边的石子,边垂头丧气地一声声叹息: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指归。语文学科熔“德育、智育、美育于一炉”,具有全面教育的整体功能,是形成学生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与学科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把审美能力的教学贯彻到语文教学中去,把频频的说教变成吸引人、鼓舞人、令人心悦诚
期刊
泱泱华夏,诗词浩瀚。语文课本选编的诗词大都 “文质兼美”,既是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又是二情并显的重要文本。所谓二情,即为真情与才情。摆脱那些枯燥无味的背诵,又如何培养学生领悟诗歌的真情,如何在诗词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才情?“从情入手,以情激真情,以写显才情”,我有几点初略的感悟。  一、音像激发真情,感受显示才情  充分利用音乐的语言和图像的直观,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收到“悟诗歌内涵”的功效。如在
期刊
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呈现的是“浅阅读 ”。如何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逐渐由“浅”入“深”,就成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话题,笔者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迈开“深阅读 ”的第一步——被动阅读  1.与孩子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孩子的课外阅读,要是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硬性要求,大多数也会挑选一些读起来轻松快乐、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如要读一些厚重一点、思想性强的文字,读一些可以积
期刊
一年级新生是一批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虽然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所以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像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主要由一个小故事表达出来,没有更多的文字,就是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要巧妙地培养学生学数学。  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
期刊
让我想想,年幼的我那时都干些什么呢?  唔,隔着层层密密的时光之雾,彼岸的过往已看不太真切,而站在此岸的我依旧感受得到,那一段在乡村走过的日子,风轻日暖,水汽淋漓,时而沉静,时而喧腾。  记忆中必然有一场等待,那时,斜阳拉出浅浅的微光,铺满悠长的日子,流水将青石打磨的圆润光滑,又给它附着一层青苔的外衣。深绿的夏日,天色将晚,不知名的鸟儿扑棱棱飞过冰镇一样爽净瓦蓝的天空,空气都因为等待而添了些甜蜜的
期刊
俗话说:“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式,阅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