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省略是人类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因素而较一些语言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先行研究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语用学角度的分析,从语用学角度探究日语中省略现象产生的动机和原因。
关键词: 现代日语 省略现象 语用功能
日语中频繁地使用省略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从如下四个文化背景方面寻根溯源。
一、心有灵犀
整个日本民族就如同有着同样文化心理和习俗的一个大家庭,以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日本人的“心有灵犀”。加藤周一曾说:“仲間うちで、以心伝心的傾向が強い……だから、文章も会話も全部しまいまで言わないし、何にも言わないで、目配せすれば、意思が通じるというのが一番理想的なんです。”日本人这种省词节句的语言表达习惯,可以从地理因素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地理因素。
日本国土狭窄,四面环海,在这样孤立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便是其最直接的表现。
(二)传统文化。
日本的传统文化是在以上所述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就使日本文化具有了一个特征,即地方群体的亚文化特征不明显。因此,从整体来看,其文化背景相差甚微。
二、美学观念
日本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从花道、庭院、浮世绘到餐具、服装、装饰品,处处显示出日本人对美的热爱。
(一)模糊之美。
日本人以模糊为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岸根卓郎在《日本人の「あいまいアタマ」が世界を救う》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日本人の美は部分部分は混沌としていて‘あいまい’であっても、全体としては美しく調和するところに大きな特徴がある。…日本の美を例にとって日本文明の特徴をたずねたが、それは日本人の‘あいまいな脳’にして、はじめて創造しえた‘日本人特有の文明’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在语言上,日本人将模糊美发挥到了极致。在日本人看来,语言谈吐露骨直接是没有教养的行为,也是对听话人的不尊重,所以尽量采取模糊不明确的说话方式。如常常可以看到日本人之间频繁使用“どうも”一词,“どうも”后可以省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すみません”、“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等,在不同情况下表达不同的意思。看到两个日本人见面便说“どうも”,在不知两人关系的旁人看来是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的,只有当事人才能准确理解。
(二)精炼之美。
短诗和俳句是日本文学作品中最耀眼的亮点,尤其是俳句,其短小精悍可谓一绝。俳句从奈良、平安时代延绵至今,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俳句极其简短却内涵极深。俳句深受广大日本民众的喜爱。因此,俳句的短小精炼对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一声千两,一字千金”,尊崇“文以短为贵,话以少为佳”,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省略这种表达方式在日常会话中也经常使用。
例如:
A:「東京には何時ごろ着きますか。」
B:「十一時ごろ」
以上例子中的问句中“何時ごろ”是说话人意图询问的重要信息,在回答的时候只需要回答出重要信息即可。
三、少言为贵
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叫“言わぬが花”,贴切地表现了日本人以少言寡语为美德的心理,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推崇沉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信奉“言灵”。
古代日本人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东西,其神秘的力量使人说出的话会应验。在这种“言灵”思想的影响下,日本人出言谨慎。
(二)绝不辩解。
日本人厌恶为自己错误辩解的人,日语中有一个贬义词“理屈屋”,意思是“爱辩解的人”,这样的人被认为是“不中用的人”,体现了日本人以不辩解为美德的心理。
四、集团意识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与大陆相隔,过去一直以来主要靠农耕、捕鱼为生,这都需要劳动者之间密切配合,这样的生产方式使日本人普遍产生了一种重视整体协调和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日本人具有一种依附于集团的安全感和脱离集团的危机感,并产生力图保持内部和睦的人际关系心理。这种集团意识体现在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避免突出自我,强调交流原则。
日本民族是整体意识比较强的民族,少数民族只占人口总数的极少比例。而且,近代日本的贫富差距之小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就成了日本人的普遍心理。这决定了日本人尽量不突出自我,以保持整体和睦的特性。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便是人称代词的省略。有时也故意将语言说到一半,把完成剩下谈话内容的任务交给谈话的对方。
○阿川:「夫婦喧嘩は…(ありますか。)」
浅丘:「(夫婦喧嘩は)あまりなかったですね。喧嘩してもあちらが勝ちますからね。私は感情的ですから、言葉が出ない。あちらにべらべらべらべらって理論的に言われると、ああ、そうかと思って。」
(「阿川佐和子のこの人に会いたい」,『週刊文春』,2002)
从这组对话中可以看出,主持人阿川故意将话语说一半,把继续谈话的任务交给对方,以保证对话流畅不间断地进行。
(二)避免伤害对方,注意礼貌原则。
日本人在拒绝别人的建议或邀请、埋怨对方抒发不满或者请求对方帮忙的情况下,会尽量避免引起对方的不悦甚至伤害对方。此时,说话人采取委婉的说话方式,避免使用直接拒绝、责难、批评、反对、命令的语句,不伤害听话人的面子,使对方从言外之意去理解说话人还要表达的心意。比如,在埋怨邻居家电视声音太大的时候,说:“恐れ入りますが、あのテレビの音、ちょっと...”用省略的表达方式将不便言明的话交由对方领会,从而缓解了对立。
综上所述,日语中省略现象的产生从语用学层面解释,是说话人根据个人需要,为了达到更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如简练、礼貌、交流或强调焦点信息等,而出现的语言产物。说话人通过想要达到的语言表达效果,选择不同的省略手段,以尽可能简短的话语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颇有一箭双雕的妙效。
参考文献:
[1]渡辺昇一.日本文化と日本語[A].日本語百科大事典[Z],大修館書店.
[2]富阪容子.流畅日语会话[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久野暲.談話の文法[M].大修館書店,1978.
[4]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关键词: 现代日语 省略现象 语用功能
日语中频繁地使用省略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从如下四个文化背景方面寻根溯源。
一、心有灵犀
整个日本民族就如同有着同样文化心理和习俗的一个大家庭,以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日本人的“心有灵犀”。加藤周一曾说:“仲間うちで、以心伝心的傾向が強い……だから、文章も会話も全部しまいまで言わないし、何にも言わないで、目配せすれば、意思が通じるというのが一番理想的なんです。”日本人这种省词节句的语言表达习惯,可以从地理因素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地理因素。
日本国土狭窄,四面环海,在这样孤立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便是其最直接的表现。
(二)传统文化。
日本的传统文化是在以上所述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就使日本文化具有了一个特征,即地方群体的亚文化特征不明显。因此,从整体来看,其文化背景相差甚微。
二、美学观念
日本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从花道、庭院、浮世绘到餐具、服装、装饰品,处处显示出日本人对美的热爱。
(一)模糊之美。
日本人以模糊为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岸根卓郎在《日本人の「あいまいアタマ」が世界を救う》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日本人の美は部分部分は混沌としていて‘あいまい’であっても、全体としては美しく調和するところに大きな特徴がある。…日本の美を例にとって日本文明の特徴をたずねたが、それは日本人の‘あいまいな脳’にして、はじめて創造しえた‘日本人特有の文明’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在语言上,日本人将模糊美发挥到了极致。在日本人看来,语言谈吐露骨直接是没有教养的行为,也是对听话人的不尊重,所以尽量采取模糊不明确的说话方式。如常常可以看到日本人之间频繁使用“どうも”一词,“どうも”后可以省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すみません”、“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等,在不同情况下表达不同的意思。看到两个日本人见面便说“どうも”,在不知两人关系的旁人看来是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的,只有当事人才能准确理解。
(二)精炼之美。
短诗和俳句是日本文学作品中最耀眼的亮点,尤其是俳句,其短小精悍可谓一绝。俳句从奈良、平安时代延绵至今,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俳句极其简短却内涵极深。俳句深受广大日本民众的喜爱。因此,俳句的短小精炼对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一声千两,一字千金”,尊崇“文以短为贵,话以少为佳”,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省略这种表达方式在日常会话中也经常使用。
例如:
A:「東京には何時ごろ着きますか。」
B:「十一時ごろ」
以上例子中的问句中“何時ごろ”是说话人意图询问的重要信息,在回答的时候只需要回答出重要信息即可。
三、少言为贵
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叫“言わぬが花”,贴切地表现了日本人以少言寡语为美德的心理,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推崇沉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信奉“言灵”。
古代日本人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东西,其神秘的力量使人说出的话会应验。在这种“言灵”思想的影响下,日本人出言谨慎。
(二)绝不辩解。
日本人厌恶为自己错误辩解的人,日语中有一个贬义词“理屈屋”,意思是“爱辩解的人”,这样的人被认为是“不中用的人”,体现了日本人以不辩解为美德的心理。
四、集团意识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与大陆相隔,过去一直以来主要靠农耕、捕鱼为生,这都需要劳动者之间密切配合,这样的生产方式使日本人普遍产生了一种重视整体协调和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日本人具有一种依附于集团的安全感和脱离集团的危机感,并产生力图保持内部和睦的人际关系心理。这种集团意识体现在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避免突出自我,强调交流原则。
日本民族是整体意识比较强的民族,少数民族只占人口总数的极少比例。而且,近代日本的贫富差距之小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就成了日本人的普遍心理。这决定了日本人尽量不突出自我,以保持整体和睦的特性。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便是人称代词的省略。有时也故意将语言说到一半,把完成剩下谈话内容的任务交给谈话的对方。
○阿川:「夫婦喧嘩は…(ありますか。)」
浅丘:「(夫婦喧嘩は)あまりなかったですね。喧嘩してもあちらが勝ちますからね。私は感情的ですから、言葉が出ない。あちらにべらべらべらべらって理論的に言われると、ああ、そうかと思って。」
(「阿川佐和子のこの人に会いたい」,『週刊文春』,2002)
从这组对话中可以看出,主持人阿川故意将话语说一半,把继续谈话的任务交给对方,以保证对话流畅不间断地进行。
(二)避免伤害对方,注意礼貌原则。
日本人在拒绝别人的建议或邀请、埋怨对方抒发不满或者请求对方帮忙的情况下,会尽量避免引起对方的不悦甚至伤害对方。此时,说话人采取委婉的说话方式,避免使用直接拒绝、责难、批评、反对、命令的语句,不伤害听话人的面子,使对方从言外之意去理解说话人还要表达的心意。比如,在埋怨邻居家电视声音太大的时候,说:“恐れ入りますが、あのテレビの音、ちょっと...”用省略的表达方式将不便言明的话交由对方领会,从而缓解了对立。
综上所述,日语中省略现象的产生从语用学层面解释,是说话人根据个人需要,为了达到更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如简练、礼貌、交流或强调焦点信息等,而出现的语言产物。说话人通过想要达到的语言表达效果,选择不同的省略手段,以尽可能简短的话语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颇有一箭双雕的妙效。
参考文献:
[1]渡辺昇一.日本文化と日本語[A].日本語百科大事典[Z],大修館書店.
[2]富阪容子.流畅日语会话[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久野暲.談話の文法[M].大修館書店,1978.
[4]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