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丰富的情感,敏感的心灵,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当必备的,也是我多年来教育学生的一个目标。然而随着我教学时间的增加,我发觉现在的学生似乎更不易动情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似乎越来越冷漠。记得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我为学生朗读了《担子》《父亲挑书》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为学生找来了《疯娘》,每当读到这些文章时,我总是忍不住流下眼泪,甚至需要中途停顿来缓和情绪,但当我抬头看看时,他们的表情中除个别人稍有动容外,其余皆反应平平。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有些失落,我只觉得,现在的孩子内心冷漠、自私、无情,太不易被感动了。但很快我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记得那是在初三的下学期,我在无意当中回班级巡视,结果发现班级学生哭得是一塌糊涂,连平时最淘气的学生眼睛也是红红的。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打听以后才知道,原来班级有一位同学想要进职高读书,因为舍不得同学所以他们才如此难过的痛哭流涕呀!看到此情此景我明白了,之所以听到《担子》《父亲挑书》学生不落泪,是因为一则,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都年轻,且大多家境殷实,因此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均觉得理所当然,司空见惯;二则文中的父亲形象必竟离自己太远,所以学生的情感自然难以共鸣。而我却因为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因为供我和弟弟读书而历尽艰辛,20年来没舍得买一件新衣,看到父亲一天天老去而产生了移情作用,所以才会泪流满面,满心酸楚。由此我也知道了,不是学生不善感,没感情,而是我在教学时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学生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如果没有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作基础,那么一切教育活动都仅能成为空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试图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结果真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记得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上,我曾执教了一节《父亲的期望》当分析到文中的父亲为女儿所做一切时,我动情的说到:“其实天下的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我的父亲为我们姐弟所做的一切就令我终生铭记不忘,那么身为子女的你是否体会到了父母亲对你的这份深情呢?你的父母曾为你做过哪些饱含着爱的事情呢?你能不能为大家讲一讲。”听到我的问题后,学生稍微沉思了一下,就有学生站起来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不知是情境的设置得当,还是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讲着讲着学生竟呜呜的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现在觉得我的父母真不容易,他们那么爱我,我却不懂事,学习也不刻苦,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那样,我才能对得起父母对我的爱。”听着学生动情的叙述,看着其它学生的庄重表情,我真正感受到:只有关注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还有一次,我教学旧教材中的一篇说明文《蜘蛛》,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并勾画出说明蜘蛛的特征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之后还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结构和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虽然对于文中讲到的有关蜘蛛特点及说明文的结构学生能够了解,但显然学生对此项内容并不感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沉闷。而到了第二个班级时,我在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了蜘蛛的某些特征后,又进一步问道:“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蜘蛛,对它也有一些了解,那么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情况外,你对它是否有更多的了解呢?结果有一个女同学马上站起来讲到:“我曾摸过蛛网,我发现那些很长的当作支架的蛛丝比其它织网的蛛丝要结实,当我摸那蛛网的时候,我觉得蛛丝的纬线很粘,经线不粘。”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位女同学话音刚落,其它同学也纷纷举起手来,讲起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蜘蛛的相关知识。看着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的表情,我知道这节课上的要比上节课成功的多。而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各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老师学生都有充分的认识。但教学内容若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必会使语文教学陷入让学生厌恶的尴尬局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文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学到语文,这样语文教学也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
其他文献
所谓“想象”就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教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作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也是如此,开讲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  众多实践告诉我,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大妙。”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出先声夺人的导语?如何使课堂导语情思飞扬,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情境导入法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时觉亲。”作为教师只有把
期刊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中学语文教师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阅读教学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兴趣不够浓厚。  阅读是读者语言、心理、文化综合反映的过程。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而这一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进必要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生命的促进者转化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生命的发展,因此“教书”不是教师的目的,“育人”、“成全生命”才是目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更应成为生命的缔造者。在根本上,教师关注的不应该单是知识,而应该是个体生命。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决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现在多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虽然也说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是实际上,我们有多少教师在备课时了解过学生呢
期刊
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通过教师巧妙的课堂设计,愉快教学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语文的学习志趣,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从学科特点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重要性学生从小就得到灌输,我之所以说“综合性较强”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到语文知识以外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
期刊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融入素质教育谈些认识。  一、将思想素质的培养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根据中学数学原则,教学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中可结合古今成就,自然渗透
期刊
学生一上初中,我询问了他们在小学时是如何学古诗的,学生们无不说:读完了背,老师把诗意抄在黑板上。经过上初中第一首诗的学习我就发现他们学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我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学诗的方式方法。  第一步:朗读。  朗读是学诗的开端。我尝试不给范读,让学生自己读,可能开始有人读音不准,断句有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大家互相听读,对于有差别的地方,就会互相探讨、纠正。  第二步:
期刊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的简称,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的高效发展。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等特点。一般模式可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和达标测评。  事实证明,高效课堂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
期刊
一、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师最佳知识结构的主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整个语言系统的具体理论,同时具有这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只有在语言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及较好的功底,才能“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争取先让自己有“一桶水”,然后才能有能力给于学生“一碗水”。  二、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期刊
一、规范学习习惯自觉发展  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手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书写端正,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不马虎了事,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形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