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要求的改变,我们原来的教学已经变得机械繁琐、索然无味。那如何创造一种开放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一是用生活来感悟知识;二是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解决问题;三是注意教学的情感性。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呆板、僵化、流于形式,才会是生动的愉快的教学。
关键词 感悟 探索 激发情感
《数学课堂标准》提出新的数学境界: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如果说学生上课时还带着饱满热情的话,但随着课的进展,生硬的抽象,概括的展开,学生的热情慢慢地被消耗殆尽,原本生动的教学变得机械繁琐,索然无味。
一、用生活来感悟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和灵活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我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节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商场“学数学”。学生在“自主购物――算算要多少钱”的过程中主动调用原有知识基础,实现了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的认知迁移;在“帮助作答――告诉原价是多少”的过程中,又实现了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到“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用除法计算”的认知迁移,并且通过“猜”老师带了多少钱和“算”便宜多少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自主建构。在这里,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教师也不是在教“数学知识” 而是在就“购物问题”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对话。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主动,深入且有效。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
二、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做数学”而不是看数学、听数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代替,充分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时候,我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开运动会,把12盆花摆在主席台,为了美观,老师准备将12盆花分成相等的几分。现在想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你认为怎样分合适?学生先独立思考或者与伙伴合作讨论,最后综合得出有6种分法。我又提出如果有13盆花,按同样要求则有几种分法?学生发现,无论怎样分,都只能是:一种1盆1份共13份;另一种只能是13盆一份,而学生又觉得这两种分法都不是很合适,于是就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将12盆分成盆数相等的几份有多种分法,而将13盆分就只有两种呢?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12的约数有多个,而13的约数就只有两个 ,这样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就这样引申出来了,把12盆和13盆分组对比,成功地让学生产生问题,在这节课里,我没有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来牵引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在探索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判断辨析,反思种享受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使学生逐步具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通常说:“寓教于乐”那“乐”从哪里来?“乐”只能从学生主体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内在体验中来,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来。所以数学教学更要提倡“活动式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以自己学习为主的方法。
三、注意教学的情感性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成功与快乐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二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情绪越高,成功率越高,成功率越高,学习情绪也越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建立这种良性机制,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首先要建立教学“情绪场”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如一句幽默的开场白。其次要农化信息的感情色彩,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统一和谐优化。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用学生都喜欢的《西游记》创设唐僧分西瓜,猪八戒要求多吃一块的情景,提出唐僧按猪八戒的要求怎样分西瓜才公平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探索讨论的, 以情激趣,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教学不能只考虑认识过程结构,同时要考虑情感过程结构。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曲动人乐章,要求“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终”余兴未尽,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学生的有效接受率就越大,学生才会越学情绪越高,效果越好。
综上几点,要想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正确传递和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呆板、僵化、流于形式,才会是生动的愉快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创造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想象之鸟才会展翅高翔,君不见,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的神情是多么生动和迷人!
关键词 感悟 探索 激发情感
《数学课堂标准》提出新的数学境界: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如果说学生上课时还带着饱满热情的话,但随着课的进展,生硬的抽象,概括的展开,学生的热情慢慢地被消耗殆尽,原本生动的教学变得机械繁琐,索然无味。
一、用生活来感悟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和灵活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我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节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商场“学数学”。学生在“自主购物――算算要多少钱”的过程中主动调用原有知识基础,实现了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的认知迁移;在“帮助作答――告诉原价是多少”的过程中,又实现了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到“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用除法计算”的认知迁移,并且通过“猜”老师带了多少钱和“算”便宜多少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自主建构。在这里,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教师也不是在教“数学知识” 而是在就“购物问题”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对话。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主动,深入且有效。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
二、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做数学”而不是看数学、听数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代替,充分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时候,我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开运动会,把12盆花摆在主席台,为了美观,老师准备将12盆花分成相等的几分。现在想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你认为怎样分合适?学生先独立思考或者与伙伴合作讨论,最后综合得出有6种分法。我又提出如果有13盆花,按同样要求则有几种分法?学生发现,无论怎样分,都只能是:一种1盆1份共13份;另一种只能是13盆一份,而学生又觉得这两种分法都不是很合适,于是就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将12盆分成盆数相等的几份有多种分法,而将13盆分就只有两种呢?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12的约数有多个,而13的约数就只有两个 ,这样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就这样引申出来了,把12盆和13盆分组对比,成功地让学生产生问题,在这节课里,我没有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来牵引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在探索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判断辨析,反思种享受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使学生逐步具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通常说:“寓教于乐”那“乐”从哪里来?“乐”只能从学生主体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内在体验中来,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来。所以数学教学更要提倡“活动式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以自己学习为主的方法。
三、注意教学的情感性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成功与快乐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二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情绪越高,成功率越高,成功率越高,学习情绪也越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建立这种良性机制,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首先要建立教学“情绪场”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如一句幽默的开场白。其次要农化信息的感情色彩,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统一和谐优化。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用学生都喜欢的《西游记》创设唐僧分西瓜,猪八戒要求多吃一块的情景,提出唐僧按猪八戒的要求怎样分西瓜才公平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探索讨论的, 以情激趣,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教学不能只考虑认识过程结构,同时要考虑情感过程结构。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曲动人乐章,要求“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终”余兴未尽,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学生的有效接受率就越大,学生才会越学情绪越高,效果越好。
综上几点,要想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正确传递和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呆板、僵化、流于形式,才会是生动的愉快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创造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想象之鸟才会展翅高翔,君不见,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的神情是多么生动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