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知识具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从时间上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要从空间上进行横向对比,这样才能更加完整地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弄清历史知识本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课前有效预习,课中自主探究与质疑,课后复习与巩固,对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出,并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本文对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进行探研。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前预习;做法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想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历史老师用较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对历史学习的方法进行掌握,激励学生使用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历史的学习,以此养成交流合作、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看图学史,轻松预习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运用图像、图形、表格等方式,将历史知识直观化、系统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密度大,内容繁琐,学生记忆负担繁重。尤其是进入新课改以来,对历史知识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建构教材体系,打乱了通史的时序性。所以,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把握比较困难。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运用图表法,可以化繁为简,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减轻记忆负担。例如,在课前预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第二目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时,我的学生就画了知识结构图。
通过知识结构图,学生对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之间的关系及职能一目了然,很容易地理清了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从而很好地理解了三省之间是怎样实现互相牵制与监督的,进而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这样,通过看图学生便不用死记硬背,既减轻了记忆负担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做到轻松预习,快乐学史。
二、提纲导读,引领阅读
由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以及每一课的不同特点预先设计导读提纲,指导并帮助学生有效预习。需要注意的是,提纲设计要有针对性、适应性,让学生明确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在新授课之前,提前将导读提纲印发下去,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自主学习、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导读提纲中教师预设的题目。这么做的好处是通过阅读导读提纲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能够知道这一课我要学习哪些知识,明确了学习内容,使课前预习更具目的性、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读提纲的,具体内容如下:(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2)太平天国初期的主要事件(1851—1853年定都天京);(3)太平天国北伐及失败的原因;(4)《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内容及评价;(5)天京变乱出现的原因及影响;(6)太平天国政治改革及成果;(7)《资政新篇》内容及评价;(8)太平天国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按照导读提纲中的问题自主预习,阅读教材,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预习,也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听课效率。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在这个预习方法上做得比较好,后来学生就自己设计提纲,我选出比较适用、比较有新意的予以采纳和使用,这样在课上用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导读提纲,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遵循规律,积累知识
历史学科有许多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根基。然而很多知识点不能通过理解进行记忆,诸如思想家的思想、科技成就、某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等,这些知识虽然不能通过理解进行记忆,但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知识巧记于心,以不断积累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提炼,概括成易于记忆的一段话,或是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字或头一个字提取出来,组成新的词或句子,这样不仅易于记忆,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对日本646年大化革新内容进行学习时,对于大化革新的主要知识点如分配土地给所用的农民、田地不能随意买卖、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改革行政制度等,就可以提取头一个字进行记忆,即“分田土改”。这样,就可以根据记忆规律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巧记,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其中的知识要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工业化,三改主要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對历史知识进行概括记忆,可以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逻辑记忆法
逻辑记忆法是一种前后关联的有效记忆方法,可以将某一历史时期的知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记忆,通过“开始——进一步——加深——完全陷入”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将这一阶段的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还不容易遗漏,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在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列强在不同时期的侵华战争,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随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此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渐加深,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时间顺序,我们可以层层深入地掌握历史事件,记忆其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多,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式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好的。因此,我们要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活学教材,丰富知识面,抓住历史知识的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巧妙地进行记忆,将零碎的历史知识进行汇集整理,不断积累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凌萍.电子书包在高中历史智慧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87+101.
[2]藏乃措.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29-130.
[3]赵雅娟.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J].华夏教师,2019(26):69-70.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前预习;做法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想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历史老师用较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对历史学习的方法进行掌握,激励学生使用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历史的学习,以此养成交流合作、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看图学史,轻松预习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运用图像、图形、表格等方式,将历史知识直观化、系统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密度大,内容繁琐,学生记忆负担繁重。尤其是进入新课改以来,对历史知识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建构教材体系,打乱了通史的时序性。所以,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把握比较困难。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运用图表法,可以化繁为简,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减轻记忆负担。例如,在课前预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第二目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时,我的学生就画了知识结构图。
通过知识结构图,学生对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之间的关系及职能一目了然,很容易地理清了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从而很好地理解了三省之间是怎样实现互相牵制与监督的,进而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这样,通过看图学生便不用死记硬背,既减轻了记忆负担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做到轻松预习,快乐学史。
二、提纲导读,引领阅读
由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以及每一课的不同特点预先设计导读提纲,指导并帮助学生有效预习。需要注意的是,提纲设计要有针对性、适应性,让学生明确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在新授课之前,提前将导读提纲印发下去,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自主学习、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导读提纲中教师预设的题目。这么做的好处是通过阅读导读提纲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能够知道这一课我要学习哪些知识,明确了学习内容,使课前预习更具目的性、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读提纲的,具体内容如下:(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2)太平天国初期的主要事件(1851—1853年定都天京);(3)太平天国北伐及失败的原因;(4)《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内容及评价;(5)天京变乱出现的原因及影响;(6)太平天国政治改革及成果;(7)《资政新篇》内容及评价;(8)太平天国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按照导读提纲中的问题自主预习,阅读教材,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预习,也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听课效率。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在这个预习方法上做得比较好,后来学生就自己设计提纲,我选出比较适用、比较有新意的予以采纳和使用,这样在课上用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导读提纲,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遵循规律,积累知识
历史学科有许多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根基。然而很多知识点不能通过理解进行记忆,诸如思想家的思想、科技成就、某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等,这些知识虽然不能通过理解进行记忆,但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知识巧记于心,以不断积累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提炼,概括成易于记忆的一段话,或是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字或头一个字提取出来,组成新的词或句子,这样不仅易于记忆,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对日本646年大化革新内容进行学习时,对于大化革新的主要知识点如分配土地给所用的农民、田地不能随意买卖、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改革行政制度等,就可以提取头一个字进行记忆,即“分田土改”。这样,就可以根据记忆规律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巧记,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其中的知识要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工业化,三改主要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對历史知识进行概括记忆,可以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逻辑记忆法
逻辑记忆法是一种前后关联的有效记忆方法,可以将某一历史时期的知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记忆,通过“开始——进一步——加深——完全陷入”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将这一阶段的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还不容易遗漏,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在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列强在不同时期的侵华战争,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随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此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渐加深,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时间顺序,我们可以层层深入地掌握历史事件,记忆其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多,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式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好的。因此,我们要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活学教材,丰富知识面,抓住历史知识的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巧妙地进行记忆,将零碎的历史知识进行汇集整理,不断积累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凌萍.电子书包在高中历史智慧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87+101.
[2]藏乃措.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29-130.
[3]赵雅娟.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J].华夏教师,2019(2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