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于语文要素落实得很到位。每个习题、每篇文章、每个单元都透露出了语文学科的语文要素。为了做到明确教学意义,语文老师应当落实教材要素,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要素;教学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当分三步。首先,精准落实教材的语文要素。老师要做到精准解读。其次,找寻和语文要素相关的资源,将它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最后,通过实践环节来细化和强化语文要素。
一、全面解读语文要素
语文老师可以从单元导语、文本内容、语文园地三个模块出发,全面解读教材的语文要素。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会有意识地在教材的不同地方突出语文要素,想要得到全面完整的语文要素,就需要多思多想。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3单元时,我们先看到第3单元的导语部分,“纯粹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我们可以从导语中归纳出,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想象”。随后我们了解和本单元有关的文章。《去年的树》《那一定会更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这4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里面的情节十分丰富,表现了作者奇妙的想象力。文本又突出了“想象”这个语文要素。我们再来看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中,我们读到,“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独自旅行、一棵树也有自己的愿望……”语文园地里面的写作部分和童话创编相关。这是进一步要求同学们大胆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想象”。老师今后在构建语文活动中,可以多预留课堂时间,让同学们仔细想象、回顾文本里童话故事的场景和画面。此外,多诱导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老师提问,一只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那么我们今后又可以去哪些地方旅行呢?
二、精准聚焦语文资源
老师要精准聚焦语文文本中的语文资源,探索该类语文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语文老师要分清楚一篇文章中的重点,仔细挖掘这部分内容,将资源开发到最大化。这样才有“聚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节课时,老师聚焦到了以下语文资源:“那我先得藏,你来找。”红头说。“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闭上了眼。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丛里不作声。“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老师专门把其中的“藏”“找”“转”“闭”“看”“躲”这几个动词挑了出来,分析这类语文资源的价值。第一,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让整个情景变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在脑海中清晰浮现了青头和红头玩游戏的过程。作者如此丰富的想象,必定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童话故事中青头和红头玩游戏的场景正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情景。说明我们的想象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作者用词精妙,每一个动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没有重复,表现了红头和青头不一样的动作和姿态。用词及其精准,值得学习。第三个价值便在于用词的连贯性。作者用这几个动词之前,仔细研究了这些动词发生的先后顺序。比如,先向四面看了看,然后再躲了起来,符合我们的生活逻辑。因此,这也告诉我们,写作要具有真实性。这是老师所挖掘出的语文资源价值所在,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便可引导学生来分析这些价值,让同学们内化。
三、细化强化语文要素
细化和强化是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语文老师要更加细致地来表现语文要素,更加强烈地表现语文要素。简单来说,加深同学们脑海中语文要素的印象。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希望学生可以做到迁移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上文已经探讨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想象和联想。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们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聚焦文本中极具想象力的段落。聚焦的手段不同,这次采用学生复述的方式。学生自行复述作者笔下极具想象力的片段。如果学生遗忘了其中的某一个内容点,不妨添加上自己的想象。该环节的难度系数比较大,老师在旁可以通过问题提示指导,引导学生们复述这个过程。这是对文本重点的二次学习。最终,同学们要做到的就是迁移和运用。尝试模仿作者极富想象力的创作和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成语。同学们看到这些成语,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会想到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我们以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或者《去年的树》为例,设置两个主人公。我们也可以添加其他自己比较喜欢的角色。同学们的脑洞有多大,故事就有多丰富。创作完毕之后,同学们先自行朗读,看一看句子是否通顺,然后小组交流自己写完的故事。互相学习对方擅长的部分。
总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完成充分解读语文要素,聚焦语文资源这两个过程。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做好引导,将语文要素细化和强化,这是语文课堂开展的一个大致流程和方向。但最重要的还是“语文要素”这个关键词。
参考文献:
[1]靳云仙.紧扣重点,注重整合,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10):71-72.
[2]周靜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角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要素;教学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当分三步。首先,精准落实教材的语文要素。老师要做到精准解读。其次,找寻和语文要素相关的资源,将它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最后,通过实践环节来细化和强化语文要素。
一、全面解读语文要素
语文老师可以从单元导语、文本内容、语文园地三个模块出发,全面解读教材的语文要素。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会有意识地在教材的不同地方突出语文要素,想要得到全面完整的语文要素,就需要多思多想。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3单元时,我们先看到第3单元的导语部分,“纯粹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我们可以从导语中归纳出,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想象”。随后我们了解和本单元有关的文章。《去年的树》《那一定会更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这4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里面的情节十分丰富,表现了作者奇妙的想象力。文本又突出了“想象”这个语文要素。我们再来看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中,我们读到,“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独自旅行、一棵树也有自己的愿望……”语文园地里面的写作部分和童话创编相关。这是进一步要求同学们大胆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想象”。老师今后在构建语文活动中,可以多预留课堂时间,让同学们仔细想象、回顾文本里童话故事的场景和画面。此外,多诱导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老师提问,一只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那么我们今后又可以去哪些地方旅行呢?
二、精准聚焦语文资源
老师要精准聚焦语文文本中的语文资源,探索该类语文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语文老师要分清楚一篇文章中的重点,仔细挖掘这部分内容,将资源开发到最大化。这样才有“聚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节课时,老师聚焦到了以下语文资源:“那我先得藏,你来找。”红头说。“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闭上了眼。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丛里不作声。“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老师专门把其中的“藏”“找”“转”“闭”“看”“躲”这几个动词挑了出来,分析这类语文资源的价值。第一,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让整个情景变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在脑海中清晰浮现了青头和红头玩游戏的过程。作者如此丰富的想象,必定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童话故事中青头和红头玩游戏的场景正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情景。说明我们的想象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作者用词精妙,每一个动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没有重复,表现了红头和青头不一样的动作和姿态。用词及其精准,值得学习。第三个价值便在于用词的连贯性。作者用这几个动词之前,仔细研究了这些动词发生的先后顺序。比如,先向四面看了看,然后再躲了起来,符合我们的生活逻辑。因此,这也告诉我们,写作要具有真实性。这是老师所挖掘出的语文资源价值所在,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便可引导学生来分析这些价值,让同学们内化。
三、细化强化语文要素
细化和强化是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语文老师要更加细致地来表现语文要素,更加强烈地表现语文要素。简单来说,加深同学们脑海中语文要素的印象。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希望学生可以做到迁移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上文已经探讨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想象和联想。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们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聚焦文本中极具想象力的段落。聚焦的手段不同,这次采用学生复述的方式。学生自行复述作者笔下极具想象力的片段。如果学生遗忘了其中的某一个内容点,不妨添加上自己的想象。该环节的难度系数比较大,老师在旁可以通过问题提示指导,引导学生们复述这个过程。这是对文本重点的二次学习。最终,同学们要做到的就是迁移和运用。尝试模仿作者极富想象力的创作和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成语。同学们看到这些成语,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会想到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我们以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或者《去年的树》为例,设置两个主人公。我们也可以添加其他自己比较喜欢的角色。同学们的脑洞有多大,故事就有多丰富。创作完毕之后,同学们先自行朗读,看一看句子是否通顺,然后小组交流自己写完的故事。互相学习对方擅长的部分。
总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完成充分解读语文要素,聚焦语文资源这两个过程。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做好引导,将语文要素细化和强化,这是语文课堂开展的一个大致流程和方向。但最重要的还是“语文要素”这个关键词。
参考文献:
[1]靳云仙.紧扣重点,注重整合,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10):71-72.
[2]周靜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角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