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孩子缺乏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方法,数学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容易受认知原因的影响,造成独立审题困难。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四动法”调动起学生的感知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对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四动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82-01
《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现状
在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批改试卷及作业时,经常能看到一些非常简单的数学题目,学生多次做错。但是只要教师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再发给他们让他们订正,一会儿就能订正完,而且订正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静下心来思考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显露出来的却是学生审题能力的欠缺。所以只有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经过对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答题前都没有认真读题、审题。学生只是凭借平时的解题形式去解题,错误率当然高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常常只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急忙忙的动笔答题了,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搞错题目的要求。
因此,笔者采用“四动法”即“动口”“动眼”“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正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并对问题所含的信息进行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通过“四动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知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四动法”调动学生的感知觉的运用
(一)动口朗读,明确题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些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做到不漏字、不添字等;让学生习惯用手指着或用笔尖指着读题。这样一步一步、细细地读题,直到读通题为止。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够多,所以笔者提倡和语文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笔者邀请语文教师利用晨读时间,从读音、书写、该词的由来等方面为孩子们进行讲解。
(二)动眼观察,领会题意
低年级学生很容易没有把题目看完,没有注意到題目中的关键词,不注意细小的地方,按自我认知进行判断。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造成感知错误,从而产生消极作用。
要使学生对题目意思正确领会,需要他们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低年级题目多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动手操作是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在理解题意时,可以通过动手画一画,圈一圈等操作进行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读题的时候找出关键词、重要词,并且读的时候重点词重点读,因此让学生在读题时把关键词标记出来很是重要。
(四)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常用精练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少题目中还经常出现常识性的概念,某些字、词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决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审题的重点。例如常见的“一共”“还剩”“比……多”“比……少”等这类名词,由于本身是表示总数或差数的,“一共”用加法、求“剩”用减法等原因,一些学生形成一种见“共”“多”就加,见“剩”“少”就减的思维。其实这些名词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审题时,既要讲清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
四、“四动法”调动学生的感知觉运用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们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过程得到了优化,解题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一定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解题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在形成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去培养学生,并长期坚持。
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不管哪种类型的问题,都离不开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把“四动法”进行灵活应用。通过持久的审题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巧妙审题与解题的能力,优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四动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82-01
《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现状
在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批改试卷及作业时,经常能看到一些非常简单的数学题目,学生多次做错。但是只要教师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再发给他们让他们订正,一会儿就能订正完,而且订正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静下心来思考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显露出来的却是学生审题能力的欠缺。所以只有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经过对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答题前都没有认真读题、审题。学生只是凭借平时的解题形式去解题,错误率当然高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常常只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急忙忙的动笔答题了,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搞错题目的要求。
因此,笔者采用“四动法”即“动口”“动眼”“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正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并对问题所含的信息进行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通过“四动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知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四动法”调动学生的感知觉的运用
(一)动口朗读,明确题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些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做到不漏字、不添字等;让学生习惯用手指着或用笔尖指着读题。这样一步一步、细细地读题,直到读通题为止。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够多,所以笔者提倡和语文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笔者邀请语文教师利用晨读时间,从读音、书写、该词的由来等方面为孩子们进行讲解。
(二)动眼观察,领会题意
低年级学生很容易没有把题目看完,没有注意到題目中的关键词,不注意细小的地方,按自我认知进行判断。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造成感知错误,从而产生消极作用。
要使学生对题目意思正确领会,需要他们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低年级题目多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动手操作是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在理解题意时,可以通过动手画一画,圈一圈等操作进行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读题的时候找出关键词、重要词,并且读的时候重点词重点读,因此让学生在读题时把关键词标记出来很是重要。
(四)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常用精练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少题目中还经常出现常识性的概念,某些字、词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决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审题的重点。例如常见的“一共”“还剩”“比……多”“比……少”等这类名词,由于本身是表示总数或差数的,“一共”用加法、求“剩”用减法等原因,一些学生形成一种见“共”“多”就加,见“剩”“少”就减的思维。其实这些名词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审题时,既要讲清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
四、“四动法”调动学生的感知觉运用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们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过程得到了优化,解题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一定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解题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在形成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去培养学生,并长期坚持。
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不管哪种类型的问题,都离不开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把“四动法”进行灵活应用。通过持久的审题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巧妙审题与解题的能力,优化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