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学校教育更加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以课本例题为唯一的教学依托,还要开拓思维实现教材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习题 二次开发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0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校教育严格奉行“考试为主”的授课理念和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全部的关注点集中到所谓的考试重点部分,导致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仅采取“一言堂”授课模式,还会在教学内容上照本宣科,课本上列出什么知识点和例题,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什么例题。这种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死板,降低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所以学校教育也逐渐向着实用化和灵活性转变,具体表现为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渐取代应试教育登上历史舞台。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个性的发挥,强调知识传输方式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杜绝“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又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际对课本中的知识,如例题和习题实现二次开发,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我看来,初中数学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知识点的适当增删
初中数学教材是国家在调查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教材中的内容大体符合普通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些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那么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例题内容有可能就会超出其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接受范围,反之,学生则会感觉例题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过程中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要以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基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以往课堂知识的学习反馈为依据,进行例题内容的适当增删。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本中针对一个知识点,一般会准备两三个例题,这些例题在知识侧重点和学习难度方面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一个知识点挑选两道例题,一道是紧扣基础知识的简单例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兼顾各方面学习基础的学生,一道则是难度较大的例题,主要起到一定的拔高作用。
其次,教师在布置习题,尤其是随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选择性的增删题目。对于初中数学这门课程来说,一定的习题练习量是保证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每个知识章节后面所列出的练习题量相对于随堂练习时间来说是远远超出的,并且其中很多题目类型相同,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随堂练习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尤其是找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后习题的适当增删,让学生所做的每一道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和效率。
二、进行数学建模
在我看来,建模是数理化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地教学模式。对于理性学科而言,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传输相应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例题反映出一种解题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方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套用、变形、甚至是举一反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数学建模工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并且通过课本教学例题和习题中寻找出最为典型的一道或者一类题目,在此基础上,与课外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作为教师从客观角度来说,课本上的例题很少有完全符合一个数学学习需要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且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内容,进行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创作,从而丰富题目内容,让一道题中包含某个知识点尽可能多的方面,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弄懂一道题而能够解决一类问题。
其次,在教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统计的方式,确定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重难点,从而确定数学建模的方向和角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一般每个学生都会有对应的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将其自认为重要的、有难度的题目整理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定期收集学生典型题集进行检查,从中统计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例如我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内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配方法的使用存在问题,那么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我就会针对配方法,多个角度编写练习题,这样学生在后续练习过程中可以去了解配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套用和变形,从而最大限度的吃透一个知识点。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建设
从学科特点上来看,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授课的依赖性较之于语文、历史等文学性科目要强。因此,要想做到教学过程中对于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不仅需要教师能够读透教材,发现教材中隐含性的知识内容,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学资源分享便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媒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自身充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的多样化和实用性,所以教师的学习方向要放到问题思考角度上,不断拓展思维实现一题多解,多角度思维等,从而為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例题的筛选和变形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在数学教学尤其是教案准备过程中要做到集思广益。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备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尤其是教学经验尚不丰富的教师要积极向其他老教师学习,例如怎样抓住授课重点?如何进行例题和习题的提炼等等,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备课过程中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开发,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如何实现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开发是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一大考验。在我看来,以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课本知识点的适当增删,进行数学知识建模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习题 二次开发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0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校教育严格奉行“考试为主”的授课理念和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全部的关注点集中到所谓的考试重点部分,导致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仅采取“一言堂”授课模式,还会在教学内容上照本宣科,课本上列出什么知识点和例题,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什么例题。这种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死板,降低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所以学校教育也逐渐向着实用化和灵活性转变,具体表现为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渐取代应试教育登上历史舞台。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个性的发挥,强调知识传输方式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杜绝“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又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际对课本中的知识,如例题和习题实现二次开发,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我看来,初中数学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知识点的适当增删
初中数学教材是国家在调查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教材中的内容大体符合普通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些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那么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例题内容有可能就会超出其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接受范围,反之,学生则会感觉例题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过程中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要以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基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以往课堂知识的学习反馈为依据,进行例题内容的适当增删。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本中针对一个知识点,一般会准备两三个例题,这些例题在知识侧重点和学习难度方面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一个知识点挑选两道例题,一道是紧扣基础知识的简单例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兼顾各方面学习基础的学生,一道则是难度较大的例题,主要起到一定的拔高作用。
其次,教师在布置习题,尤其是随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选择性的增删题目。对于初中数学这门课程来说,一定的习题练习量是保证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每个知识章节后面所列出的练习题量相对于随堂练习时间来说是远远超出的,并且其中很多题目类型相同,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随堂练习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尤其是找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后习题的适当增删,让学生所做的每一道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和效率。
二、进行数学建模
在我看来,建模是数理化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地教学模式。对于理性学科而言,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传输相应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例题反映出一种解题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方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套用、变形、甚至是举一反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数学建模工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并且通过课本教学例题和习题中寻找出最为典型的一道或者一类题目,在此基础上,与课外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作为教师从客观角度来说,课本上的例题很少有完全符合一个数学学习需要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且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内容,进行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创作,从而丰富题目内容,让一道题中包含某个知识点尽可能多的方面,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弄懂一道题而能够解决一类问题。
其次,在教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统计的方式,确定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重难点,从而确定数学建模的方向和角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一般每个学生都会有对应的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将其自认为重要的、有难度的题目整理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定期收集学生典型题集进行检查,从中统计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例如我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内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配方法的使用存在问题,那么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我就会针对配方法,多个角度编写练习题,这样学生在后续练习过程中可以去了解配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套用和变形,从而最大限度的吃透一个知识点。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建设
从学科特点上来看,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授课的依赖性较之于语文、历史等文学性科目要强。因此,要想做到教学过程中对于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不仅需要教师能够读透教材,发现教材中隐含性的知识内容,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学资源分享便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媒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自身充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的多样化和实用性,所以教师的学习方向要放到问题思考角度上,不断拓展思维实现一题多解,多角度思维等,从而為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例题的筛选和变形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在数学教学尤其是教案准备过程中要做到集思广益。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备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尤其是教学经验尚不丰富的教师要积极向其他老教师学习,例如怎样抓住授课重点?如何进行例题和习题的提炼等等,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备课过程中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开发,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如何实现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开发是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一大考验。在我看来,以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课本知识点的适当增删,进行数学知识建模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