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步骤。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育和践行好,就必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的认同,得到全社会主流群体的认可。此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效整合当前先进的价值观,从而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价值标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可,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构件:科学性;契合中国实际与传统;“外延”解释的合理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义;认同构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55-02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a当代中国社会的热词,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理念。其意义体现在:首先是成就中国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其次,还是当代社会运转的重要润滑剂,也是整合社会意识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认识其意义,以及创立认同所需要的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为我们当前的建设、当前的攻坚克难,起着灯塔的作用,成为我们的指引。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深,存在着误区。随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就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经过艰难探索,筚路蓝缕,终于开创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需要价值尺度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因为它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构件,从而使得这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理念价值的角度得到了回答。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其次,有效整合当前各种先进的价值观,使全中国思想更加统一,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个完善、健康的国家和社会,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经济上欣欣向荣、政治上稳定协调、社会上和谐协作、价值观念上自洽。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因为,人是精神性的动物,需要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需要有一个内核,就像是一串珍珠,如果没有绳子,就构不成项链。因此,要真正形成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就需要有能驾驭和调节各种价值的紧张与冲突、维持其合理价值观念的核心存在。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这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个人精神都需要一个内核,国家自然也是如此,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文化都会致力于建构和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价值理念纷纷进入中国,加之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急剧转型,利益结构复杂,这些都使得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复杂的特点,而多样化的價值观自然容易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和冲突。例如,虚无主义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相对主义等等,把世界看成是一片虚无,唯有金钱至上。这样会混淆是非,出现荣辱无别的情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之承担起了引领当代中国价值秩序建构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人们对多样性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对价值冲突进行消解,消除物质主义、虚无主義、相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能够使全社会人民都聚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上来,有效地管控社会价值分歧,避免思想独立和混乱,从而为中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保障。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各民族团结,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崛起、要强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文化的繁荣。文化是纽带、是血脉,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文化也被称为软实力。谁拥有先进的文化,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国际价值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其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竞争,是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的竞争。因此,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起来,使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一股推动前进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自身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一环。
通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证明每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共同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并且积极培育和践行这种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可为其成员提供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价值规矩,能够使成员们形成一种共识,一种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的共识,从而为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塑造其成员的观念,培育成员的共同体意识,使之产生一种感觉、感情和心理依赖。所谓感觉,就是这种共享的价值观念使得个人觉得是共同体的一员,使共同体成员之间产生亲近的感觉。所谓感情,就是指价值观使个人对共同体产生出一种亲近性、自我归属的感情,使自己对共同体产生一种亲情。所谓心理依赖,就是指价值观念能够对共同体的成员产生强烈的“吸附”性,让共同体成员觉得个人从属于共同体,由于分享了共同体的这些价值理念,从而使得个人对共同体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形成对共同体的强烈感情,以使自己更加认同这个共同体、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共同体。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要人民具有这种感觉、这种感情和这种心理依赖,从而使中国这个共同体更加具有凝聚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团结的共同体。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种认同意义,特别是对于完成“四个全面”建设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思想支撑作用,但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认可,需要一定的认同构件,只有满足了这些认同构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党心、国心的关键因素。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哪些认同构件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构件
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民心,需要其价值观具有科学架构和丰富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纲目”,其中的詳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人民群众真正地以其为价值准绳,需要夯实其自身的科学性内容。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和充实:一是必须继承和吸收世界上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要准确地反映当前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形势,并提供改变这种形势所需要的思想价值;三是能够解答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人生困惑、彷徨等。只有切实满足这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体现出科学性,成为鲜活的价值观。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民心,需要契合中国的实际和传统。中国自身的实际和传统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特别多的不同,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共生,强调集体意识,重视集体精神,但这与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责任”至上是不同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培育上,需要契合我们中国的传统和实际,强调我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强调家国情怀,强调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中国梦”;反对“个人至上”,反对个人超越国家。另外,要让人们明白,我们进行提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一种口号、一种宣传,不是一种无聊的说辞。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解读和阐释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其理论“外延”和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仅是短短的“三个提倡”,它还涉及对其中内容、隐含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解读。事实上,只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就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进行扩展的问题。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民心、深入到群众之中,消除外界的误解和曲解,就必须标示出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区别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把国家层面的价值放在首位,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首先肯定国家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与我国一直强调的集体主义思想相契合的。这就与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合法性”的讨论区别开来,因为西方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邪恶的存在,主张限制国家,形成小政府。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时应该注意的。
总之,要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的步骤是要明白其價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观提出的主要目的,只有明白了其意义和目的,才有可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但还需要我们厘清其认同构件,使之具有科学性、与中国现实和传统的契合性,同时廓清其他误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义;认同构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55-02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a当代中国社会的热词,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理念。其意义体现在:首先是成就中国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其次,还是当代社会运转的重要润滑剂,也是整合社会意识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认识其意义,以及创立认同所需要的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为我们当前的建设、当前的攻坚克难,起着灯塔的作用,成为我们的指引。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深,存在着误区。随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就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经过艰难探索,筚路蓝缕,终于开创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需要价值尺度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因为它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构件,从而使得这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理念价值的角度得到了回答。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其次,有效整合当前各种先进的价值观,使全中国思想更加统一,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个完善、健康的国家和社会,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经济上欣欣向荣、政治上稳定协调、社会上和谐协作、价值观念上自洽。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因为,人是精神性的动物,需要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需要有一个内核,就像是一串珍珠,如果没有绳子,就构不成项链。因此,要真正形成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就需要有能驾驭和调节各种价值的紧张与冲突、维持其合理价值观念的核心存在。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这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个人精神都需要一个内核,国家自然也是如此,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文化都会致力于建构和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价值理念纷纷进入中国,加之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急剧转型,利益结构复杂,这些都使得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复杂的特点,而多样化的價值观自然容易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和冲突。例如,虚无主义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相对主义等等,把世界看成是一片虚无,唯有金钱至上。这样会混淆是非,出现荣辱无别的情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之承担起了引领当代中国价值秩序建构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人们对多样性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对价值冲突进行消解,消除物质主义、虚无主義、相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能够使全社会人民都聚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上来,有效地管控社会价值分歧,避免思想独立和混乱,从而为中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保障。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各民族团结,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崛起、要强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文化的繁荣。文化是纽带、是血脉,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文化也被称为软实力。谁拥有先进的文化,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国际价值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其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竞争,是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的竞争。因此,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起来,使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一股推动前进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自身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一环。
通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证明每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共同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并且积极培育和践行这种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可为其成员提供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价值规矩,能够使成员们形成一种共识,一种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的共识,从而为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塑造其成员的观念,培育成员的共同体意识,使之产生一种感觉、感情和心理依赖。所谓感觉,就是这种共享的价值观念使得个人觉得是共同体的一员,使共同体成员之间产生亲近的感觉。所谓感情,就是指价值观使个人对共同体产生出一种亲近性、自我归属的感情,使自己对共同体产生一种亲情。所谓心理依赖,就是指价值观念能够对共同体的成员产生强烈的“吸附”性,让共同体成员觉得个人从属于共同体,由于分享了共同体的这些价值理念,从而使得个人对共同体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形成对共同体的强烈感情,以使自己更加认同这个共同体、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共同体。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要人民具有这种感觉、这种感情和这种心理依赖,从而使中国这个共同体更加具有凝聚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团结的共同体。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种认同意义,特别是对于完成“四个全面”建设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思想支撑作用,但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认可,需要一定的认同构件,只有满足了这些认同构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党心、国心的关键因素。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哪些认同构件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构件
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民心,需要其价值观具有科学架构和丰富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纲目”,其中的詳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人民群众真正地以其为价值准绳,需要夯实其自身的科学性内容。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和充实:一是必须继承和吸收世界上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要准确地反映当前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形势,并提供改变这种形势所需要的思想价值;三是能够解答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人生困惑、彷徨等。只有切实满足这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体现出科学性,成为鲜活的价值观。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民心,需要契合中国的实际和传统。中国自身的实际和传统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特别多的不同,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共生,强调集体意识,重视集体精神,但这与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责任”至上是不同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培育上,需要契合我们中国的传统和实际,强调我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强调家国情怀,强调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中国梦”;反对“个人至上”,反对个人超越国家。另外,要让人们明白,我们进行提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一种口号、一种宣传,不是一种无聊的说辞。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解读和阐释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其理论“外延”和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仅是短短的“三个提倡”,它还涉及对其中内容、隐含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解读。事实上,只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就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进行扩展的问题。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民心、深入到群众之中,消除外界的误解和曲解,就必须标示出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区别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把国家层面的价值放在首位,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首先肯定国家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与我国一直强调的集体主义思想相契合的。这就与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合法性”的讨论区别开来,因为西方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邪恶的存在,主张限制国家,形成小政府。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时应该注意的。
总之,要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的步骤是要明白其價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观提出的主要目的,只有明白了其意义和目的,才有可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但还需要我们厘清其认同构件,使之具有科学性、与中国现实和传统的契合性,同时廓清其他误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