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不单是以疾病为中心,更重要的是要使病人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呵护,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围手术期患者,不良的心理应激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运用护理心理学原理,将心理护理贯穿于围手术期,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整体护理质量,对保证手术成功实施,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与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1]。围手术期护理则是指对手术患者进行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时间段的护理。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的帮助及专业技能上的支持,确保手术对象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取得手术圆满成功[2]。现在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的精神因素与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一、 手术前期 1、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里反应。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紧张不安、乏力疲倦、入睡困难、早醒噩梦等,似有大祸临头之感;身体上表现有相应的一些症状,如心慌、手发抖、坐立不安、出汗等。
2、术前心理护理
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主要是及时给病人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信息,以减轻病人的害怕情绪,增强其忍耐性。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3]。医护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信任。从入院开始就要热情接待,耐心讲解,认真倾听,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了解科室人员及医院有关制度等,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手术前进行访视,应当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说明手术治疗的过程、体检以及麻醉方式等情况,同时还应该耐心的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以便提高患者的安全感[4]。除一般的心理支持与指导外,可适当采用行为控制技术,如情绪松弛训练、分散注意法、示范法及刺激暴露法等,对抗焦虑、消除负面心理影响。
二、 手术中期
1、 术中患者心理特点
手术本身及麻醉过程作为应激源会不同程度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适感,加之手术室这一陌生环境,更会加重病人不良心理反应,如紧张、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表现为:反应迟钝、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期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于手术室的环境、氛围极为敏感。因此,手术室应当保持整洁的环境,在床单上不能出现任何血迹,手术器材应当遮蔽好,医护人员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以便让患者感觉到安全,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将由我们负责和陪伴,我们时刻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放心,感到倍加亲切、温暖,从而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在护理中动作要轻巧、利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
有条不紊,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三、 手术后期
1、 术后患者心理特征
术后病人可因对手术了解不足、过多考虑切口愈合情况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在一些重大手术出现容貌及生理功能的改变等,易致许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如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障碍等。
2、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在清醒之后,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心理反应,灵活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以亲切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将有利信息告知患者,进而避免新担忧的出现。
护士应及早告诉病人术后几天刀口疼痛较甚,让病人先有心里准备。护理人员可从患者的表情、姿势等非语言表达方式观察疼痛情况,及时给于处理与有效指导。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会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容易激怒、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术后正常的恢复过程及常见反应,必要时可以现身说法,让病区内术后康复好的患者与其交流谈心,帮助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安全顺利地进行手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接受手术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5]。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制定出有关护理计
划,积极采取可行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感到医院安全。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包括一般的心理支持、娴熟的沟通技巧以及必要的行为控制技术,消除不良心理应激,可使手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使术后得到最大限度地康复。
参考文献
[1]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2]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概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
[3] 冯玉玲,孙玉姣,江晓琛. 心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反應及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4.
[4]严亚玲,王倩,王宇等.如何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9:1141-1143.
[5] 朱红. 实用心理护理技术.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4-316.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不单是以疾病为中心,更重要的是要使病人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呵护,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围手术期患者,不良的心理应激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运用护理心理学原理,将心理护理贯穿于围手术期,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整体护理质量,对保证手术成功实施,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与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1]。围手术期护理则是指对手术患者进行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时间段的护理。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的帮助及专业技能上的支持,确保手术对象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取得手术圆满成功[2]。现在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的精神因素与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一、 手术前期 1、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里反应。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紧张不安、乏力疲倦、入睡困难、早醒噩梦等,似有大祸临头之感;身体上表现有相应的一些症状,如心慌、手发抖、坐立不安、出汗等。
2、术前心理护理
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主要是及时给病人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信息,以减轻病人的害怕情绪,增强其忍耐性。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3]。医护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信任。从入院开始就要热情接待,耐心讲解,认真倾听,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了解科室人员及医院有关制度等,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手术前进行访视,应当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说明手术治疗的过程、体检以及麻醉方式等情况,同时还应该耐心的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以便提高患者的安全感[4]。除一般的心理支持与指导外,可适当采用行为控制技术,如情绪松弛训练、分散注意法、示范法及刺激暴露法等,对抗焦虑、消除负面心理影响。
二、 手术中期
1、 术中患者心理特点
手术本身及麻醉过程作为应激源会不同程度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适感,加之手术室这一陌生环境,更会加重病人不良心理反应,如紧张、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表现为:反应迟钝、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期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于手术室的环境、氛围极为敏感。因此,手术室应当保持整洁的环境,在床单上不能出现任何血迹,手术器材应当遮蔽好,医护人员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以便让患者感觉到安全,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将由我们负责和陪伴,我们时刻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放心,感到倍加亲切、温暖,从而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在护理中动作要轻巧、利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
有条不紊,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三、 手术后期
1、 术后患者心理特征
术后病人可因对手术了解不足、过多考虑切口愈合情况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在一些重大手术出现容貌及生理功能的改变等,易致许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如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障碍等。
2、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在清醒之后,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心理反应,灵活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以亲切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将有利信息告知患者,进而避免新担忧的出现。
护士应及早告诉病人术后几天刀口疼痛较甚,让病人先有心里准备。护理人员可从患者的表情、姿势等非语言表达方式观察疼痛情况,及时给于处理与有效指导。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会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容易激怒、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术后正常的恢复过程及常见反应,必要时可以现身说法,让病区内术后康复好的患者与其交流谈心,帮助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安全顺利地进行手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接受手术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5]。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制定出有关护理计
划,积极采取可行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感到医院安全。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包括一般的心理支持、娴熟的沟通技巧以及必要的行为控制技术,消除不良心理应激,可使手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使术后得到最大限度地康复。
参考文献
[1]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2]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概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
[3] 冯玉玲,孙玉姣,江晓琛. 心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反應及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4.
[4]严亚玲,王倩,王宇等.如何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9:1141-1143.
[5] 朱红. 实用心理护理技术.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