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谣言的发展看网络舆论的演变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一起恶意网络谣言的分析发现,在网络谣言阶段中,网民舆论由于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而表现出“讽刺受害人”倾向;在谣言澄清阶段网民舆论开始向“同情受害者”转变,而网络印刻效应可以作为解释网络论坛舆论发生、转变的一种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谣言 网络舆论 网络印刻效应
  
  互联网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它把世界各地的电脑联结起来,而在于它把处于不同空间与时间、具有不同观点的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平等、更为开放的人际传播网络。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它的本质是参与、交流与相互影响。网络与传统媒介的金字塔型信息发布机制具有极大的差异。传统媒介的金字塔底部是为数众多的信息收集者,中间是信息的编辑者,而金字塔的顶端则是信息发布的最终把关人,传统媒介的信息发布具有实名性、封闭性、有序性、价值导向性等特点;而网络传播则具有匿名性、快捷性、开放性、无序性和爆发性等特点。
  网络传播的上述特点既有助于民意的自由表达,又可能成为滋生网络谣言的温床。所谓网络谣言是指:有人故意捏造的、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虚假消息。如今在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网络言论在网络论坛中出现,引起网民的大量关注与各种猜测,甚至在真相未明之前就会形成一些倾向性的论坛舆论,而这些倾向性的舆论非常值得研究者予以重视与探讨。舆论是社会上许多人的共同意见,而论坛舆论在本文中则是指:在网络论坛中形成的、大部分网民相对一致的看法与态度。①本研究以2009年发生的“艾滋女”事件为例,分析论坛网民舆论的演变过程。
  一、“艾滋女”事件回顾与谣言阶段划分
  2009年10月13日,有一名自称阎某的女子在其博客上公布了279名男性手机号码,称自己是一名小姐并且身染艾滋病,该博文还附上了不雅照片和视频。一时间该消息在网络上兴起了轩然大波,所谓的“性接触者号码”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各大论坛。各大论坛的网民对该事件既震惊又极感兴趣,导致该事件的点击率迅猛攀升,网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与态度。
  该事件很快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在舆论的重压下,现实生活中的阎某被迫在10月18日作了艾滋病检测以证明清白,并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河北当地公安局报案。纵观该谣言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将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9年10月13日该博客发表相关内容开始,到2009年10月23日保定市公安局发言人通报案件处理情况为止,在这一阶段中由于信息来源不明、事件真相模糊不清,所以可称之为网络谣言阶段;在第二阶段中由于该事件的真相基本明朗,造谣者的报复动机已经被揭露出来,所以可称之谣言澄清阶段。网民在上述两个发展阶段中都做了大量评价,尤其是在谣言澄清阶段,网民的评价热情高涨,所做评论的数量远远高于网络谣言阶段。仔细分析网民群体在这两个阶段中的舆论特征,可以从中发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舆论倾向嬗变趋势。
  二、抽样与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艾滋女谣言”发展历程中网民舆论的特征与变化,本文选取了某网站论坛作为收集网民反应的取样单位。该网站主营综合业务与社区,是国内知名的门户网站之一。之所以选取该网站论坛评论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它是与该网站新闻直接发生互动的论坛,尤其重要的是,该网站在谣言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将相关新闻整合在一起,专门设立方便的讨论区供网民发表意见。
  本文主要使用了内容分析法,首先综合考虑网民的评价内容与方式来设立基本的分析维度;然后对取样单位内所有的网民反应进行了内容分析;分析维度包括每个论坛的关注焦点、基本态度倾向、表达方式、评价标准、是否轻信等,因为有些反应形式相当简单,可能只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的投票,所以,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全维度的分析。
  三、网络谣言阶段的论坛舆论特征
  在网络谣言阶段共收集到网民的各类反应186条,其中讽刺“所谓嫖客”(即号码被公布者)活该的意见占主流(61.8%);其它反应依次为做与事件无关的广告(11.8%)、反思社会问题(9.7%)、同情号码被公布者(7.5%)、同情阎某(4.8%)、表达对艾滋病恐慌(1.6%)等等。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在网络谣言阶段中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网络评论较为理性,而大多数评论是以幸灾乐祸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出现,呈现出一种网络舆论一边倒的现象。②网民的典型留言有:“好得很!对待这些不要脸的臭男人就应该这样!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能健康的生活!”“一群倒霉的家伙。该!”甚至有的网民还说自己曾经打电话去寻问与求证,他们想知道,这些号码被公布者到底有没有和“艾滋女”发生关系,为什么会发生关系,以及他们是否真的得了艾滋病。
  这种一边倒的舆论无形中又一次侵犯了号码被公布者的隐私权,论坛网民们并不认真去考虑该事件的真假,虽然发文博客中的述说内容前后不统一、事情的真相本身值得怀疑,但是多数网民的潜在逻辑却是:之所以你的号码会被公开,肯定是因为做了坏事。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宛如一种网络印刻效应:网民每天会面对海量的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对网民具有先入为主的印刻式影响,网民往往倾向于相信他们首先获得的那类信息的真实性,并以这种非理性“真实性偏见”作为发出评论的信息基础。当然,网络印刻效应的发生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网民首次接触该类信息;第二是这类信息引起了信息接收者的强烈的情绪反应,例如恐惧、焦虑或者愤怒等。这种网络印刻效应的影响是较为稳定的,即使在谣言澄清阶段依然在某些网民心中根深蒂固。
  四、谣言澄清阶段的论坛舆论特征
  在谣言澄清阶段收集到的能够反映网民态度的回帖增加了近25倍。虽然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要长于网络谣言阶段,并且对于该主题的评论一直开放着,但考虑到该事件的热度在逐渐消退,所以,两个阶段依然具有比较的基础。
  在谣言澄清阶段中网民的态度并没有统一,反而是进一步分化:其中表达对阎某同情的评论占39.5%;表达对造谣者的痛斥(一些评论伴有情绪性的辱骂)、要求将之严惩的态度占36.2%;反思社会问题的评论占13.4%;此外,对阎某进行讽刺和批评的评论占5.3%;对号码被公开者进行讽刺、嘲弄的评论占5.1%等等。
  真相的公布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作用,谣言澄清后,网民的非理性舆论总体上转向了合理意见的表达,即同情受害者、斥责造谣者(合计占75.7%)。相对于网络谣言阶段中“幸灾乐祸”的舆论而言,谣言澄清阶段中舆论开始向“同情受害者、谴责造谣者”演变,说明一场近似疯狂的网络事件之后,分散于网络空间不同节点上的网民最终形成了良性的网络舆论倾向。
  但是,仍然有10.1%的网民在批评和嘲弄受害者(包括阎某与号码被公开者)。这部分网民可能持有这样的潜在逻辑:你之所以受害,是因为你不够洁身自爱。有网民留言说“同情归同情,但她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否则哪会有那么多的艳照出来啊,希望更多的女人能以此为戒吧!!!”“洁身自好,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好好做人。”从中不难发现,持这类观点的网民对阎某的评论主要依据传统道德对女性行为的严格要求,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阎某并不是一个完全无辜的受害人,也许是代表了一类“不洁身自好”的女性形象,他们对女性非婚性行为的愤怒比对造谣行为更加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3‰的人开始怀疑警方的辟谣是不真实的,但在网络谣言阶段,却几乎没有网民怀疑过“艾滋女事件”的真实性,从中可见网络印刻效应的影响力之大。
  结语
  从这起网络谣言事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论坛网民对该事件的各种反应,还获得了一个重要启示:现阶段的网络谣言,只要能撩动网民某些敏感的神经,很容易引起非理性情绪舆论的爆发。而真相的及时公布,可以发挥一定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导论坛网民的舆论转变。在该谣言前后两个阶段中,论坛舆论总体上发生了从情绪化向理性化、从盲目向理智的转变,但同时也折射出一些网民不同情弱者、不尊重他人隐私的不良心理倾向。此外,网络印刻效应的作用也令人深思,网络谣言传播会造成先入为主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再离奇的网络谣言也会有人相信的作用机制。
  【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C011)和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081106)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①时蓉华:《社会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②相喜伟,《网络舆论传播中群体极化的成因与对策》,《新闻界》,2009(5)
  (作者:王恩界,广西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晓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对甘肃东乡三个自然村寨的实地调查和笔者长期生活考察的基础上,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东乡地区传统文化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传播使一些地方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大众传播 民族文化 传统观念 文化融合    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信息传播的速度越快;而信息越闭塞的地方,经济发展越落后。  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运行被称
现今,很多所谓的医疗保健专家、学者、穿梭于各种各样的保健讲座,主题多是以回归自然、反省生活误区为切入点,现身说法,观点各异,使本来就保健知识就缺乏,消息闭塞的中老年朋友感到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旧的误区还没弄明白,新的误区又产生了。    误区之1 过分强调酸奶的营养    不知从何时起,酸奶被大家一致推崇,有时甚至把它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  从营养学角度讲,牛奶和酸奶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我国权威部
【摘要】农村集体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农村的社区生活整合、农民的文化认同、维持乡村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证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农村集体文化活动处于衰退的边缘,而广大农民对集体文化活动又存在着现实的憧憬和希望。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文化 农民自办文化 衰落与重建
摘要:通过对3部由中国学者主编的《体育史》进行分析,借鉴“全球史”与“区域史”等体育史学理论,归纳了当代中国体育史叙事的转向路径:由国别型“区域体育史”的书写,到时序型“全球体育史”的萌芽,再到专题型“全球体育史”的成熟。作为叙事策略,“全球体育史”与“区域体育史”在展现人类悠久的体育传统与丰富的地方特色领域各有长短,应相互借鉴。优秀的体育史叙事,应成功协调叙事中的“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中国
【摘要】本文通过对鲁东大学100名学生和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深圳大运会在高校的传播效果,并将普通城市的大学生和大运会举办地——深圳市的大学生对大运会的关注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造成关注度差别的原因。  【关键词】深圳大运会 大学生 传播效果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场上大学生运动员竞技角逐,赛场下350多名分别来自146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提供服务,这是大学生
【摘要】江西五套《目击者》是江西电视台唯一一档大型法治类电视栏目,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多年来收视率一直居于该频道首位。由于栏目所在的播出平台——江西五套定位为“中国最红的爱心传媒”,《目击者》也在品牌建构过程中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节目的制播之中,宣扬“人间有法,心中有情”。笔者根据针对《目击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的整理分析,探讨《目击者》品牌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目击者》 品牌化 问
王小翠,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长期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德育工作。2019年3月18日,受邀參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其执教的《学做家务活》获得河南省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地震中的父与子》获得河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能够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至高的荣誉!”全国学
【摘要】2010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日本第二季度GDP约为1.28 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的1.33 万亿美元。由此,日本媒体认为,日本向中国让出了它坚持了40多年的世界经济第二的位次。对于这则消息,中外主要媒体都相应做出了报道,但是报道角度及所处立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对这些报道进行比较,从报道的异同中总结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所拥有的优势及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摘要】电影广告,以电影及其衍生品为载体的广告形式慢慢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观影者在观看电影广告时会出现怎样的反应,电影广告究竟有怎样的广告效益和商业价值,人们对于电影广告的态度是怎样,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来观察观影者在观看电影广告时的反应,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更加直接的例证和依据。  【关键词】电影广告 广告效果 《关云长》     随着电影院线产业的发展,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为现代人放松娱乐的一种方
众所周知,教师是决定教育品质的关键。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直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始终存在着易进难出的问题,形成了事实上的“铁饭碗”“大锅饭”。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以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我国教师职业许可制度;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