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修地铁修铁路
到达瑞士之后,几经周折,我和先生才租到了一套公寓,但公寓距离我留学的苏黎世大学整整20公里,我每天得跨越好几个市去那里上学。
按照我在北京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积累下来的经验,20公里起码得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光等车和换乘就得耗费半小时,还不算堵车。要保证准点,最佳的交通工具无疑是地铁。等我再一打听,才知道苏黎世没有地铁,火车成为了我的最佳选择。
距离我家不远就有一个火车站,步行只需3分钟。因为瑞士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严格的到站和发车时刻表,所以每天我都踩着点出门,正好在火车到站时抵达站台,等车几乎从没超过1分钟。15分钟后火车就到了苏黎世市中心,然后步行5分钟走到有150年历史的大学缆车站,坐着缆车,只需要3分钟就进入了山顶的大学校园。如果哪天缆车出了故障或者排队的学生太多,我也能马上换乘公交去学校。因为苏黎世的交通密度在世界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一个瑞士朋友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你站在市区任何一个地方,附近150米以内绝对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或者火车站。”最方便的是,我根本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买票,一张月票在手,任何交通工具都通用。
虽然苏黎世大学地处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地带,但我从未在附近见过堵车。我曾经好奇地向一个瑞士的博士生打听原因,她花了两个晚上泡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告诉我:“瑞士铁路曾经委托一家研究所做过调查,发现瑞士平均每辆私家车中乘坐的人员只有1.57人,而上班途中90%的私家车只有1人乘坐,显然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比如25岁以下的青年买票可以享受七五折优惠,拿着类似于月票或年票的交通卡可以免费参观全国400多个博物馆、展览馆等等。所以这几年汽车的使用率在大城市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不仅如此,就连买汽车的人数也在减少,现如今瑞士小城市和乡镇中拥有汽车的家庭还不到80%,大城市中甚至一半的居民都没有汽车。”我一脸疑惑地说:“但是每天从小城市来大城市读书、工作的人那么多,每天进进出出地也会堵在路上啊?”她笑着说:“瑞士铁路系统专门针对有车族出售一种叫P+R的交通卡。在苏黎世郊区有好多停车场专供进城市的开车族停车,买张这种卡,你不仅可以免费停车,还可以随便坐市内任何公共交通工具,这样就避免了早晚高峰期给市区造成大规模的交通拥堵。”
正当全世界都在追求成为“车轮上的国度”时,瑞士人却还在恪守传统,每天习惯性地坐着火车去上学和工作。所以,现在的瑞士人仍在不断地修建着高质量的铁路。就连圣毓勒桑地区一个只有700人生活的偏僻的乡村小镇,为了通火车还专门修建了大桥,以方便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当其他国家的人为堵车烦躁不堪时,瑞士人用在路上的时间反而在持续减少。
瑞士人都是火车控
瑞士人恐怕是当今世界上坐火车的冠军。曾经有瑞士统计机构做过调查,每个居住在瑞士的人平均每年坐火车的距离相当于环游地球半周。瑞士人出门爱坐火车、电车、公交甚至轮渡,图的就是它们的准时。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英国电视台派几名美女记者来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采访。工作之余,她们顺道坐着火车在瑞士游玩了一圈,结果对瑞士交通的准时十分惊讶,回去马上制作了一期特别花絮,还提笔给瑞士媒体写了一封感谢信。原来她们甚至好事地看着手表指针核对火车到站和发车时间,竟然分秒不差,她们惊呼:“走过那么多国家,就没有见识过比瑞士火车更准点的!”
我在瑞士转车是家常便饭,有一回去阿尔卑斯山脉看冰川,提前上网一查,短短两个小时里竟然得倒两次火车、两次公交,其中一次倒车只有不到两分钟的富余时间。可即便这么紧张,我也没误了车,按同行瑞士同学的说法:“人家早就替你精打细算地计划好了,你怎么会赶不上?”如今和身在国内的朋友说起我每天得坐火车往返于苏黎世市中心上课,他们都会掩饰不住满腔的同情与怜惜:你每天得多折腾啊!然而在瑞士的铁轨上奔驰了近两年,我和大多数瑞士人一样,成了不折不扣的“火车死忠”。
在瑞士,每个火车站台上不仅有供人休息的椅子,还有一间间带着暖气的玻璃候车室。就算冰雪交加的日子你提前到达站台,也不用在户外受冻。买票全靠自觉,只要手里有票,随时都能进站上车,根本没有检票口和安检。在瑞士的火车上,我身边经常坐着形形色色的人。坐轮椅的残疾人按一下车门旁的按钮就能通过缓缓下降的自动平板上车;带着孩子的妈妈能从倾斜的踏板上把婴儿车推上去;为了给户外活动者提供便利,许多车厢外面都标有卡通图,提示旅行者把自行车、雪橇和滑雪板放置在专用车厢里;仅1小时路程的跨州火车上还专门会设置一节有滑梯、玩偶的儿童游乐车厢。
没有完美的交通,只有完美的计划
2011年圣诞节之前,火车上出现许多拿着微型电子显示器的查票员。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瑞士铁路的老规矩:每年年底都会抽样统计乘客信息,了解哪一站上车的人增多了,哪个时间段人流量变大了,从而在来年对全国时刻表做一次升级调整,使车次更密集,候车时间更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2012年春天的一次临时调整。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在2012年春季学期临时扩招了500多个学生,碰巧大部分学生租房都集中在山半腰的一个车站附近,每天早晨赶着上课的学生们浩浩荡荡地挤在那个车站等候排队上车。结果某个好事的学生用手机拍了张照片,搁到了网上,这下可激起了民愤,很多人纷纷给媒体打电话,要求媒体曝光,督促瑞士交通马上改进。短短一周以后,苏黎世的交通管理部门就在这个站点增开了公交,以每两分钟一班的密度把学生送到位于山顶的学校上课。
瑞士铁路凭借着绝对严谨的金字招牌,也衍生出很多副产品,譬如热卖的瑞士铁路牌时钟。在瑞士的每个火车站、公交站、电车站甚至轮渡的站台,都能看到瑞士铁路自产的时钟。据说每天凌晨,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着车挨个站台检查时钟是否准点,甚至必须精确到秒针。曾经有一个瑞士同学打趣对我说:“你可以不相信自己手上戴的瑞士手表,但可以绝对相信站台上瑞士铁路牌时钟。”
瑞士铁路无形中也影响着车厢里人们的生活态度。每个周一的早晨,我在火车里都能看到无数人埋头在小小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列举着一周里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在苏黎世、巴塞尔、伯尔尼、日内瓦等省会之间,每10分钟就会通过一列高速快车,简直赶得上中国的市内交通了。
1年前,我有个同学,因为嫌瑞士语言班收费昂贵,决定去德国继续学习。我不无担忧地劝她:“每天往返于德国和瑞士,你得浪费多少时间在路上啊,时间成本太高了!”可她毫不在意地说:“从苏黎世到瑞德边境也不到一个半小时,再说一天有许多班火车去德国,车上多的是空座,我完全可以利用每天往返的3个小时在火车上背单词、做作业。也许这段路是挺远的,并不完美,但是我可以给自己做个完美的计划。”(五大连池摘自《大学生·能力博士》)
到达瑞士之后,几经周折,我和先生才租到了一套公寓,但公寓距离我留学的苏黎世大学整整20公里,我每天得跨越好几个市去那里上学。
按照我在北京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积累下来的经验,20公里起码得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光等车和换乘就得耗费半小时,还不算堵车。要保证准点,最佳的交通工具无疑是地铁。等我再一打听,才知道苏黎世没有地铁,火车成为了我的最佳选择。
距离我家不远就有一个火车站,步行只需3分钟。因为瑞士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严格的到站和发车时刻表,所以每天我都踩着点出门,正好在火车到站时抵达站台,等车几乎从没超过1分钟。15分钟后火车就到了苏黎世市中心,然后步行5分钟走到有150年历史的大学缆车站,坐着缆车,只需要3分钟就进入了山顶的大学校园。如果哪天缆车出了故障或者排队的学生太多,我也能马上换乘公交去学校。因为苏黎世的交通密度在世界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一个瑞士朋友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你站在市区任何一个地方,附近150米以内绝对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或者火车站。”最方便的是,我根本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买票,一张月票在手,任何交通工具都通用。
虽然苏黎世大学地处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地带,但我从未在附近见过堵车。我曾经好奇地向一个瑞士的博士生打听原因,她花了两个晚上泡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告诉我:“瑞士铁路曾经委托一家研究所做过调查,发现瑞士平均每辆私家车中乘坐的人员只有1.57人,而上班途中90%的私家车只有1人乘坐,显然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比如25岁以下的青年买票可以享受七五折优惠,拿着类似于月票或年票的交通卡可以免费参观全国400多个博物馆、展览馆等等。所以这几年汽车的使用率在大城市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不仅如此,就连买汽车的人数也在减少,现如今瑞士小城市和乡镇中拥有汽车的家庭还不到80%,大城市中甚至一半的居民都没有汽车。”我一脸疑惑地说:“但是每天从小城市来大城市读书、工作的人那么多,每天进进出出地也会堵在路上啊?”她笑着说:“瑞士铁路系统专门针对有车族出售一种叫P+R的交通卡。在苏黎世郊区有好多停车场专供进城市的开车族停车,买张这种卡,你不仅可以免费停车,还可以随便坐市内任何公共交通工具,这样就避免了早晚高峰期给市区造成大规模的交通拥堵。”
正当全世界都在追求成为“车轮上的国度”时,瑞士人却还在恪守传统,每天习惯性地坐着火车去上学和工作。所以,现在的瑞士人仍在不断地修建着高质量的铁路。就连圣毓勒桑地区一个只有700人生活的偏僻的乡村小镇,为了通火车还专门修建了大桥,以方便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当其他国家的人为堵车烦躁不堪时,瑞士人用在路上的时间反而在持续减少。
瑞士人都是火车控
瑞士人恐怕是当今世界上坐火车的冠军。曾经有瑞士统计机构做过调查,每个居住在瑞士的人平均每年坐火车的距离相当于环游地球半周。瑞士人出门爱坐火车、电车、公交甚至轮渡,图的就是它们的准时。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英国电视台派几名美女记者来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采访。工作之余,她们顺道坐着火车在瑞士游玩了一圈,结果对瑞士交通的准时十分惊讶,回去马上制作了一期特别花絮,还提笔给瑞士媒体写了一封感谢信。原来她们甚至好事地看着手表指针核对火车到站和发车时间,竟然分秒不差,她们惊呼:“走过那么多国家,就没有见识过比瑞士火车更准点的!”
我在瑞士转车是家常便饭,有一回去阿尔卑斯山脉看冰川,提前上网一查,短短两个小时里竟然得倒两次火车、两次公交,其中一次倒车只有不到两分钟的富余时间。可即便这么紧张,我也没误了车,按同行瑞士同学的说法:“人家早就替你精打细算地计划好了,你怎么会赶不上?”如今和身在国内的朋友说起我每天得坐火车往返于苏黎世市中心上课,他们都会掩饰不住满腔的同情与怜惜:你每天得多折腾啊!然而在瑞士的铁轨上奔驰了近两年,我和大多数瑞士人一样,成了不折不扣的“火车死忠”。
在瑞士,每个火车站台上不仅有供人休息的椅子,还有一间间带着暖气的玻璃候车室。就算冰雪交加的日子你提前到达站台,也不用在户外受冻。买票全靠自觉,只要手里有票,随时都能进站上车,根本没有检票口和安检。在瑞士的火车上,我身边经常坐着形形色色的人。坐轮椅的残疾人按一下车门旁的按钮就能通过缓缓下降的自动平板上车;带着孩子的妈妈能从倾斜的踏板上把婴儿车推上去;为了给户外活动者提供便利,许多车厢外面都标有卡通图,提示旅行者把自行车、雪橇和滑雪板放置在专用车厢里;仅1小时路程的跨州火车上还专门会设置一节有滑梯、玩偶的儿童游乐车厢。
没有完美的交通,只有完美的计划
2011年圣诞节之前,火车上出现许多拿着微型电子显示器的查票员。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瑞士铁路的老规矩:每年年底都会抽样统计乘客信息,了解哪一站上车的人增多了,哪个时间段人流量变大了,从而在来年对全国时刻表做一次升级调整,使车次更密集,候车时间更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2012年春天的一次临时调整。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在2012年春季学期临时扩招了500多个学生,碰巧大部分学生租房都集中在山半腰的一个车站附近,每天早晨赶着上课的学生们浩浩荡荡地挤在那个车站等候排队上车。结果某个好事的学生用手机拍了张照片,搁到了网上,这下可激起了民愤,很多人纷纷给媒体打电话,要求媒体曝光,督促瑞士交通马上改进。短短一周以后,苏黎世的交通管理部门就在这个站点增开了公交,以每两分钟一班的密度把学生送到位于山顶的学校上课。
瑞士铁路凭借着绝对严谨的金字招牌,也衍生出很多副产品,譬如热卖的瑞士铁路牌时钟。在瑞士的每个火车站、公交站、电车站甚至轮渡的站台,都能看到瑞士铁路自产的时钟。据说每天凌晨,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着车挨个站台检查时钟是否准点,甚至必须精确到秒针。曾经有一个瑞士同学打趣对我说:“你可以不相信自己手上戴的瑞士手表,但可以绝对相信站台上瑞士铁路牌时钟。”
瑞士铁路无形中也影响着车厢里人们的生活态度。每个周一的早晨,我在火车里都能看到无数人埋头在小小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列举着一周里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在苏黎世、巴塞尔、伯尔尼、日内瓦等省会之间,每10分钟就会通过一列高速快车,简直赶得上中国的市内交通了。
1年前,我有个同学,因为嫌瑞士语言班收费昂贵,决定去德国继续学习。我不无担忧地劝她:“每天往返于德国和瑞士,你得浪费多少时间在路上啊,时间成本太高了!”可她毫不在意地说:“从苏黎世到瑞德边境也不到一个半小时,再说一天有许多班火车去德国,车上多的是空座,我完全可以利用每天往返的3个小时在火车上背单词、做作业。也许这段路是挺远的,并不完美,但是我可以给自己做个完美的计划。”(五大连池摘自《大学生·能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