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课程导入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设问,让学生勤思考多练习。
【关键词】兴趣;培养;创设情境;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树立自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陌生到了解直至熟悉,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个事物时,在好奇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农村小学,普遍基础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正处于从一个顽童到学生的角色转变期,在对语文学习有所向往憧憬的同时,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汉字读音相同,写法却不同,许多汉字虽然字形写法接近,但读音却差别很大,更别说一词多音(多音字)、一词多义等了。倘若再加上平时说话的习惯(方言的干扰),语文学习会有相当多困惑,小困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而此时老师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笨等,久而久之,堆积起来,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认为学校是高不可攀的大山,学生极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消除其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就尤为重要。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较以前大都有所改善,但是很多老师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上课仍然是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授课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老师的思想范围之内,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也仅限于老师的说教上,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想象力有限,无法把教师讲解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理解不了,也就无法真正融入课堂,无法体会文章在字词句以外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感受文章的美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真正融入文章,与文章同笑同哭,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非老师归纳好的段落大意。舍弃“一堂言”“满堂灌”,让课堂真正回归,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爱好学习、乐于学习。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新事物的观念,主动向新教师学习,向网络学习,而且要学以致用,运用影视、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可以加深学生对实景的感受和理解,促使学生把干枯的文字和优美的画面衔接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上综合性学习《家乡美》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上课前,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认为家乡的美的材料,然后我播放了一组家乡的桥、百花盛开的果园以及一些习俗图,同时配上 《谁不说咱家乡美》的歌曲,一幅幅别具风采的图片,立刻把学生带入了家乡美的文化,很多学生一看是自己周边的事物,便有一种原来我就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以前怎么没有感觉呀,顿时对家乡产生一种无限的崇敬之情,吸引他们去自己了解自己出生地的美,增强了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听到的东西我们一般忘得比较快,看到的能记得住,但动手做的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不同器官多方位地去学习,使之成为一个积极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但菁老师在《麻雀》一文的教学中,面对弱小的麻雀,庞大的猎狗不战而退,对于孩子的生活是难以接受的,也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知道,是麻雀的勇气吓退了猎狗,这样的话,学生仅仅记下的是一个答案,而没有能真正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育就是要启迪和培养人的智慧。学生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个人的智慧都犹如休眠的火山,一旦点燃便有無尽的创造潜力。
三、保持语文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由于年龄的原因,很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三心二意,兴趣很不稳定。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几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只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创设情境,积极引导,主动干预,让学生早日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晶晶.运用网络电视媒体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Z1).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兴趣;培养;创设情境;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树立自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陌生到了解直至熟悉,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个事物时,在好奇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农村小学,普遍基础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正处于从一个顽童到学生的角色转变期,在对语文学习有所向往憧憬的同时,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汉字读音相同,写法却不同,许多汉字虽然字形写法接近,但读音却差别很大,更别说一词多音(多音字)、一词多义等了。倘若再加上平时说话的习惯(方言的干扰),语文学习会有相当多困惑,小困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而此时老师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笨等,久而久之,堆积起来,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认为学校是高不可攀的大山,学生极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消除其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就尤为重要。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较以前大都有所改善,但是很多老师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上课仍然是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授课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老师的思想范围之内,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也仅限于老师的说教上,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想象力有限,无法把教师讲解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理解不了,也就无法真正融入课堂,无法体会文章在字词句以外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感受文章的美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真正融入文章,与文章同笑同哭,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非老师归纳好的段落大意。舍弃“一堂言”“满堂灌”,让课堂真正回归,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爱好学习、乐于学习。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新事物的观念,主动向新教师学习,向网络学习,而且要学以致用,运用影视、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可以加深学生对实景的感受和理解,促使学生把干枯的文字和优美的画面衔接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上综合性学习《家乡美》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上课前,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认为家乡的美的材料,然后我播放了一组家乡的桥、百花盛开的果园以及一些习俗图,同时配上 《谁不说咱家乡美》的歌曲,一幅幅别具风采的图片,立刻把学生带入了家乡美的文化,很多学生一看是自己周边的事物,便有一种原来我就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以前怎么没有感觉呀,顿时对家乡产生一种无限的崇敬之情,吸引他们去自己了解自己出生地的美,增强了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听到的东西我们一般忘得比较快,看到的能记得住,但动手做的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不同器官多方位地去学习,使之成为一个积极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但菁老师在《麻雀》一文的教学中,面对弱小的麻雀,庞大的猎狗不战而退,对于孩子的生活是难以接受的,也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知道,是麻雀的勇气吓退了猎狗,这样的话,学生仅仅记下的是一个答案,而没有能真正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育就是要启迪和培养人的智慧。学生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个人的智慧都犹如休眠的火山,一旦点燃便有無尽的创造潜力。
三、保持语文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由于年龄的原因,很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三心二意,兴趣很不稳定。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几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只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创设情境,积极引导,主动干预,让学生早日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晶晶.运用网络电视媒体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Z1).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