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地理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着学生现在的成绩和以后的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地理科目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点。所以,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字】 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
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教学的内容过于庞杂,内容难度很大,同时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应该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堂的教学工作,在保证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课堂工作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中的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人地协调观的建立,有助于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我们需要优化我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自身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学习“干栏式建筑”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传统的课堂开展方式主要是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地理知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干栏式建筑的特点和分布区域。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我们可以让学生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1)干栏式建筑的特点;(2)干栏式建筑的分布区域;(3)干栏式建筑为什么采用下层架空建筑形式;(4)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见过类似的建筑吗?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去分析这种建筑的结构作用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围绕课堂的知识重点来进行学习和讲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触面也只是课本上狭窄的内容,对于课本知识的拓展和联想涉猎较少,对地理知识之间的联想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丰富,以辅助学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地形特征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在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学习进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这些知识来进行思维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比如可以运用一道探究题来进行教学:图中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简述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然后根据图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该国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海拔8000多米高峰,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实际的思考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思维。
三、注重课堂类比教学,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在学生看来,地理是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与实际的生活关系不大,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类比,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找到实际现象的地理理论依据,比如,南北半球的水流旋涡方向验证了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通过观察热水中水蒸气的运动方向,思考热力环流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探寻雨水的成因;通过观察热水的运动,找到海洋中海水的运动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类比,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地理中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地理知识来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不仅是老师要面对的一个挑战,也是学生所要面对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有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要善于在地理课堂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培养学生的各项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科目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项爱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地理教学,2017(4):41-42.
[2] 盛春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关键字】 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
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教学的内容过于庞杂,内容难度很大,同时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应该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堂的教学工作,在保证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课堂工作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中的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人地协调观的建立,有助于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我们需要优化我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自身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学习“干栏式建筑”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传统的课堂开展方式主要是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地理知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干栏式建筑的特点和分布区域。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我们可以让学生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1)干栏式建筑的特点;(2)干栏式建筑的分布区域;(3)干栏式建筑为什么采用下层架空建筑形式;(4)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见过类似的建筑吗?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去分析这种建筑的结构作用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围绕课堂的知识重点来进行学习和讲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触面也只是课本上狭窄的内容,对于课本知识的拓展和联想涉猎较少,对地理知识之间的联想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丰富,以辅助学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地形特征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在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学习进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这些知识来进行思维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比如可以运用一道探究题来进行教学:图中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简述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然后根据图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该国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海拔8000多米高峰,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实际的思考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思维。
三、注重课堂类比教学,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在学生看来,地理是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与实际的生活关系不大,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类比,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找到实际现象的地理理论依据,比如,南北半球的水流旋涡方向验证了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通过观察热水中水蒸气的运动方向,思考热力环流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探寻雨水的成因;通过观察热水的运动,找到海洋中海水的运动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类比,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地理中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地理知识来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不仅是老师要面对的一个挑战,也是学生所要面对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有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要善于在地理课堂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培养学生的各项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科目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项爱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地理教学,2017(4):41-42.
[2] 盛春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