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合力;机制;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020-01
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以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建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以各类评优活动为载体,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发展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全面提升。近几年,武威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做如下的阐述。
一、教育信息化要形成科学推进的工作合力
为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指导,武威市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靠实了政府的职责。2016年,市政府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班通”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任务,督促县区政府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班通”建设任务。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并形成了市、县区、学区、学校为主的四级领导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为了科学、快速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武威市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同“全面改薄”项目同规划、同安排。2016年,全市开展“教育信息化推进年”活动,制定了《武威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年实施方案》《武威市县区教育信息化目标考核细则》和《武威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考评细则》。发展规划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齐心协力常抓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全新工作机制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通信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参与、支持。武威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合作,市、县区教育局先后与中国电信武威分公司、联通武威分公司和武威移动分公司在“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智慧教育”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完成了全市学校的“校校通”任务,大幅推进了中小学光纤入校和网络提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校均、班均出口宽带基本达到底线标准。同时,与北京四中网校、广州视睿、亚洲教育联盟等多家企业、单位联合召开“翻转课堂”、“智慧教育”、电子白板、学业水平测试等项目的合作,拓宽了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思路与办法。
武威市利用全面改薄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市中心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条件。同时,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购置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根据省教育厅和武威市学校的实际,市、县区教育局要求学校每年拿出10%以上的学校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武威市坚持“以配备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以培训为重点,以应用为核心”的原则,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召开研讨会、外出学校、校本培训等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了以设备应用为核心内容的大规模的教师、校长队伍培训,确保达到“个个会用,人人过关”的效果。
缺乏典型教师的带动和示范学校的引领,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短板。为了补齐短板,2016、2017年全市中小学校共创建37所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通过树立样板,示范引领,实现了以点带面、一校带多校的模式,促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热情,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经验。近几年,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多媒体技术技能大赛、电子白板大赛等活动。二是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共录制、上传优质课7425节。三是全力推進“人人通”应用工作。全市教师和初中以上的学生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平台,全部注册并拥有自己的个人数字空间,并通过个人空间,拓宽了学习渠道。四是积极推行网络教研。全市中小学教师利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学科社区、教研社区、名师工作室等平台,进行网络化课例观摩、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教师“无校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动互助教研模式。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思路
虽然武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投入不均衡、深层次应用水平不高、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条件不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以“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和以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切实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位重点,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水平;二是进一步总结、推广信息化示范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经验,实现“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建设工作。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020-01
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以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建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以各类评优活动为载体,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发展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全面提升。近几年,武威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做如下的阐述。
一、教育信息化要形成科学推进的工作合力
为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指导,武威市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靠实了政府的职责。2016年,市政府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班通”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任务,督促县区政府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班通”建设任务。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并形成了市、县区、学区、学校为主的四级领导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为了科学、快速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武威市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同“全面改薄”项目同规划、同安排。2016年,全市开展“教育信息化推进年”活动,制定了《武威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年实施方案》《武威市县区教育信息化目标考核细则》和《武威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考评细则》。发展规划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齐心协力常抓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全新工作机制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通信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参与、支持。武威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合作,市、县区教育局先后与中国电信武威分公司、联通武威分公司和武威移动分公司在“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智慧教育”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完成了全市学校的“校校通”任务,大幅推进了中小学光纤入校和网络提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校均、班均出口宽带基本达到底线标准。同时,与北京四中网校、广州视睿、亚洲教育联盟等多家企业、单位联合召开“翻转课堂”、“智慧教育”、电子白板、学业水平测试等项目的合作,拓宽了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思路与办法。
武威市利用全面改薄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市中心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条件。同时,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购置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根据省教育厅和武威市学校的实际,市、县区教育局要求学校每年拿出10%以上的学校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武威市坚持“以配备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以培训为重点,以应用为核心”的原则,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召开研讨会、外出学校、校本培训等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了以设备应用为核心内容的大规模的教师、校长队伍培训,确保达到“个个会用,人人过关”的效果。
缺乏典型教师的带动和示范学校的引领,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短板。为了补齐短板,2016、2017年全市中小学校共创建37所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通过树立样板,示范引领,实现了以点带面、一校带多校的模式,促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热情,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经验。近几年,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多媒体技术技能大赛、电子白板大赛等活动。二是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共录制、上传优质课7425节。三是全力推進“人人通”应用工作。全市教师和初中以上的学生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平台,全部注册并拥有自己的个人数字空间,并通过个人空间,拓宽了学习渠道。四是积极推行网络教研。全市中小学教师利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学科社区、教研社区、名师工作室等平台,进行网络化课例观摩、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教师“无校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动互助教研模式。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思路
虽然武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投入不均衡、深层次应用水平不高、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条件不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以“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和以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切实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位重点,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水平;二是进一步总结、推广信息化示范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经验,实现“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建设工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