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它对当前的科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让抽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变得可见、可听。科学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积极开发运用教学课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
  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强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其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很有用处的。
  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引起科学教育的革命。展望前景,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科学课程的整合一片光明。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它能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利用电子探测仪和图像软件包,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有效地获取与共享信息,体现大数据时代研究的便利;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学习动机。现代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参与思维,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他们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它集语言素养、视觉素养、计算机素养为一体,所创设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媲美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适当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趣动情
  一年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进入学习情境。而信息技术能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执教“我们认识的动物”时,一开始,我就播放一首《数鸭子》的歌曲视频,将学生带入观察动物的情境里去;然后将从网上下载的许多动物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被幻灯片深深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被迅速激发,并联想到自己所喜欢的动物,有一种来到动物园的感觉,效果非常好。因为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这种直观的情境特别容易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在这个营造的情境中学习,先观察动物特点,再在动听的乐曲中绘画出动物的特点,最后根据动物的特点用橡皮泥制作出所观察的动物。这种融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境,把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直观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所学的内容,加深了他们对这些图像信息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加投入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直观演示呈现,突破教材知识重难点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时还受时空的限制,在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因此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有时会成为难点。例如,执教“日食和月食”内容时,如果单用文字和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出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整个过程,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能提供立体图像,用二维、三维图形来模拟实际教学内容,将抽象的、微观的、不可见的和难以解释的内容加以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抽象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在讲述形成过程时,我将从相关网站上下载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在日食或者月食形成过程中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
  在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在执教“电路”内容时,学生对于并联电路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通过出示一组运用微视频制作的关于“并联电路连接”和“串联电路连接”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地了解具体“并联电路连接”和“串联电路连接”的方法及过程。电教媒体的运用,与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解释、说明相比,不仅使课堂轻松了不少,而且直观形象,使学生迅速掌握了原本不易理解的重难点。
  3.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延伸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上内容信息量很大,许多知识有很多可延伸的内容,故丰富的课外阅读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十分重要。根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一精神指引,有时在学习某单元科学内容,就找出与该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设计课前预学单,让学生通过操作电脑搜索相关文章在网上阅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执教“岩石和矿物”内容时,我简洁地介绍了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并让学生利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地质物博物馆参观,并将自己感兴趣的矿石记录下来,他们对岩石和矿物充满好奇。于是我把岩石的种类、岩石的特点、岩石的区别方法、常见的矿物等资料详细地找出来,制作成PPT,让他们自己去看、去了解。学生通过电子阅读,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进而汇报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加深了对岩石和矿物的认识。此外,我还趁势教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使学生养成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了解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人机互动,因材施教”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永远无法办到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提倡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科学要与时俱进,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多媒体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但要始终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科学课堂是动手探究的课堂,教师是领航者、组织者。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网络互动的同时,还应该在如何让多媒体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但是多媒体课件是无法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所获得的感受的,所以在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的同时,不应忽视真实情境、直接经验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不要让鼠标替代能动手做的科学活动,亲手做实验的感觉与做虚拟实验的感觉差异很大,意义也不一样。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中心,使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科版《科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性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使得社会的发展步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才的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
以工程实测数据资料为基础,从管道铺设开挖沟槽卸土回弹后在回填土体自重压力下的再压缩,围护桩体打、拔扰动造成的管道周边及基础土体损失,管道上部回填料松散引起的自密实压缩
一、亲历探究,时空穿越享受过程  《太阳钟》是《白天和黑夜》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是在《太阳和影子》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學本课,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案例】《太阳钟》的教学摘录  师:同学们,当我们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来到教室。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时间,有着时间的概念。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来测量和记录时间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古代。  (课件出示:动画——树影或者竹竿在一天中影子的
结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该技术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工艺。施工后证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处理复合地基具有技术可靠、造价合理的优点。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黏
通过分析某地下车库顶板变形特征和构件裂缝属性及其分布规律,并结合地下室抗浮稳定性验算、底板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的验算,得出了地下水浮力大于车库结构及覆土
以千岛湖城市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以梦菇塘滨水休闲景观带的设计为例,通过滨水景观带与整体山水格局的风貌的协调、景观系统特征营建、水位变化下的驳岸设计以及绿化
《三十六计》中的"苦肉计"原文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它是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苦肉计"中最著名的一出是《三国演义》
目的:探讨雌二醇受体(ER)数目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60例正常妇女(绝经前后各30例)。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ER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