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峡移民政策构建稳定和谐社会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水利工程,其百万移民特别是近20万外迁移民的安置问题一直备受全国关注、世界瞩目。三峡移民的安置是影响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隐患也在移民。根据规划,三峡工程蓄水175米时,最终移民将达120多万。三峡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十多年来,那些默默无闻而又为工程建设作出牺牲的移民们,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迁出了世世代代的居住地,为二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移民搬迁第一步“搬得出”的目标已经圆满完成,但要达到人人都“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十几年已经过去,三峡工程也已经建成投产,但那些背井离乡的移民们至今又生活得怎样呢?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是否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本人结合创业服务年活动,就此深入我市移民安置地开展了调研,认为规范落实三峡移民政策是促进移民安置地稳定和谐的关键。
  
  一、基本情况
  
  在三峡百万大移民中,有3。6万人是属于自主外迁的移民,自主外迁在江西省的有734人,其中赣州市有689人,占全省的94%。特别是信丰:龙南、全南三县,有三峡自主外迁移民626人,分别占全省的85%、全市的91%。 我市自主外迁移民主要来自湖北省秭归县的三峡库区,最早于2002年开始迁入。由于我市是全国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列全国农产品品牌之首,特别是信丰县,素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称。自2002年初开始,陆续有三峡群众与该县小河、古陂、崇仙等乡镇联系,要求迁入该县安家落户,种植脐橙。湖北省秭归县的王琼、王瑶俩兄弟在信丰县多次实地考察后,于2002年率先在该县小河镇落户,并在该镇大江村租用山地建果园种植脐橙。在他们的引导和带动下,陆续有其他的三峡移民自主选择搬迁到该县落户。由于我市有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条件,成熟的脐橙种植技术、完善的脐橙产业扶持政策和优良的脐橙产业发展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三峡移民选择在我市落户。目前,全市自主外迁的三峡移民共有689人,其中:自主外迁664人,新增25人。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信丰、龙南、全南、兴国、石城、会昌、赣县、南康、章贡区等9个县(市、区),其中分布在信丰、龙南、全南三县的自主外迁移民有626人(新增19人),占我市自主外迁移民总数的91%。自主外迁移民在信丰县落户的最多,有133户329人,占迁入我市总人数的48%,居全省接收三峡自主外迁移民县(市、区)的首位。他们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小河镇、古陂镇、铁石口镇、西牛镇和崇仙乡等5个乡镇,特别是落户小河镇的三峡移民又居该县之首,达95户219人;其次是龙南县,有移民153人,占22%;再次是全南县,有144人,占2l%。这些三峡移民迁入后,主要以种植脐橙为主,为我市脐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移民安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反映,我市外迁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大部分移民能在安置地安居乐业。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外迁移民安置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不利于移民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置地的长治久安。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民宅基地、生产资料没有落实。调研反映,自主迁入我市的三峡移民大部分没有自己的宅基地和生产资料,当地只承认移民户口,没有给移民划分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移民基本上都是在承包了30—50年期的果业基地上从事生产劳动,并在果业基地上搭建的房子里居住生活。正如当地农民所说,移民30—50年的承包期到期后,移民种的地还是当地农民的。没有给移民划分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的原因是,当年接受安置移民的所在乡镇政府与移民在签订《三峡库区秭归县农村移民投亲靠友安置合同书》中约定:移民来安置地政府一次性领走安置费和建房补助费,由移民自主解决宅基地和土地问题,不再要求安置地政府来安置。移民来到安置地后,当地政府及时将迁出地政府拨给每人的一次性生产安置费、搬迁费、生活过度费等全额发放给了移民,移民户不再要求安置地政府用土地的形式来安置,吃住在果园。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移民返迁造成了隐患。
  2、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简易落后。由于最初自主迁入我市的三峡移民人数少,导致当时安置区架设的水、电设施较为简易,道路多为简易路。随着自主迁入移民人数的增加和生产的不断发展,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三峡移民生产和生活需要。较为突出的是三峡移民的出行问题,如信丰县小河镇大江村、联群村、古陂镇余村村等三峡移民安置点都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特别是古陂镇余村村长达8公里的路况较差,加上电力不足,严重影响了移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3、移民产业增收渠道单一。落户我市的三峡移民大多以租赁山地种植脐橙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加强移民在果树种植、果品营销、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要在扶持好脐橙种植的同时,引导三峡移民拓宽其他增收渠道,不断引进改良新品种,引进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拓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他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4、基本生活保障条件较差。一是生活用水困难。由于三峡移民大多居住偏僻,他们的用水基本是自家钻的水井,水井质量标准很低,每逢干旱时节,生活用水很难保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成了移民的迫切要求,他们多次反映能不能帮助解决自来水的安装问题;二是抗风险能力较差。因为移民主要依靠出售果品为生,若遇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则难以应对,如2008年春节期间的冰冻灾害就给移民造成了较大损失,加上本身资金的短缺,少数移民连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
  5、移民“空挂户”比例较大。在我市689人移民中有154人长期不在安置地生产生活。这些移民由于个人因素,当初为了多领取政府补助,以开发果业为名,随他人一起将全家户口迁入我市一些乡镇,但这些移民户却未在安置地生产生活,有的甚至已难以联系,成了户口藏在口袋里的“口袋移民户”。
  还有就是安置工作不够规范、执行移民政策有所偏差、移民缺乏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劳动技能单一、语言沟通障碍等等,使移民丧失在安置地生活下去的信心,造成一定的空挂户和上访户。 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三峡移民在生活上不能安定、生产上不能增收,很可能引发已落户的三峡移民返迁,甚至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如何使移民安心定居安置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对策建议
  
  1、把自主外迁移民纳入大 移民范畴规范管理
  一要加强移民安置的组织领导。三峡自主外迁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影响力大。为确保三峡自主外迁移民在安置地“稳得住、能致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三峡自主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性,把移民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做好各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建立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抓紧解决,努力将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要规范移民管理政策。移民迁入地各级政府特别是所在乡镇政府要健全工作机构,保证有专门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同时要协调移民迁出地政府规范对移民的拆房政策、收地政策、注销移民户口和规范一切补偿政策等,切实规范对自主外迁移民的管理。
  三要切实保障移民权益。各级党政应牢固树立“三峡移民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切实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抓好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工作。要教育引导当地群众正确处理与三峡移民的关系,使移民真正感受到“离乡有乡亲”。同时要把三峡自主外迁移民纳入移民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为他们创造宽松、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特别是要在为移民办理户口、选择安置地和发展产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和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2、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解决移民实际问题
  一要一次性解决移民宅基地和生产资料问题。争取国家支持,统筹有关资金,尽早解决移民宅基地和生产资料问题,按每户100平米、每人2亩山地的标准,由政府解决移民宅基地征地和山地问题。
  二要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建设移民新村。有条件的乡镇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移民自建”等方式建设移民新村,使移民新村和谐、统一、整齐。
  三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解决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已成为三峡移民的迫切要求,将移民安置点纳入扶贫重点村及新农村建设点统一组织实施,重点解决移民行路、用水和用电难题。
  
  3、落实政策,规范移民后期扶持
  一要落实后扶政策。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已落户的三峡移民要进行系统摸底统计,核定登记,符合登记条件的自主外迁移民应全部享受国家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从2006年7月1日起,纳入扶持范围,扶持20年,直补资金要全部纳入惠农资金“一卡通”及时全额发放。
  二要扶持移民创业。要把三峡移民的脐橙种植纳入当地果业产业规划,在政策上做到与当地果农一视同仁,在技术上做到倾力支持。积极组织三峡移民参加当地果业技术培训,并主动与三峡移民交流种果技术,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资金信贷、产中服务、产品销售等问题。
  三要纳入社区管理。为落实移民民主权益,要将移民纳入社区统一管理,保证移民在选民登记等政治生活方面的平等。符合条件的移民要推荐参加人大代表等的选举,真正让移民融人到当地群众之中,确保自主外迁移民稳定发展。
其他文献
万载县地处赣西北边陲。辖16个乡镇、一个街道,总人口50万,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全县有近一半的乡、镇座落在山区、半山区,有4万余人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及地质灾害区,生产、生活极为不便,面临着“耕作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娶妻难’’等“六大难”,生活处于贫困、半贫困状态,一些地方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生命财产也得不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为了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我
期刊
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截至2009年底,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筹集资金累计9亿多元,捐建900多所春蕾学校,资助200多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春蕾计划”是一项旨在帮助因生活贫困而辍学或濒临辍学的女童重返校园接受学校教育的爱心工程。1989年,“春蕾计划”在全国妇联领导下启动,20年来“春蕾计划”已经成为我国公益组织促进女童教育发展的成功范例。  在“春蕾计划”帮
期刊
2010年3月24日,赣鄱大地春寒料峭、春雨绵绵,但鄱阳湖畔星子县山江湖宾馆会议室内却春意盎然,气氛热烈,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正在这里召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座谈会。  思想在这里交汇、激情在这里凝聚。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思,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志豪和漆根顺与来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部分设区市、县扶贫和移民部门以及省办相关处室负责同志齐聚一堂,畅谈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思路,研讨生
期刊
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德政民生工程。  从2005年起,瑞金市实施“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五年来,紧紧围绕“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一批。致富一方”的任务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培训管理,创新培训转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输出效果。五年
期刊
安远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和经营健康产品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立足安远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协作社+农户”模式,从事加工橙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开展产业化扶贫,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访民情,立足安远谋发展  安远是—个地处赣南老区的农业山区县。近年来,该县围绕“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发展了以脐橙为主的扶贫产业35.6万亩。但地处安远北片的乡
期刊
全国扶贫协作首次办起“广交会”    全国扶贫协作领域的“广交会”——全国扶贫协作优势产业推介甓招商引资洽谈会11月18日到19日在南宁召开,这次会议是首次由政府出面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参与扶贫开发搭建直接交流、相互对接的服务平台。会议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出席会议。  此次洽谈会以产业对接为纽带,不仅使贫困地区
期刊
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牌楼下村委会牌楼村,全村现有760户、4230人,其中60%是从深山、库区搬迁出来的。搬迁前他们居住在一个又穷、又苦、又闭塞、又落后的地方,住的是土砖泥巴屋和茅草房,人均年收入不到700元。从2004至2007年,该村分四批进行了移民搬迁。现在村民们全部告别了破旧的房子,每家每户都住进了3层以上的新楼房,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如今的新牌楼村到处楼房林立:“远看像条街,近看像
期刊
一、移民工作现状    多年来,江西省分宜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好移民工作,移民机构建设不断增强,各项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后期扶持成效显著,维护了移民的根本利益,为安置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改善了安置区生产条件。通过兴修灌渠,建提、排灌站,修防护堤,改造中低产田,架设输电线路,解决了安置区灌溉难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帮助安置区群众增产增收。  二是改善了安置区生活条件。
期刊
A 回敬贵族小姐俄国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年)在成名之前,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年轻的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地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    B 职业习惯张员外有三个女儿,均已出嫁。大女婿是唱戏的,二女婿是写小说的,三
期刊
近年来,丰城市按照“生态丰城、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呈现出了经济提速、城乡变样、干群和谐、社会稳定的生动局面,基本实现了打造全省最好县市目标,全面奠定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2009年,全市GDP完成201.45亿元,增长17%,高出全省3.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20.87亿元,增长23.4%,高出全省9.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达12.9亿元,增长3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