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教是一种正面导向,有待完善
现在教育部门将“支教”制度化、正规化、体制化,加剧支教行为的工具理性,同时也不能否定个别学校在实行过程中走过场,演变为一种形式。显然,这种以教师是否支教作为衡量教师职业的标准,严重背离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事实上,教育部门也低估了城市教师自我觉悟水平,硬把“支教”往“职评”必要条件上套。这样去支教的教师上课是无奈的,是被逼去的,也是简单“镀金”的,其效果不佳也是必然的。
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当前支教管理工作:一要建立灵活的支教管理实施体系。如年年组织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兼职支教,季季选派优秀教师讲学团巡回讲学,月月开展跨校联合校本研究,周周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培训,时时实行城乡导师考评制。这样让城里的各类不同层次教师乐意并主动下乡“移”教、“带”教、“帮”教、“研”教,农村教育也能时时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集团”式教育资源之泉,自己主动造血。二要建立科学的支教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对支教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支教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城市学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保障城市学校教师支持支教项工作。三要建立对支教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支教教师的绩效管理,既要有被支教学校的评价,又要有被支教学校学生家长的评价,既要有被支教学校领导的评价,又要有被支教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评价。这样教育部门对优秀支教学校或教师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支教是一种职评规定,有待剥离
教师职评,凭什么?查人事部门管理资料,教师职称源于职务名称,是教师区别科学技术人员等级的称号,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及成就等。对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显然,职称凭的是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素质、教科研水平、工作实绩等。如果教师在学校工作负责任,水平高,能力强,教育教学效果好,他就具备了教师职称的基本要求,就有资格参评,并有可能评上。现在将“支教”等非关联性的条件都朝职评“筐”里装,形成职评的泛化。
为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职评成了与职评挂钩起来的职前岗位培训、计算机培训、外语培训、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等“证”评;为了“无烟学校”参评“上级文明学校”,真是奇怪,有的地方教师职评又成了与是否吸烟挂钩起来的“烟评”。现在,为了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面貌,有的地方教师职评又成了与农村支教强行挂钩起来的“支评”!
这样职评“支筐”、职评“证筐”、职评“烟筐”,真不知,将来教育还会出现新问题,按照如此职评的 “泛化筐”,教师职评还会出现这样的“评”、那样的“评”,职评”筐”究竟如何装?难道对下农村学校混日子的支教教师职评也优先照顾。如此这种“支评”同过去纸上谈职“评”而弄虚作假评出的“南郭先生”有何异同?这样职评结果导向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了支教熬到年头职称不愁”,无形中造成一部分教师不愿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而忙于应付式的“支教”,显然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水平的提高。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将“支教”作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必须,它与绩效考核有一种经济联系,但与职评没有一种必要条件的“挂钩”联系,恢复职评的能力本位、学术本位、育人本位的本来面貌,从师德关、课堂关、科研关、岗位关入手,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减少各种负面效应的发生,防止变相将支教这种本来主要以个人意愿为主的职业行动变成了有损个人自由意志的错位行为。
支教是一种发展态趋,有待变革
当前教育资源长期向城市学校偏倚,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则发展无力,在此积弊下,仅仅靠一些城市学校的教师过去支教,虽不能说全无效果,但教育是“用心”的事业,倘非出于自愿去支教,而是评定职称下支教的也是万不得已。为此,我们一线教师也不要为支教耿耿于怀,我想教育发展最终走向均衡发展,实行教师轮岗制。因此目前支教政策只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过渡。虽然,当前受教育人口众多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的影响,但不久将来,国家必对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等多方面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也是符合当前中小学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由此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教育中心)
现在教育部门将“支教”制度化、正规化、体制化,加剧支教行为的工具理性,同时也不能否定个别学校在实行过程中走过场,演变为一种形式。显然,这种以教师是否支教作为衡量教师职业的标准,严重背离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事实上,教育部门也低估了城市教师自我觉悟水平,硬把“支教”往“职评”必要条件上套。这样去支教的教师上课是无奈的,是被逼去的,也是简单“镀金”的,其效果不佳也是必然的。
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当前支教管理工作:一要建立灵活的支教管理实施体系。如年年组织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兼职支教,季季选派优秀教师讲学团巡回讲学,月月开展跨校联合校本研究,周周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培训,时时实行城乡导师考评制。这样让城里的各类不同层次教师乐意并主动下乡“移”教、“带”教、“帮”教、“研”教,农村教育也能时时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集团”式教育资源之泉,自己主动造血。二要建立科学的支教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对支教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支教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城市学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保障城市学校教师支持支教项工作。三要建立对支教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支教教师的绩效管理,既要有被支教学校的评价,又要有被支教学校学生家长的评价,既要有被支教学校领导的评价,又要有被支教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评价。这样教育部门对优秀支教学校或教师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支教是一种职评规定,有待剥离
教师职评,凭什么?查人事部门管理资料,教师职称源于职务名称,是教师区别科学技术人员等级的称号,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及成就等。对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显然,职称凭的是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素质、教科研水平、工作实绩等。如果教师在学校工作负责任,水平高,能力强,教育教学效果好,他就具备了教师职称的基本要求,就有资格参评,并有可能评上。现在将“支教”等非关联性的条件都朝职评“筐”里装,形成职评的泛化。
为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职评成了与职评挂钩起来的职前岗位培训、计算机培训、外语培训、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等“证”评;为了“无烟学校”参评“上级文明学校”,真是奇怪,有的地方教师职评又成了与是否吸烟挂钩起来的“烟评”。现在,为了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面貌,有的地方教师职评又成了与农村支教强行挂钩起来的“支评”!
这样职评“支筐”、职评“证筐”、职评“烟筐”,真不知,将来教育还会出现新问题,按照如此职评的 “泛化筐”,教师职评还会出现这样的“评”、那样的“评”,职评”筐”究竟如何装?难道对下农村学校混日子的支教教师职评也优先照顾。如此这种“支评”同过去纸上谈职“评”而弄虚作假评出的“南郭先生”有何异同?这样职评结果导向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了支教熬到年头职称不愁”,无形中造成一部分教师不愿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而忙于应付式的“支教”,显然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水平的提高。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将“支教”作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必须,它与绩效考核有一种经济联系,但与职评没有一种必要条件的“挂钩”联系,恢复职评的能力本位、学术本位、育人本位的本来面貌,从师德关、课堂关、科研关、岗位关入手,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减少各种负面效应的发生,防止变相将支教这种本来主要以个人意愿为主的职业行动变成了有损个人自由意志的错位行为。
支教是一种发展态趋,有待变革
当前教育资源长期向城市学校偏倚,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则发展无力,在此积弊下,仅仅靠一些城市学校的教师过去支教,虽不能说全无效果,但教育是“用心”的事业,倘非出于自愿去支教,而是评定职称下支教的也是万不得已。为此,我们一线教师也不要为支教耿耿于怀,我想教育发展最终走向均衡发展,实行教师轮岗制。因此目前支教政策只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过渡。虽然,当前受教育人口众多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的影响,但不久将来,国家必对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等多方面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也是符合当前中小学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由此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