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与北方乡间折扇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扇自明代开始兴起后,其制作和使用主要在南方,并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折扇的扇庄。到清代初期,折扇的使用逐渐传至北方地区,清代后期,折扇已开始成为百姓暑天纳凉的普通用具,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和地区出现专营折扇的扇庄,一些古玩店铺也都兼售。清末民国时期,一般城镇百货店铺都可买到折扇,且分多种档次。中高档折扇,其扇骨和扇面制作皆典雅考究,主要为社会上有身份地位者购用,也是文人和藏家纳凉把玩以及馈赠收藏的珍物,低档的折扇在当时统称“行货”,城镇集市和杂货店皆有出售,价格也低廉。还有一种更为廉价的就是乡间用扇,尽管扇面多是一些手工术版套色或半印半绘的图案花纹做装饰,佩因扇面多为平民百姓乐道的吉祥喜庆内容,而且价格也很低廉,所以很受乡间百姓喜欢。随着市场对低档折扇需求的不断增加,北方一些生产年画的村镇相继出现制作普通折扇的小作坊群,并逐渐形成加工制作规模,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菏泽的的红船口、阳谷的张秋镇都是北方木版年画和普通扇子的加工和生产地,其中,潍坊杨家埠借助其为当时北方重要的木版年画生产销售中心,在乡间折扇的产销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杨家埠祖先是于明朝末年由四川梓潼县迁移入潍的。梓潼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雕板中心,印刷业发达。杨氏祖先入潍的同时将雕版印刷技艺带到了杨家埠,之后将此技艺用到了年画生产方面,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逐渐使杨家埠发展到百余家以专门生产和销售木版年画为主的店群,至清末民国初,杨家埠的折扇生产制作也形成规模,产销量较大,成为杨家埠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以至在杨家埠当地流传这样的民谣:“刻板做案子,捎带糊扇子,年底挣个金蛋子”。
  杨家埠成为北方折扇的生产地,有多方面因素。一般年画产地至少在春季和秋季都可生产年画,即所称的“春版”和“秋版”年画。杨家埠则不一样,它的年画制作和生产时间都要受到行规的严格约束,这与其他产地有很大的不同。清代后期,杨家埠的年画生产已有了很大的规模,因市场和生产所需,由年画生产制作者自发组织成立了行业机构“画行”,并自愿接受“画行”的管理,直至解放以前,杨家埠所有的年画店铺还都按“画行”的行规来组织年画生产。“画行”规定,所有制作年画的店铺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的这一天统一“上案子”,到腊月初十“住案子”。这里所说的“案子”是指用来固定木刻印版、纸料和放置各种颜料,印制年画的案台;在统一生产和停产日期前后,由“行头“带人诸店监察,发现违规者,即按行规割断“夹子”绳,并处以罚款。这些行业之间所达成的约定,原为店铺间生产和销售上相互约束,让大家都有饭吃,但也使得店铺在生产时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客观上促使了杨家埠在其他农闲时间,只能另寻不受行规限制约束的扎风筝、糊扇子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其二,杨家埠杨氏祖先来自“川扇”盛产之地四川,从事折扇生产熟悉而简便易行。其三、生产折扇的纸张和毛竹等用料有保障。明清时期,山东半岛陆路和水陆交通发达,维坊地处山东半岛偏中,北临莱州湾,东望胶州湾。毛竹和纸张为南方主要货物,长期以来都是通过水路运至北方。胶、莱两湾港口历史悠久,历来为南北航运中转站,南北货物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胶州湾的金家口明清时期是山东半岛的重要口岸,其南来的船货中桐油、毛竹和纸张就为大宗。在清末时期,青岛女姑口港“亿亨”商号的每批南来货物里纸张和毛竹也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水路不仅能够满足北方对南货的需求,也为杨家埠生产年画和折扇以及高密、平度等地的年画制作用料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杨家埠木版印制的扇面体裁种类较多,主要为山水、花鸟、戏曲典故及新闻时事等年画中常表现的内容和题材,其中,以描绘历史典故和寓意祈福的内容较为丰富,如描绘周文王躬身亲访姜子牙询以政事,并拜其为相的历史典故的《渭水河》;在春节燃放爆竹嬉戏玩耍,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百子图》等。折扇中的花鸟图与年画中所见到的饱满、匀称的构图有所不同,出现了文人扇面画的构图和风格,这在杨家埠年画中不多见。在折扇印版中有一块表现河问府清军大操练的《操练图》,是杨家埠保留下来的描绘事实政治方面极为难得的木版画之一。尽管印版久历沧桑,面有糟朽,但从容尺之内木板上刻绘出的由近百个官兵组成的兵阵操练场面上,仍然能看出其雕工之精细。
  现发现的木刻扇面印版皆为线版,套色版尚未见到。印版尺寸一般长为30厘米,高12厘米,厚度2-3厘米,多为梨木的边皮料,很少见到精料版。由于取料原因,木板仅一面可用,现见的老印版实物中无一例外。从实物资料来看。其雕刻技法与年画印版一脉相承,但其雕版的精细度却明显高于杨家埠同时期的木版年画。
  杨家埠生产折扇始自何时,除了当地老艺人回忆和流传下来的民谣,未见文献记载,仅在当地征集的《柳燕迎春图》折扇印版中发现“丁未”年刻款。“丁未”是指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或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经对印版的比对研究,发现其皆为一种木料,刻工和版式也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明显出自同一艺人之手。同批印版中有一件《河间府操练图》,其内容是表现1905年清政府在河北河间府举行的一次清军大操练场面,该时事场面最早由河北武强刻印成年画。北方各年画存在着从风格到内容的相互影响和借鉴。甚至仿刻和翻版的风气和现象,这也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北方年画的一个明显特点。潍坊杨家埠作为同一个时期北方重要的年画生产和集散地,其年画不仅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也注重对东昌府和武强等地区年画的借鉴,扇面《河间府操练图》应为同一时期杨家埠仿刻版,由此推断《柳燕迎春图》等印版的刻制年代应为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也就是说,杨家埠折扇生产在清代后期已有了一定规模。
  随着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对旧中国的影响,石印以及其后胶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与普及,民间的木版印刷手工业因此受到极大冲击,那些最初只在大城市流行的各种时尚人物、逼真景物鲜艳活脱的花花绿绿印刷品,终于走进了乡村,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从此,以杨家埠为代表的盛极数百年的手工木版画印刷,在民间相继衰落,悄然匿迹。那些每年夏季在各地乡间走街串巷的卖扇子糊扇面的小贩的身影,如今也只留在古稀老人过去生活的记忆中。庆幸的是杨家埠人通过挖掘整理,基本又传承下来祖上所创的木版套印年画手工艺,同时,为他们祖先的勤劳致富生活深感自豪,时而传唱着这样一首泥土气息浓郁的生产歌谣:“刻板做案子,捎带糊扇子,年底挣个金蛋子”。
  (责任编辑:王征)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18日晨,一条新闻进入国人的视野:一方清代玉玺在法国艾德拍卖行(Artcurial Paris)以112.2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22.19万元)拍出,买家是位电话委托人。  这不是简单的资讯,玉玺也绝非普品。估价15万至20万欧元的玉玺是法国艾德亚洲艺术专场的重器,图录描述:“清乾隆‘御书房鉴藏宝’玉玺,高2厘米,长4.45厘米,宽3厘米,整体呈墨绿色,刻‘御书房鉴藏宝’六字。来
期刊
力量何也?答案很多。而就艺术而言,力量是永恒的快乐,是艺术表现的主题。自古至今贯通中西,人类就一直试图用某种或某些象征符号来表现它。在古代原始艺术中用它特有的力量——率真、质朴、夸张等表现形式来吸引和冲击着现代艺术家。而在古希腊则通过对人的理想化的表现,将人体变成力量的化身。面对充满力度的人体。我们能领略到生命运动给予我们的巨大满足。就现在艺术中我们具体到不同画种而言,正如以色彩、技法、构图及画家
期刊
越窑衰落的原因与时间  关于越窑衰落的原因,陈万里先生在1937年出版的《越器图录》中说:“……嗣后忠懿归宋,不复需要此巨量越器之贡进,加以赵宋诸帝,力戒奢侈,禁用金饰,恐怕越器就以这种情况而衰落下去。本来越器的大量生产,以及可以做到这样的精妙,是完全由于吴越王的促进,以后的衰落,又是完全受到政治的关系。而在应用方面,既然仅仅用之于进贡,不是普遍推行之于民众,自然整器之流落在人间的很少。”之所以得
期刊
泱泱瓷国,卓卓风华。瓷器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物质载体。东汉开始,它便沿着丝绸之路,向外扩散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唐代,瓷器贸易从陆路扩展到了海路。宋、元时期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要道。正是因为瓷器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  19世纪50年代起,日本、菲律宾、埃及等国沿海地区的古遗址中陆续出土一定数量的宋元瓷器。20世纪7
期刊
西藏唐卡艺术有着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7世纪至14世纪,后期从14世纪至20世纪。前期唐卡主要受外来艺术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外来艺术风貌,而后期则融入了西藏以及中原、蒙古等艺术元素,呈现出浓郁的西藏本土艺术特色。今春某拍卖公司推出的一幅13世纪绿度母唐卡就属于西藏前期的唐卡艺术珍品,展现了十分浓厚的印度一尼泊尔艺术风范,对于研究西藏早期唐卡艺术的风格与题材具有十
期刊
避讳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礼制,大约起源于周代。自秦始皇开始直到清末,避皇帝名讳贯穿整个封建皇权时期,称之为“国讳”。此外,人们在日常交往中还要避各种“私讳”,如祖讳、父讳等,但都不像避皇帝名讳那样具有普遍意义。今天,对于历代避讳制度的考察,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判断古代遗存如文献、碑版、书画及以文字为装饰器物年代的重要依据。值得指出的是,不同朝代乃至同一朝代的不同皇帝对于避讳
期刊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三件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为1985年4月青州市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  此墓出土的三件青花瓷器,一瓶、一盘、一碗,为墓葬中常见的器物组合,从胎、釉、造型、纹饰、青花的發色看,处处都表现出元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三件瓷器胎体均坚致细密,较为纯净,局部含有少量杂质,呈铁褐色小点状,胎体从口沿到底部由薄逐渐增厚,玉壶春瓶和碗尤其变化明显。其釉质莹润,白中闪青,口沿处非常薄
期刊
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有十余件清代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先收藏于北平文物陈列所,后来几经辗转,由南京博物院调拨给淮安市博物馆。这批官窑瓷器主要由康熙、雍正、乾隆朝生产,这正是清朝官窑陶瓷生产的顶峰时期,也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无论是造型、釉色、彩绘、制作工艺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  清康熙青花云鹤八卦瓷碗(图一)  此碗口径14.1厘米,底径5.5厘米,高7.2厘米。碗外壁腹中部绘一圈伏羲
期刊
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拔地通天的独特山势,成为王者与上天对话的地方。从部落酋长的巡狩、柴望到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祭泰山以告天地,是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大礼。《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故作为国家大典的泰山祭祀,为泰山遗留下众多的祭祀神灵的祭品、礼器,我们统称为“泰山祭器”。因这些礼器多是最高统治者所钦颁,所以它代表着当时物质生产及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无论是造型、色彩
期刊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6月30日结束,这场由山东博物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展览,引发了一股关注、了解、研究中国沉香文化的热潮。展览将香具、香料和用香场景同时展出,得到了故官博物院宫廷收藏、景德镇御窑瓷器以及一些高品质私家收藏的支持,展品涵盖了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类别,是中国第一个沉香文化艺术主题展览,也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展品最多、文物等级最高的沉香文化展。展览模式、展览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