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方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就当前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实施策略,力图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并且提高初中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掌握。
关键词:初中语文;经典诵读;多媒体技术;课堂导入;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289
引言
无论是从文学价值、学科价值,还是情感价值、道德价值上来看,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和教师普遍对这一环节采取了相对比较轻视的态度。
1.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朗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利用影视以及动画音乐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寻找丰富的朗读作品,让学生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朗读特点进行自我朗读能力的审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我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岳阳楼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造具有特点的教学内容,比如将文章中的文字与生活中所收集到的图画作品相结合,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同时配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中进行这篇作品的认真体会。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朗读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的观看,揣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朗读能力有针对性观看视频。根据好的示范朗读来对比找出自己朗读的不足之处。
2.运用课堂导入,营造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氛围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能够迅速专注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一整堂课打好基础。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运用,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浓厚的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首诗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选择带领学生进行《秋词》的经典诵读。同样是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教师通过诵读《秋词》来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在教学完成后请学生对比两首诗,找一找其中有没有相似点,在两首诗中的哪些词句代表了诗人刘禹锡的同一观点,等等。有效运用课堂导入的教学环节,对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十分有利。
3.拓展教学范围,帮助学生养成经典诵读习惯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教师想要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习惯,就要适当的拓展教学范围,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语文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促进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 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诵读《儒林外史》节选段落的课后作业,请学生通过购买纸质书籍或者电子书籍的途径,来拓展自己国学经典诵读的知识眼界,并保证学生即使在没有教师监督的课后时间内也能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且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开设专门的兴趣社团和兴趣班,利用课余时间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了解与传承能力。
4.挖掘教材内容,诵读国学经典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直接来自于国学经典作品,这其中有古 诗词、散文、论文等。因此,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深入内容分析,为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提供丰富素材。在教材挖掘中,教师可以根据国学经典的体裁进行分类整理,为学生提供集中诵读的机会,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某一种体裁在思想表达上的特点。例如,古诗词是国学经典诵读中最为常见的体裁,教师可以以诗词风格为线索进行内容整合,启发学生在古诗词的意境渲染中体会常用的表达意象,提高学生对诗词内容与情感的把握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内容上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并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进行点拨,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的诵读中,教师把握诚信守礼的关键词,根据陈元与来客的对答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对国学经典所传递出的传统文化精髓的思考,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
5.丰富实践活动,拓宽经典诵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包含诸多经典内容,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其中的诗篇,作为学生拓展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此外,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国学经典诵读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依靠学生的力量设计实践方案,根据学生的诵读效果展开评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拓宽语文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范围;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者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利用国学在学生之间搭建交流的纽带,增加学生学习经典国学的机会。
结论
国学经典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课堂融合的方式,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与理解,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民学.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94+96.
[2]李法则.关于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74.
[3]黄祁.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20(07):7-8.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初中语文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成果(2020ZY081)
关键词:初中语文;经典诵读;多媒体技术;课堂导入;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289
引言
无论是从文学价值、学科价值,还是情感价值、道德价值上来看,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和教师普遍对这一环节采取了相对比较轻视的态度。
1.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朗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利用影视以及动画音乐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寻找丰富的朗读作品,让学生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朗读特点进行自我朗读能力的审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我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岳阳楼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造具有特点的教学内容,比如将文章中的文字与生活中所收集到的图画作品相结合,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同时配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中进行这篇作品的认真体会。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朗读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的观看,揣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朗读能力有针对性观看视频。根据好的示范朗读来对比找出自己朗读的不足之处。
2.运用课堂导入,营造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氛围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能够迅速专注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一整堂课打好基础。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运用,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浓厚的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首诗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选择带领学生进行《秋词》的经典诵读。同样是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教师通过诵读《秋词》来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在教学完成后请学生对比两首诗,找一找其中有没有相似点,在两首诗中的哪些词句代表了诗人刘禹锡的同一观点,等等。有效运用课堂导入的教学环节,对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十分有利。
3.拓展教学范围,帮助学生养成经典诵读习惯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教师想要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习惯,就要适当的拓展教学范围,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语文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促进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 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诵读《儒林外史》节选段落的课后作业,请学生通过购买纸质书籍或者电子书籍的途径,来拓展自己国学经典诵读的知识眼界,并保证学生即使在没有教师监督的课后时间内也能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且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开设专门的兴趣社团和兴趣班,利用课余时间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了解与传承能力。
4.挖掘教材内容,诵读国学经典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直接来自于国学经典作品,这其中有古 诗词、散文、论文等。因此,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深入内容分析,为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提供丰富素材。在教材挖掘中,教师可以根据国学经典的体裁进行分类整理,为学生提供集中诵读的机会,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某一种体裁在思想表达上的特点。例如,古诗词是国学经典诵读中最为常见的体裁,教师可以以诗词风格为线索进行内容整合,启发学生在古诗词的意境渲染中体会常用的表达意象,提高学生对诗词内容与情感的把握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内容上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并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进行点拨,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的诵读中,教师把握诚信守礼的关键词,根据陈元与来客的对答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对国学经典所传递出的传统文化精髓的思考,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
5.丰富实践活动,拓宽经典诵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包含诸多经典内容,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其中的诗篇,作为学生拓展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此外,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国学经典诵读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依靠学生的力量设计实践方案,根据学生的诵读效果展开评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拓宽语文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范围;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者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利用国学在学生之间搭建交流的纽带,增加学生学习经典国学的机会。
结论
国学经典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课堂融合的方式,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与理解,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民学.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94+96.
[2]李法则.关于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74.
[3]黄祁.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20(07):7-8.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初中语文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成果(2020ZY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