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能力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使许多语文教师产生疑惑的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到底怎么设计?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疑惑,主要是对影响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认识不够。
1.影响目标设计的三个方面
目标的普遍性目标的普遍性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的语文教育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受普遍性目标的影响很大,因此,通常有这样一些固定的教学目标表述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精神"、"通过……学习……品质"等。目标的行为性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精确,具体,可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必须用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加以说明,如用"再认","背出","识别"等表示记忆方面的行为,用"复述""有自己的话表达"等表示理解性的行为等。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中的产物和结果,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一般不可能以明确的描述来预设,只能在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对话中产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它需要教师极大的智慧和极快的反应能力。
2.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要设计好语文教学目标,就要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做到以下五个结合。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设计上既要有抽象的教学目标,又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时,抽象和具体的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如《背影》的教学目标设计: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具体的),体会文中蕴含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抽象的)。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具体的),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抽象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抽象的目标能够使师生在教学中有更宽广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紧扣课文,为创造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切入点。二者是一种有机的互为补充的关系。即时目标和延时目标相结合所谓即时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延时目标是指关注学生课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例如《背影》的目标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蕴含的父亲的一般爱子之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此设计不仅注重课内,还联系了课外.其立足于学生的现在,又有利于学生将来学习的迁移和发展。
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预设性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前预设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它带有一定的规定性。但由于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而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善于及时根据教学和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要真正落实学生是主体、课程即经验等现代教育理念,就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关系,重视教学活动中生成性目标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相结合共同性目标是指为全体学生的学习预设的,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也能达到的目标;个性化目标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部分学生预设的。如《愚公移山》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有:能联系现实,说出自己学习《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后所受的启发。这样设计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又能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认识。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体现了基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顾及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系性目标和非逻辑性目标相结合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但也决无是毫无逻辑性毫无科学性的,语文课程结构是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体。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课程目标的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目标怎样体现和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又怎样体现和落实阶段目标;二是上下年级之间,前后单元之间,但愿内部之间(无论是以文本来组织单元还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总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这些都需要施教者再设计教学目标时做理性的、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因此,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非逻辑性虽已被大家认同,但其逻辑性体系性也应引起大家重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以上所谈的语文目标设计策略是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提出来的。
1.影响目标设计的三个方面
目标的普遍性目标的普遍性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的语文教育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受普遍性目标的影响很大,因此,通常有这样一些固定的教学目标表述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精神"、"通过……学习……品质"等。目标的行为性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精确,具体,可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必须用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加以说明,如用"再认","背出","识别"等表示记忆方面的行为,用"复述""有自己的话表达"等表示理解性的行为等。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中的产物和结果,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一般不可能以明确的描述来预设,只能在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对话中产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它需要教师极大的智慧和极快的反应能力。
2.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要设计好语文教学目标,就要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做到以下五个结合。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设计上既要有抽象的教学目标,又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时,抽象和具体的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如《背影》的教学目标设计: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具体的),体会文中蕴含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抽象的)。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具体的),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抽象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抽象的目标能够使师生在教学中有更宽广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紧扣课文,为创造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切入点。二者是一种有机的互为补充的关系。即时目标和延时目标相结合所谓即时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延时目标是指关注学生课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例如《背影》的目标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蕴含的父亲的一般爱子之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此设计不仅注重课内,还联系了课外.其立足于学生的现在,又有利于学生将来学习的迁移和发展。
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预设性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前预设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它带有一定的规定性。但由于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而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善于及时根据教学和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要真正落实学生是主体、课程即经验等现代教育理念,就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关系,重视教学活动中生成性目标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相结合共同性目标是指为全体学生的学习预设的,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也能达到的目标;个性化目标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部分学生预设的。如《愚公移山》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有:能联系现实,说出自己学习《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后所受的启发。这样设计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又能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认识。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体现了基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顾及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系性目标和非逻辑性目标相结合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但也决无是毫无逻辑性毫无科学性的,语文课程结构是科学性与非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体。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课程目标的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目标怎样体现和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又怎样体现和落实阶段目标;二是上下年级之间,前后单元之间,但愿内部之间(无论是以文本来组织单元还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总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这些都需要施教者再设计教学目标时做理性的、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因此,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非逻辑性虽已被大家认同,但其逻辑性体系性也应引起大家重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以上所谈的语文目标设计策略是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