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情境而精彩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高效的,充实的。为此,教师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的关键处进行追问,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一、创设情境,抓住本质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望,让他们把熟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圆的面积》这节课,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何突破难点呢?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银幕上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头牛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低头吃草。画外音响起,这头牛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有多大?学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围是以木桩为圆心,以拴牛的绳子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时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牛吃草的范围,绿色的草地上闪现出一个以牛绳为半径,以木桩为圆心的黄色的圆。
  鲜活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深度追问,引导思考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并就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深度追问,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初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在银幕上呈现了一个由绿、黄两种颜色的半圆组成的圆,再将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四份并交叉地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像长方形,又不完全像,因为它的边是弧线。这时,银幕上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分为16份。教师重复上述过程,让学生比较。学生发现这次更接近长方形了。教师追问:按这个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学生一致认为,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以此为基础,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圆的半径、周长与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学生深入思考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使学生形象地看出了圆的半径就是拼得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根据上述关系,教师让学生自己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继续追问:既然能把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那么,能否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等面积的三角形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首先,用(n-1)个点,把圆平均分成n个小圆弧(n要大一些);然后,连接圆心与这(n-1)个点。将圆分成n个小扇形,当n不断增大时,小扇形越来越近似于一个小三角形,这个小三角形的高为圆的半径,底边为小圆弧,假设小圆弧的长为a,则圆内共有[2πra]个小扇形(小三角形)。
  在教师一步步的追问下,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讨论后,借用多种途径探究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实践应用,拓展视野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显示其价值和魅力。
  教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巩固所学知识,笔者让学生求一个盘子的面积。教师不出示任何条件,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求盘子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经过探究,提出应该知道盘子的半径。于是,教师顺理成章地告诉了学生这些条件,让学生继续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教师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难度系数不等的梯度练习。首先是最简单的:“已知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半径5米,求它的面积。”这道题只需要直接套用公式。其次是中等难度的:“已知圆形花坛周长314米,求它的面积。”这道题需要先根据花坛的周长计算出圆的半径,再套用公式计算,中间经过了求半径的过程。最后是一道难度较大的习题(课件上再次出示情境导入时的场景):“一只山羊被主人用5米长的绳子拴在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的木桩上,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山羊能否吃光所有的青草,要看它最大的活动范围与长方形院子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因为山羊被绳子拴在木桩上,所以它的最大活动范围是以木桩为圆心,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是解题的关键。这道题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究性练习。
  (作者单位:广水市武胜关镇杨家河教学点)
  实习编辑 孙爱蓉
其他文献
设计者罗斯爵士  一战时期,加拿大军队曾短暂装备罗斯Mark Ⅲ步枪。但因其自身问题及问题本身被夸大,很快退出现役。  罗斯步枪是以它的设计师查尔斯·罗斯爵士的名字来命名的。查尔斯·罗斯是位英国后裔,他可谓是一名最与众不同的武器设计者。罗斯11岁时他的父亲过世,此后罗斯继承了第9世Balnagown男爵的封号。罗斯在世时是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是英国最大的地主,拥有的地产达到366000英亩,雇佣
人教版修订教材,相对原实验教材来说,其编排内容的增与减,变与不变,一线教师需要学习、比较、揣摩和研究,做到理清脉络,正确把握,走实教材,有效教学。  一、全册内容的比较分析  修订教材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整体变化:  1.保留了“表内除法(一)(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四个单元的内容。  2.删去“解决问题”单元,将其中部分内容调整到“混合运算”单元;删去原综合与实践“剪一剪”和“有多重”内
丁琴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湖北名师。从教二十多年,形成了“朴实中彰显灵性,简约时催生智慧”的教学风格,四次获国家、省级教学比武奖,近四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再在学校见到丁琴,已经距记者第一次在潜江实小见她时隔近10年。  此次地点,变成了她刚加入的新家庭——丁琴喜欢用“家庭”来形容现在的这所民办学校——潜江市德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即智力)的核心,而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不易接受。  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现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从表象开始,逐步抽象  表象是连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善待每个独特的生命是开放式教学的灵魂。预留充裕的时间,创设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永葆耐心,放平心态,让每个学生参与立足文本的大众交流;陶醉于“局内人”的怡然自得,品尝“局外人”的理性审视。这些,是奏响开放式教学不可或缺的调子。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谈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珍视学生的“一亩三分地”——指向体验的独有  反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课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用日记的形式将其写下来,能培养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育才二小以此为突破口打造导师团队,把教师个人的优势整合成集体智慧,实现了课堂高效。以下展示的是一次团队共研的成果。  这次共研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布置课外实践调查。课内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一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学生选取了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一个独有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为探寻这一小单元的教学策略,专门组织了课例研讨活动。  一、教学片段与评析  (一)激趣引入: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上课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晚上几点睡觉?睡觉之前做些什么呢?  师:小芳是一个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在三年级就已学过平均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用不同的量来代表,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中重在对数据的分析,以学生现有知识“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又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以及一组数据的众数
一堂课的容量有限,经常有教师感到课程设计的内容难以取舍:要促成生长的点这么多,究竟如何做才能更有效?  笔者认为首要要解决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教学目标,是这节课师生共同要完成的任务指标,它是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参与的“岭上小语工作坊”本学期致力于“如何明确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在磨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引发了笔者对教学目标和设计二者间辩证关系的如上思考。那么,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诗化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由于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设意境,因而学生鉴赏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边城》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问题。  一、从命运诗化切入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主旋律。然而,鉴赏诗化小说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这个层面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深入开掘,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