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品牌重塑的学校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师范附小(以下简称附小)始建于1937年,是一所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小学。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积淀,附小创造出现代教育技术、乒乓球、英语、德育等教育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安徽省特色小学。2007年,学校整体从生源质量优良的老城区搬至刚划入市区范围不久的滨湖新区。环境、生源、办学规模、招生规模的改变,都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们的教学风格。
  “橘生淮北能否为橘?”这是附小领导层经常思考和担心的问题。树立一个品牌不容易,而品牌的传承和发扬远比创品牌更为艰辛。如何维护与创新学校品牌,使学校品牌基业常青,成为附小新的研究课题。经过附小领导层的反复讨论,确立了“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理念,根据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启迪智慧,明亮人生”的八字方针。
  一、“启迪智慧,明亮人生”的核心办学理念
  1.提出的背景
  当一个懵懂未知的六岁孩子进入我们的学校,在此后的六年中他会发生什么样的积极变化,毕业时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又是如何保证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的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蕴含有巨大的生命潜能与能量特质,教育者应当在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基础上,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教育孩子应该不是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是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最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其完整规定为准进行教育。”确实,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一切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最终都指向生活。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在关注儿童当下的校园生活状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
  2.“启”的含义
  据汉语词典释义,“启”有开导之意:启迪、启发、启蒙、启示,教育就是开导蒙昧、启迪智慧的过程;“启”又含开始之意:启程、出发,承上启下,寓意附小迁入滨湖新区后,仍将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在滨湖扬帆起航。这一理念是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儿童未来关系的解读。
  3.对智慧的理解
  关于智慧,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都做过专门论述。我们的理解是,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愉快、欢悦、幸福,是智慧的“表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欢悦地感受到幸福,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获得智慧。而有人将智慧与智育等同起来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
  二、践行“启明教育”办学理念的载体
  没有载体,文化就是虚无缥缈的,办学理念就是空洞的。我们通过以下载体,落实“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1.载体一:“启”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雪的方式灌溉”,这是一位高僧在谈及佛教及教育时的一句话。他说:“无论什么教育,只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人之职,育人之事,绝对不能暴风骤雨,更不能山洪暴发,若如此,原本蓄势待发的生命将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应以雪的方式灌溉……”
  因此,我们注重校园隐形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墙壁上的宣传栏都是属于学生的,图书角及图书漂流活动都是为学生而设置的,学校的文化长廊、科技长廊、乐学园、成长林、拂晓电视台、体育馆也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我们认为校园内的一切事物都具备对学生进行隐形教育的功能。通过“随风潜入夜”式的熏陶和感染,达到启迪智慧、养成品质的目的。
  儿童对于视觉形象的接受是很强的。因此,我校在全方位的校园环境中,包括校园的景观设计、教学楼的命名,都赋予其文化内涵,不仅为学校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更好地传承了历史特色。
  2.载体二:“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重建
  “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是学校制度重建的目标和理想追求。
  基于学校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一校两区,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成果同创”的办学思路,实施崭新的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校本及网络教学,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为落实好附小的教学文化,我们注重切实抓好以“启智教学,明慧课程”为主题的教师研修深造改革。如尝试加大经验性课程的比重,尝试开展自学自育性质的教学,尝试进行分组教学,尝试创设综合性课程,尝试小班教学,尝试灵活的教室空间布置,创设教具学具开发大奖以及吸收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等。
  3.载体三:“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活动和仪式
  没有丰富的活动,就没有丰富的教育,没有丰富的教育哪来明亮人生?学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通过举办有意义的活动、仪式强化学校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两节、三周、一游学”的“启行”主题文化活动。
  (1)“两节”即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和一次游戏节。以“美的色彩、美的旋律,启迪美的心灵;全面参与、全面发展,培养全面人才”为宗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每年五月举办,为期一个月,共有六个主题:一年级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自理比赛;二年级有培养良好习惯的附小一日常规童谣比赛;三年级有魔方大赛、棋类比赛等;四年级有合唱、表演唱等;五年级有“变废为宝”环保比赛;六年级是“我真棒”展示和“最佳辩手”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此外,艺术节期间还开展“巧手绘童年”书画展、陶艺作品展、综艺歌舞晚会以及“阅读滋养心灵”的书香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搭建多元平台,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童心,在游戏中放飞”为基本设计理念的游戏节,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体育游戏比谁“更远、更快、更高、更强”,全校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锻炼毅力;亲子游戏“游戏一家亲”中,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游戏,增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体验“父辈的童年游戏”、踢毽子、“造房子”、跳皮筋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游戏的乐趣……孩子们在小学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2)“三个特色周”即围绕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三百工程”),开设了三个特色教育周,分别是每年五月的科技周、十月的体育周和十二月的英语周。
  (3)“一次文化游学”即每年四月的“文化游学”主题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不同主题:一年级、二年级“走进春天,亲近自然”;三年级“走进欢乐岛”;四年级“我当一天兵”的国防教育;五年级“徒步大蜀山,祭扫烈士墓”的磨炼教育;六年级“走进农家一日体验活动”。此项活动已坚持18年。我们始终坚信,坚持就是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多方位启迪学生智慧,力求使儿童获得多样化发展,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各式各样的仪式与活动,也组成了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附小重视仪式文化的建设,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运动会颁奖授牌仪式,还有少先队大队长就任宣誓仪式、母亲节感恩仪式、年度校园之星评选颁奖仪式等。每年的校园之星评比是学校年末的一件盛事,从师生提名、事迹宣传,到全体师生投票,再到最后的颁奖仪式,师生全员参与,充分互动。颁奖仪式热烈、隆重、庄严,每一个校园之星都配有一段感人的颁奖词,颁奖仪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次精神洗礼。
  4.载体四:“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除传统的课本、黑板之外,我们还使用图书资料、实物展示、现场考察、多媒体应用等资源,在问题情景下,培养学生自己查找、分析思考的能力。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方式教育,强调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和调动,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文化建设的载体。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重构。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学校的文化力得以释放。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明慧”校本课程系列。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定位相一致;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要坚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追求”。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课程内容上,每个年级开设30门左右的课程。实行规定课程和自选课程相结合,主要为学生的差异成长、个性发展提供选择学习的机会。如:陶艺、阅读、唱游以及“三百工程”的乒乓球、英语、计算机为必选课程,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其他课程,如书法、声乐、足球等20多门课程为选修课,学生可在其中任选一项。
  上课形式上,实行规定班级和走班上课相结合,规定课程在本班上课,自选课程实行走班上课,即教师、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课程到相应班级上课。
  授课时间上,实行长课与短课相结合,如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书香墨苑、经典诵读、阅读、信息、拂晓电视等为20分钟;而周四、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自选课程时间为60分钟。
  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是让孩子变得优秀,更应该让孩子体验到快乐,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一切都可以改变,这里是孩子们一生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探索更多载体,如追求智慧课堂,实现从知识走向智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智慧生成而教;开启和丰富学生创造的心智,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等等。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附小)
  (责任编辑:马赞)
其他文献
用微笑和耐心关爱每位患者  “最近吃饭怎么样?血压控制得怎么样?这种感觉有多久了?之前有过心脏病史吗?”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郭从芳正在耐心地询问一位前来就医的老人,她关切地看着老人,言语间的细致和温柔让人倍感暖心,80多岁的老人家有些耳背,于是她又凑近大声地重复了刚才的问话。“感觉最近两天有些头晕、心慌,以前还有过脑梗。”老人满满地说。听到这些描述后,郭从芳初步判断他可能在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当面教子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家长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在老师说明情况后,家长当着老师的面,大声责骂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部分家长还会情绪失控,下手过重。此时的打骂完全是因为孩子“罪不可赦”“不打不行”吗?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家长把老师的话理解成批评与教育,自己的面子上挂不住,认为此时不“表示”点什么、给孩子点颜色看看则说明自己教子无方,可能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工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身需求和个人定位不断发生变化,而高中阶段教育不仅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除了传授知识,还应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特点:保持稳定,难度效度适中;考点清晰,指向渐趋明确:弱化字词,强调整体感悟:淡化意象,融于情感技巧;淡化背景,强化诗歌本身;趋于综合,突出鉴赏评价。    一、保持稳定,难度及效度总体适中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无论选材、分值、题量,还是考点设置与分布、能力考查点等,基本保持了近几年的总体格局,体现出保持稳定的特点。  就选材而言,今年全国17套试卷,选材
主持人的话  《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教育影片,它以打破保守、僵硬、违背学生天性的教育理念而为人称道。影片中崇尚释放学生天性的基汀老师也被自由主义教育者奉为英雄。这样的教育者形象对于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中的师生来说有如一阵春风,因此影片也有一个优美贴切的中文标题《春风化雨》。但是我们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这部影片,即从影片悲剧的结局中讨论教育启蒙的脆弱和局限。这样的讨论并不是说教育中的启蒙是不必要
當《神史》出版后,有不少同行好友问我是怎么拿到这部“煌煌巨著”的。我笑答完全出于偶然。其实,就我所知的不少出版佳话中,许多杰作与出版者的相遇都是一次不起眼的巧合。但《神史》真正让我感觉是一部值得且应该出版的小说,则是来自一个下午的感动。  大约两年前的夏天,五道口,我和学者杨汝清先生讨论立人乡村图书馆的事宜。聊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告辞,汝清像突然想起什么事,问我这里能不能出版小说。我當时犹豫,但还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越来越富有诗意;文本解读越来越富有深度;教师本人也越来越富有情智。但无论你的课堂如何地精彩纷呈、富有魅力,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若没有做到这一点,或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你的魅力课堂都是不健全、不和谐的,苦心经营的只是一座“空中楼阁”,慢慢地会失去语文的本色,例如眼下对识字写字教学的淡化,就是
多年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农村儿童习作能力成为他们语文素养提升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农村儿童的生活特点,尝试着体验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一、涂抹绚丽的色彩,再现体验情景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儿童喜爱涂鸦,喜爱绚丽的色彩,在作文前让儿童用稚嫩的画笔再现体验的情景,唤醒体验的情感,回顾体验的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文本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凭借,也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实施对话的核心所在。教师作为课堂对话平等中的首席,如何想方设法“用教材教”,充分开发利用文本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对话,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呢?    一、品词味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尽管我们在阅读课中不可能从头到尾,字
彩色岛  彩色岛在威尼斯的东北部,被称为“上帝遗落的调色盒”,在这里一座座小房子被涂上鲜艳的颜色,仿佛置身童话世界,许多游客来到这座小岛,为的就是沉迷那一刹那的浪漫。蓝色迷城  有了这一抹蓝,让摩洛哥的舍夫沙万充满了迷幻的色彩,成为世界“三大蓝城”之一。这里目及之处,满眼皆蓝,绽放在小城的每个角落。它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倾听历史的声音。海伊小镇  有着中世纪风貌的海伊是位于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