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于文化论著的研读,要“在整体了解论著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建议“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而将“考查学生是否研究经典原著,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是否正确”作为评价标准。从中我们不难发觉,关于文化论著的研读尤其是长篇小说要有详有略,不必处处用力,而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重点研读某些重点章节,分析主要事件,鉴赏艺术形象,品味艺术特色,总结思想内容。本文谨以《红楼梦》的研读为例,作一些探讨。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
《红楼梦》在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红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显学”之一。作为普通高中生,若能在高中阶段熟读《红楼梦》的一些重点章节,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并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就已经达到要求了。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在阅读名著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研究型的,阅读动机源于兴趣,把自己喜爱的名著反复研读,包括与作品相关的一些背景材料和名家评论都广泛涉猎,俨然已是一个小小研究者的阅读姿态;一种是应试型的,阅读动机源于应试,把高考所涉及的名著不论长短厚薄统统浮光掠影浏览一遍,尔后便将头埋入大量的相关高考题或模拟题中去,俨然是一副“金榜无名势不归”的执著。而在这两种类型中,前者凤毛麟角,后者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做法。然而这两者都有其局限性,前者受到兴趣的狭隘面和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后者更是急功近利,囫囵吞枣,容易消化不良。若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不失为研读名著的好方法。
二、《红楼梦》重点章节的梳理
文化论著的研读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纵观这两年的加试题,都毫无悬念地考查了《红楼梦》,题目如下:
2008年江苏卷:《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含义。
2009年江苏卷:概括说说《红楼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考查的内容都不难,分别出自《红楼梦》第一回和第二回,学生却因为忽略了这些重要的情节而回答欠佳。合理利用教材,梳理出名著中的重点章节,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研读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三、名著阅读的安排计划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长篇小说,需要在指导学生研读名著时做好整理和搜集的准备工作。
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和实践者,同样鉴于高考的特殊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安排好阅读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1)用看故事简介的方式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结局,了解其主题思想。最好利用长假期速读原著。(2)回到原著,精读教师整理出的重点章节。(3)结合教师提供的影视及文字资料,对重点章节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并思考其中的一些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4)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报告会、讲座,通过口头、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5)完成教师提供的考试资料,掌握规范的答题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目前高中生仍然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应试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目的,也内化成了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压力。因此,能否抽出时间来组织学生有效地阅读,能否耐心地组织学生坚持阅读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语文课每周只有三节课,此外还有两节课是读写课。在课内的阅读只能在读写课上进行。我校高二年级语文组计划每隔一周写一次作文,毫无疑问,除了写作,读写课的时间就用来阅读。即每隔一周安排一次两节课的阅读,保证了学生在校阅读的时间。
至于后面的三点要求,则可以利用两周一次的阅读课时间来完成,在阅读课上,教师并不是不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学生需要的资料,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体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争取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此外,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尤其是选修课的开设,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如有的教师开设“红楼梦阅读”选修课,就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研读《红楼梦》的好机会。
总之,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找准重难点,合理安排进度,这样学生就愿意去挤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这些阅读工作,也许在短期内收不到明显的效果,但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收获丰硕。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