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语言学科,该学科对学生母语能力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打好小学语文学科基础非常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有序进行,很多语文教师按照新课程培养要求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现状,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135
一、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和文化传承四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时人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语言实践差、学生学习主体性较差等。对此,为了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探索,从而有针对性的根据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二、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培养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现状分析
不管是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还是学科素养培养,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教学,要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应用中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现教学问题。本文认为不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很多教师在进行字词或语法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而是过于自信地看待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导致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解语言晦涩、教学方法单一且教学氛围枯燥,而这也将极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因无趣的课堂而丧失学习热情,渐渐产生厌学等心理。
第二,教学过于理论化,语言文字应用实践弱。很多教师急于求成,为了让学生很快的学到语文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较快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解释、语法词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活动,很多学生出现知识点遗忘快、无法正确在生活中应用语言等问题。这样的语文教学并未将实际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也并未向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实际价值,这将是极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也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
第三,学生课堂互动少,学生学习主体性较差。
受网络世界中的语言信息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影响,很多小学生过度沉迷于用虚拟世界的方式进行交流,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实际交际。因此不少小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出现频繁使用网络语等问题。而很多语文教师也并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且将语文课堂当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场地。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不满足新课改中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也是学生缺乏一定的锻炼机会。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性差,他们只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科知识和语言文字的主动思考,最终也是不利于其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的。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供趣味训练
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主体性较差等问题,教师可通过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更趣味的语文训练进行改善。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积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大重要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与成长。比如,教师可利用语言文字游戏、情景创设、故事表演、趣味竞赛、课文仿写续写等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充分引导更多的学生进入游戏活动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具有趣味性的课文时可采用故事表演等方式引到学生学生学习。比如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各小组将故事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注重语言应用,巩固教学成果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问,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也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师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就要注重语言的应用性。积极通过与实际联系进行知识点讲解和教学成果巩固。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注意融合生活实际,积极将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课堂中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听、说、读、写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中总结经验和巩固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或将写请假条、通告、对联等语言文字活动融入课程之中。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相关诗句后可教学生写对联,这样既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在对联学习和书写中学会对仗手法、学会应用拼音、词汇、语法等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彰显学生主体,加强课堂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将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围绕在学生主体这一核心周围。积极通过各种讨论活动、语言文字应用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力和实际探索能力。比如教师为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就可引导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交流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模式中深入理解后巩固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对话与交流中应用语言和语文知识。而教师在此可做引导或辅助作用,同时也可注意学生交流言语的规范性,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文字应用辅导。例如,教师在进行《少年闰土》这一课文讲解时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互动。比如教师可问学生“为什么长大后的闰土如此拘束”等与课文联系密切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小组讨论与思考。这样的做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加强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并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学科综合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教师需不断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语言文字、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探索并感知语文活动中的文化力量。而针对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低、语言应用差和主体性差等现状,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并通过教学方法丰富、语言实践活动和课堂互动交流等方式加以改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莫桂香.谈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J].华夏教师,2019,No.155,44-45.
[2]陈慕贞.实施“教学做合一”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v.16;No.84,34-37.
[3]王喜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C].宁夏大学,2019.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135
一、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和文化传承四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时人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语言实践差、学生学习主体性较差等。对此,为了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探索,从而有针对性的根据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二、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培养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现状分析
不管是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还是学科素养培养,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教学,要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应用中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现教学问题。本文认为不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很多教师在进行字词或语法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而是过于自信地看待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导致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解语言晦涩、教学方法单一且教学氛围枯燥,而这也将极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因无趣的课堂而丧失学习热情,渐渐产生厌学等心理。
第二,教学过于理论化,语言文字应用实践弱。很多教师急于求成,为了让学生很快的学到语文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较快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解释、语法词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活动,很多学生出现知识点遗忘快、无法正确在生活中应用语言等问题。这样的语文教学并未将实际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也并未向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实际价值,这将是极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也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
第三,学生课堂互动少,学生学习主体性较差。
受网络世界中的语言信息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影响,很多小学生过度沉迷于用虚拟世界的方式进行交流,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实际交际。因此不少小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出现频繁使用网络语等问题。而很多语文教师也并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且将语文课堂当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场地。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不满足新课改中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也是学生缺乏一定的锻炼机会。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性差,他们只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科知识和语言文字的主动思考,最终也是不利于其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的。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供趣味训练
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主体性较差等问题,教师可通过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更趣味的语文训练进行改善。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积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大重要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与成长。比如,教师可利用语言文字游戏、情景创设、故事表演、趣味竞赛、课文仿写续写等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充分引导更多的学生进入游戏活动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具有趣味性的课文时可采用故事表演等方式引到学生学生学习。比如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各小组将故事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注重语言应用,巩固教学成果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问,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也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师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就要注重语言的应用性。积极通过与实际联系进行知识点讲解和教学成果巩固。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注意融合生活实际,积极将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课堂中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听、说、读、写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中总结经验和巩固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或将写请假条、通告、对联等语言文字活动融入课程之中。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相关诗句后可教学生写对联,这样既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在对联学习和书写中学会对仗手法、学会应用拼音、词汇、语法等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彰显学生主体,加强课堂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将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围绕在学生主体这一核心周围。积极通过各种讨论活动、语言文字应用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力和实际探索能力。比如教师为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就可引导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交流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模式中深入理解后巩固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对话与交流中应用语言和语文知识。而教师在此可做引导或辅助作用,同时也可注意学生交流言语的规范性,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文字应用辅导。例如,教师在进行《少年闰土》这一课文讲解时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互动。比如教师可问学生“为什么长大后的闰土如此拘束”等与课文联系密切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小组讨论与思考。这样的做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加强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并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学科综合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教师需不断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语言文字、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探索并感知语文活动中的文化力量。而针对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低、语言应用差和主体性差等现状,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并通过教学方法丰富、语言实践活动和课堂互动交流等方式加以改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莫桂香.谈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J].华夏教师,2019,No.155,44-45.
[2]陈慕贞.实施“教学做合一”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v.16;No.84,34-37.
[3]王喜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C].宁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