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ta_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善,特别是针对各自学科的教学难点,更是强调方法的多元和创新。就语文学科而言,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式探索则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关注如何利用各种类型的图形技术辅助文言文教学,着重探讨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绘图;初中文言文;思维导图;形势图;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绘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情况下对知识的认知与构造,学习的本质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将所学知识建立成自己熟知的体系结构,其是一个积极意义的建构过程。积极建构意味着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绘图则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些图形的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到文言文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因此被认为是建构知识网络的完美载体。在教学中进行绘图技术的应用,或者可以辅助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吸引力和直观性,弥补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特点;或者可以辅助学生自己预习、复习,加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应用前景广阔。
  二、绘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是关于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为激发学生思维而创造的图形工具,它有效地展示了放射性思维的应用过程。思维导图的倡导者认为,每一种进入大脑的信息,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思考,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通过这一主题辐射数千数万的信息,与之连接或挂钩,而后来的这些又可以成为下一次辐射的“主题”,然后蔓延、辐射,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图,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很广,教师可用,学生可用,家长可用。另外,在整个的学习流程中,无论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是课后复习,我们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原有的知识,并将其转化成清晰形象直观性强的发散性思维图像,促使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所以说这种特点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们以《小石潭记》为例进行阐释,就课前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己先将《小石潭记》中已经预习的知识进行串联与回想,在这对知识的提取中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构造在课堂上展示,接受学生和老师的建议。这其中,由于思维的发散性和初中生的天性,本身的思维导图可能更具审美化和形象化,而会忽视实际作用。类似画出一些水潭、水石等意象的示意图很多,也会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挺常见的。在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可以讓同学之间交换意见,让学生去分析所展示的思维导图的优势和劣势,并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发言。这时候教师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结合自身要在《小石潭记》中体现的知识点,在纠正、整理学生关于思维导图的各项意见后,对思维导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阐释和引导,最终形成完整齐备、简明扼要的思维导图。在最终的思维导图下,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我们前面论述的学生自己画的导图,最终的导图表现得更为简洁明快,通过分离出作者、内容、写作意图和写法四个关键词,由此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详略得当,对于“内容”“写法”又进行专门的发散和标注,比如说内容,又分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五个方面;写法也再分为“表现手法”和“移步换景”,因为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又具体到“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四个方面,并且在导图中也展示了相应的例子。这样,在整个的思维导图中,《小石潭记》的文章内容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很好地发挥了思维导图应该起到的提纲挈领、统筹全文的作用,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去理解整篇文章。
  二是关于围绕内容画图的应用探究。除了思维导图外,还有一些绘图方式可以应用到文言文的教学当中,比如围绕内容的画图。也就是说,在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诵读转化为画图,把文言文中无形的东西通过有形的图画展现出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这样,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大胆想象创作绘画时,就必须走进文言文中认真寻找画图的基本信息,这种做法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教授《三峡》时,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诵读原文,并要求他们结合课文对三峡的描述进行画图,将文字所描述的特点在图画中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把图片重新还原成文本,从而达到对《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深入理解。
  其实,内容画图的内涵可以延伸得更广,除了可以针对整个文本内容进行画图,也可以根据局部内容进行画图,目的都是为了辅助教学和理解。比如在教授文言文,特别是一些政治故事类的文章时,老师会经常通过绘出形势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如《隆中对》中,可以画出当时的形势图,表明诸葛亮的隆中之策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性;《出师表》可以画出三国图,表明“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现状。当然,绘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还有很多值得被发掘,笔者也只是就此文抛砖引玉,希望以此丰富文言文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文仁.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0).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中国的诗歌历史非常悠久,以汉语创作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中国特色,我们既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能够感受艺术思想的魅力,诗歌在文学价值、文化价值与人文价值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基础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与熏陶,使得学生的个人修养与民族文化有效联系起来,为学生成长与发展
目的:  1.分析总结肾脏良恶性占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表现  2.探讨肾脏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及定量参数特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  1.对 52 例肾脏占位患者进行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课程导入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设问,让学生勤思考多练习。  【关键词】兴趣;培养;创设情境;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树立自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陌生到了解直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学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提要教学法、倒置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几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一、导学与尝试教学法  (一)导学教学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得知识,更主要的学会学习方法。导学法的课堂基本结构是:引导—自学—理解—讲评—练习巩固。
【摘要】读写结合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读写结合在引导小学生主动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而被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所推崇。本文就读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列出一些具体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概述  叶圣陶先生曾说
【摘要】今年的高考一结束,意味着我又要带着学生进入令自己郁闷、烦躁、有时觉得无计可施却又要用尽浑身解数的高三复习阶  段。高三了,我想教师们采用最多并且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就是大量讲述和习题套卷训练。再带高三,我思考着做些改变,我想在这篇论文中结合名师丰富有效的高三复习指导方法,加上自己前面几次带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浅薄经验,探讨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的有效性。大量讲述、大量训练的基本模式取消了学生
【摘要】探究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逐渐兴起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思潮。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的具体进展或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学是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本文将对如何完善语文教学阅读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不断完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改善学生阅读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兴趣喜好特点与差异,要掌握学生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教育方法逐渐被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激励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引入激励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本文简要阐述了激励教育的内涵,并提出了将激励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