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日记”去观察生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为师生的交流架设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在知识上,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在情感上,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实践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写以下几种数学日记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知识的梳理,实现新知内化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解了和掌握了的知识,以及一些不清楚的内容,都可以写在数学日记里。通过数学日记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通过反思与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如在教完分式后一位同学写的一则数学日记:“今天我们学完了分式,主要是分式的化简和运算。分式的化简就是通分和约分,分式的运算时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分式的運算中都会用到约分和通分。约分就是找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通分就是找最简公分母,而因式分解是学好通分和约分的关键。”在教因式分解时,当时我很强调这块知识的重要,但学生毫不在意。自从学了分式内容,学生感触颇深。这样在后续学习中,学生会真正认识到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督促学生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实现新知的内化,更加轻松的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课后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自己在课堂上是怎样思考的,是怎样动手操作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时,是怎样说的,怎样想的,同学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是怎样做的,同学是怎样做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特别要想想自己是怎么学的。通过数学日记可以再现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整个思考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刚开始学习有理数除法的时候,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我觉得有理数的除法很简单,只要把除号改为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就可以了。其实我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法根本不算什么。”如有学生学了勾股定理后写道:“我觉得勾股定理在计算中就是两种类型,一是列算式求解,二是列方程求解。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时候,可以直接列算式计算;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的时候,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简洁而精妙的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疑难问题的求教,增强学习信心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在45分钟内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但他们又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或课外向老师请教。这样数学日记就为学生质疑解难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梳理理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技能的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和认知上的冲突提出来,也可以把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下来。这样老师根据学生数学日记中的反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尽量兼顾中下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十分重要的素材和信息。教师也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如果是大家普遍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如果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的问题,则组织他们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果是极个别的问题,则通过日记后的点评进行交流或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样学生通过数学日记可以重新审视解题的思路,反思整个思考过程,可能疑难问题迎刃而解,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可以收获更多的成功喜悦。
四、学习情感的交流,架设沟通桥梁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和密切度比不上班主任老师,然而数学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开启了学生那扇心灵的窗户,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情面不敢说的均可以写到日记里。学生可以谈学不好的原因,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和建议,也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等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日记,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讲课方法的建议。
例如:有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老师,你知道吗,最近一段时间我做作业老是出错,连最简单的题目都会错,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有的同学写到:“老师,你讲得太快了,有的题目我还反应过来就过去了。”还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好想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数学游戏,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会更好些。”在数学日记中,我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跟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充满了理解、信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老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学生就会对数学及教师产生情感倾向,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改进教法。
五、生活数学的运用, 拓展数学视野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再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经常指导学生写应用型的数学日记,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得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后,有位同学这样写的:“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家里放了一筐筐的桔子,原来是卖桔子。爸爸递给我一个本子,上面记录了每筐桔子的重量,分别记着:89,91,95,88,86,94,98,93,87……爸爸让我帮他算算总共有几斤。还问我要不要用计算器。我摆摆手,说不用。爸爸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我就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90为基准,结果很快就算了出来。爸爸还特地用计算器算了一遍,是一样的。爸爸还夸了我呢。”
从日记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唤起了亲近数学的感情。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叹:数学原来如此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写数学日记,可以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数学日记是学生与知识对话,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的源泉。数学日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焕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为师生的交流架设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在知识上,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在情感上,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实践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写以下几种数学日记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知识的梳理,实现新知内化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解了和掌握了的知识,以及一些不清楚的内容,都可以写在数学日记里。通过数学日记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通过反思与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如在教完分式后一位同学写的一则数学日记:“今天我们学完了分式,主要是分式的化简和运算。分式的化简就是通分和约分,分式的运算时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分式的運算中都会用到约分和通分。约分就是找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通分就是找最简公分母,而因式分解是学好通分和约分的关键。”在教因式分解时,当时我很强调这块知识的重要,但学生毫不在意。自从学了分式内容,学生感触颇深。这样在后续学习中,学生会真正认识到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督促学生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实现新知的内化,更加轻松的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课后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自己在课堂上是怎样思考的,是怎样动手操作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时,是怎样说的,怎样想的,同学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是怎样做的,同学是怎样做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特别要想想自己是怎么学的。通过数学日记可以再现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整个思考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刚开始学习有理数除法的时候,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我觉得有理数的除法很简单,只要把除号改为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就可以了。其实我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法根本不算什么。”如有学生学了勾股定理后写道:“我觉得勾股定理在计算中就是两种类型,一是列算式求解,二是列方程求解。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时候,可以直接列算式计算;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的时候,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简洁而精妙的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疑难问题的求教,增强学习信心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在45分钟内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但他们又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或课外向老师请教。这样数学日记就为学生质疑解难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梳理理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技能的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和认知上的冲突提出来,也可以把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下来。这样老师根据学生数学日记中的反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尽量兼顾中下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十分重要的素材和信息。教师也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如果是大家普遍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如果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的问题,则组织他们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果是极个别的问题,则通过日记后的点评进行交流或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样学生通过数学日记可以重新审视解题的思路,反思整个思考过程,可能疑难问题迎刃而解,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可以收获更多的成功喜悦。
四、学习情感的交流,架设沟通桥梁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和密切度比不上班主任老师,然而数学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开启了学生那扇心灵的窗户,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情面不敢说的均可以写到日记里。学生可以谈学不好的原因,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和建议,也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等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日记,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讲课方法的建议。
例如:有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老师,你知道吗,最近一段时间我做作业老是出错,连最简单的题目都会错,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有的同学写到:“老师,你讲得太快了,有的题目我还反应过来就过去了。”还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好想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数学游戏,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会更好些。”在数学日记中,我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跟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充满了理解、信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老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学生就会对数学及教师产生情感倾向,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改进教法。
五、生活数学的运用, 拓展数学视野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再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经常指导学生写应用型的数学日记,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得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后,有位同学这样写的:“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家里放了一筐筐的桔子,原来是卖桔子。爸爸递给我一个本子,上面记录了每筐桔子的重量,分别记着:89,91,95,88,86,94,98,93,87……爸爸让我帮他算算总共有几斤。还问我要不要用计算器。我摆摆手,说不用。爸爸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我就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90为基准,结果很快就算了出来。爸爸还特地用计算器算了一遍,是一样的。爸爸还夸了我呢。”
从日记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唤起了亲近数学的感情。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叹:数学原来如此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写数学日记,可以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数学日记是学生与知识对话,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的源泉。数学日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焕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