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文物和一段尘封的历史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博物院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倡办于1956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华侨华人历史文物为主。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院。华侨博物院收藏着一批珍贵的南侨机工文物,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展示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怀和伟大贡献。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神州沦陷,生灵涂炭,激起了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国家的斗志。“南侨机工”就是千万回国抗战华侨群体之一。
  “南侨机工”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1938年10月,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当时国内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修理工,为了保证这条交通大动脉畅通无阻,1938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致电“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请求代为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解燃眉之急。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侨总会急祖国之所急,向全体南洋华侨发布通告,号召侨胞:“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藉吾辈之人力物力,一洗百年之奇耻;号召年轻机工回国服务,拯救生死存亡的中华民族。”(图一)通告发布后,仅短短半年,前后共有9批3200多名机工应征回国服务,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图二-图七)。南侨机工这支抗日战线的特种兵,驾驶着南洋华侨和世界各同盟国捐赠的汽车,满载着世界各国的援华物资和军火。无论隶属于国民党、共产党还是盟军,他们都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开赴祖国最需要的抗日战场。
  陈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一书中写道:“有一修机工在洋十年,每月收入坡币200余元。自甘牺牲,并招同伴十余人,带其全副机器前往。”为了回国,他们有的合弃优厚的待遇,有的惜别新婚的妻子,有的虚报年龄,有的女扮男装。他们当中,无论普通司机、修理工,还是富家子弟、工程师、大学生,均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勇赴国难。
  南侨机工是受过军训、穿军装而无军衔的运输兵,他们佩戴着南侨机工回国服务荣誉纪念章(图八,此章为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赠与参战的每位南侨机工的荣誉纪念章)战斗在滇缅公路上。工作中他们面对四道鬼门关:第一关是险路险情关。滇缅公路蜿蜒在横断山脉纵谷区,海拔500至3000多米,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险谷、深流,令人惊心动魄,满载军火物资的卡车行驶在如此险峻的路上,稍一不慎,便车毁人亡(图九、图十,机工将国际援华军火由滇缅公路运入中国再经贵州运入抗战前线)。第二关是雨水泥泞关。由于滇缅公路系突击建成。坑坑凹凹,雨季行车。满路泥泞,寸步难行。第三关是瘴疟疾病关。滇西至缅北一带,是世界上有名的“烟瘴之地”,蚊虫猖獗。瘴疟流行。一旦被染,性命难保。第四关是日机轰炸关。为了切断这条交通线,日寇飞机经常进行轰炸偷袭(图十一),机工与敌人斗智斗勇(图十二),勇敢坚强的南侨机工将生死置之度外,往返于滇缅公路上(图十三),夜以继日地抢抗战军事物资,成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滇缅公路这一抗战岁月中唯一的国际通道。正是因为有南侨机工这样的英雄群体英勇牺牲、顽强拼搏的壮举,才保证了这条的抗战“输血管”和“生命线”的畅通。
  正如《新华日报》1941年1月27日所报道的:“几乎每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
  新婚别,离别为救国
  马来西亚华侨刘瑞齐,1939年看到陈嘉庚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抗日的消息,当时新婚的刘瑞齐已有一间店铺、一辆卡车和千余颗橡胶树,但他想到“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毅然瞒着新婚妻子偷偷报名参加,直到体检合格批准也没敢告诉妻子实情。即将出发的前夜,他悄悄把写给妻子的告别信和结婚戒子放在桌子上,踏上归国的征程,回国集训后他被编入“华侨先锋大队”(图十四)。正当他开汽车在滇缅公路抢运关头,岳父从海外给他来信说,自从他不辞而别回国以来,其妻日夜思念,病已久已,望速回。看了家书,刘瑞齐流泪了,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只好擦干泪水,回信妻子“中国抗战一日未胜利,我就一日不能回去。”没想到这次新婚别离竟成了他与妻子的永别。妻子病危叫着他的名字离开了人世。而此时的刘瑞齐正在抗敌的运输线上。南侨机工这种公而忘私的爱国情操和牺牲精神,当载入民族英雄的史册。
  当代花木兰,女扮男装赴战场
  令人崇敬而为之悲悯的南侨机工李月美,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自幼接受当地华侨学校教育,对祖国怀有热爱和向往之情。在爱国侨领陈嘉庚抗日救国的感召下,她瞒着父母,穿上弟弟李锦荣(南桥机工)的衣服,以一个男儿的身份报名成功(图十五、图十六)。1939年在昆明经受军训后,李月美被分配到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战场上抢救伤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她吃苦爱劳的干劲和机智勇敢举动,谁都没有发现她是女扮男装。直到1940年她受伤住院人们才发现原来她是个女司机。当代花木兰李月美的事迹在报纸和华侨华人间传颂,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特题“巾帼英雄”四个大字赠送李月美作为永久纪念(可惜这面锦旗在文革被抄家至今下落不明)。住院一月康复的李月美,成为南侨机工的“白衣天使”,护理为国负伤的抗日将士,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李月美与幸存的南侨机工战友们,复员回到马来西亚,母亲见到当年不辞而别的女儿老泪纵横。
  李月美与战场上救她的南侨机工杨维铨结婚,后定居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李月美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希望她让孩子们回祖国读书。1965年李月美带着四个孩子回到了祖国。没想到,遇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她被扣上“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帽子,带着高帽游街示众,被拳打脚踢残酷迫害,1968年8月28日,这位忠心爱国、女扮男装回国抗战的南侨机工,双手紧握镰刀,把自己的脖子对着镰刀猛扑过去,李月美如此壮烈地用自己一腔热血,对“文革”的暴行进行了最后的反抗与控诉。她没有死在日寇的枪林弹雨中,却死在号称“最最革命”的同胞手里,如此悲惨的结局怎能不让人悲悼。   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战斗
  南侨机工程龙庆、方川如是1939年第5批回国参战的机工,被分配到重庆十八军团办事处,曾多次出色的完成驾新车送给新四军、运送物资、运送地下党员、民主人士、青年学生赴革命圣地延安的任务,并秘密捎带党组织从港澳及各地转发来的材料、文件、电台等。期间多少惊心动魄的经历,冲过一道道敌机轰炸扫射线、翻过一座座险峰奇路关,跨过一个个急流险滩卡,战胜一次次疟疾蛇蝎瘟……而多少战友被夺去了生命。幸存的车队每次到达延安,都受到边区军民的热情接待,冬天的延安滴水成冰,边区政府给华侨司机每人一件羊皮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一件羊皮袄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华侨的一片赤诚。为保卫祖国、打击侵略者的中国民主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十七、图十八)。
  与盟军共同御敌
  南侨机工殷华生,是1939年第4批回国机工,驾驶英产8吨大卡车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物资。1942年5月,日寇由缅甸入侵滇西,炸毁惠通桥,阻断甸缅公路,将数百辆卡车和南侨机工阻隔在怒江西岸。陷入敌手的机工大多惨遭杀害,只有少数机工泅江归队(图十九)。惠通桥炸毁后,部分南侨机工奉派编入中国远征军。殷华生等4名机工参加了盟军“美国陆军炮兵游动修理队”,与5名美国人全副武装穿梭在抗口战场上,为盟军修理各式大炮和机关枪,并数次参加阻击战,直到日寇投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侨机工隶属盟军指挥,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共同御敌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自费回国,甘为“编外机工”
  与众多南侨机工相比,泰国华侨蔡美光、文永丰的经历更为传奇,1939年20岁蔡美光。看到报纸新加坡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南侨机工回国服务。急需司机时,他便与同学文永丰自费去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当时的泰国在銮披汶高压统治下,华侨抗日救国活动不能公开。于是,掌握了驾驶技能的蔡美光,文永丰悄悄邀集了五位志同道合的华侨青年,于1939年8月3日离开曼谷,自费共赴硝烟弥漫的祖国参战,历经艰难的12天行程,终于抵达昆明。他们前往南侨机工第9批集训队要求加入集训,这支7人“编外南侨机工”经过三个月的技能训练,均以合格的成绩正式编入南侨机工各大队。1939至1945年,他们穿梭在抗战的运输线上,将一生中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
  南侨机工是爱国华侨的群体代表,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南侨机工与国内的机工并肩战斗,抢运国际援华军用物质45万吨,运送10万余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还在西南运输线上,抢修了上千辆军、民用车重新投入战斗。南侨机工对祖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是卓著的,影响是深远的,而牺牲也是巨大的。截止1945年抗战胜利,3200名南侨机工有1000多名为国捐躯,还有1000多名复员返回南洋,另有1000多名留在国内,继续为建设新中国服务。(图二十-二十四)
  1989年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参战50周年,国家在云南昆明西山公园修建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图二十五)。碑文写道:“他们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是对南侨机工丰功伟绩的最客观最公允的评价。
  (责任编辑:王征)
其他文献
折扇自明代开始兴起后,其制作和使用主要在南方,并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折扇的扇庄。到清代初期,折扇的使用逐渐传至北方地区,清代后期,折扇已开始成为百姓暑天纳凉的普通用具,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和地区出现专营折扇的扇庄,一些古玩店铺也都兼售。清末民国时期,一般城镇百货店铺都可买到折扇,且分多种档次。中高档折扇,其扇骨和扇面制作皆典雅考究,主要为社会上有身份地位者购用,也是文人和藏家纳凉把玩以及馈赠收藏的珍
期刊
曾几何时,拍场上满眼所见皆是看不懂的当代艺术,看不懂还不能直说,怕人笑话没“文化”,恐慌与艺术、市场脱了节,跟不上潮流。双耳听到的皆是动辄千万元的大货,花百十万买当代艺术作品,都不好意思开口。  不说有点名气的艺术家,就是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市场机会多多的。只要入得名牌美术院校,跟了一个有点名气的老师,还没毕业或者刚要毕业、刚刚毕业,作品立马可以送到拍场待价而沽。如果又碰巧有人买,作品就有了价格有了行
期刊
护书的用途  清代以前的官员上朝时使用的是“饬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载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备遗忘。笏板有用玉、象牙和竹木不同材料做成的,有大小之别。各朝代对官位的高低在笏板的使用上都有具体规定。笏板在《礼记》中已有纪录,大概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清代时,因为礼节和习俗的改变,“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满洲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马蹄袖
期刊
曾几何时,高歌猛进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上涨声如潮,只涨不跌成了艺术品投资的广告词,一个个投资神话在大众媒体渲染下飘进千家万户。  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梦想!  2010年后,在当代艺术的带领下,拍场上各个版块泡沫相继破灭,只涨不跌的神话和传说随风而逝。  中国市场春拍第一槌的香港苏富比,瓷杂板块较去年春拍的降幅近三分之一,超千万港币的瓷器仅七件。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千万元瓷器仅出现五件,北京拍场上仅两
期刊
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最严峻的调整。今春,行情稍缓,总体形势仍不乐观。本刊特邀中国书画鉴定专家杨丹霞先生点评舂拍书画拍卖中亮点佳作,以期给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于调整,有市场人士将之归结为资源枯竭。杨丹霞持不同观点:“说枯竭是不客观的,特别是古代书画,这两年行情刚刚有整体上升的迹象。市场中优秀作品并不少,一些资深藏家手里也有大量高品质的藏品。我想,今后拍卖行最大的竞争是服务,仅仅
期刊
三月起,纽约、香港、伦敦和北京、上海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充满着暖意,人气渐旺,竞买活跃。虽然亿元拍品缺位,但是,成交价、成交额、成变率均有所提升。  这股暖风非全球气候变化所赐。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超跌反弹是市场的铁律。身受调整之闲的人们,也重拾信心。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亿元往事  春拍是对拍卖行应对措施的一场考试。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和中国嘉德、北京减轩、北京荣宝、北京华
期刊
6月2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信息管理系统试点运行的公告。为进一步提升文物进出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发了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信息管理系统(下文简称“系统”),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系统的试点运行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3年8月31日止,为系统试点运行过渡期,经天津市、浙江省、广东省3地进出境的文物可通过系统进行申报、审核,亦可直接携带文物到
期刊
北朝始烧、延绵至今的磁州窑,是充满生机的艺术奇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磁州窑吸纳了大量的其他文化元素,同时也将其代表性的“白釉黑彩”艺术符号传播到大江南北,风靡海外。泰国古代陶瓷就与磁州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记述这种联系的有关资料却详略、内容不尽一致,纠结成一起“历史公案”。本文拟根据有关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磁州窑与泰国古代陶瓷的比对研究,对这起“历史公案”进行初步的解析。  有关文献资料与解读
期刊
刘墉(1720-1804),字崇如,号石庵、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仕途,后升任体仁阁大学士。他的传奇故事流传颇广,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更是家喻户晓,虽然未必可信,但他的人气却与日俱增,收藏他书法的人也多起来,因而鉴别其书法的真伪问题便显现出来。我在此简单谈一谈刘墉的书法及伪作情况,与喜欢刘墉书法的朋友交流,有不对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刘墉的书学渊源  刘墉
期刊
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有自己的梦想,长大后即使从事着完全不同的行业,梦想始终不曾远离,只是多数人选择将梦想珍藏而不愿再和现实较劲。马梅琴是一个执著的人,作为中国建设银行某部门副總经理的她,看似和艺术不沾边,但“八小时”之外的她,爱金融,也爱绘画,两者相互促进。从学绘画起,下班后、双休日以及各种假期,马梅琴常会在家中支起画板,践行着梦想。  1984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的马梅琴,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