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准化工作优化了棉花产业链每一个环节,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在夏津县由产棉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的过程中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夏津县;标准化;棉花产业
山东省夏津县是全国闻名的棉乡,素有“银夏津”之称。全县83万亩耕地,植棉面积65万亩,50万人口中有20多万人从事棉花生产经营,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棉花出口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百强县。植棉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棉花产业已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以往种植技术过于传统,产量和效益难以进一步提升,加之2006年后棉花产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家棉花、棉纺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夏津的棉花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为进一步做大棉花产业,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山东省夏津县于2007全面启动棉花产业标准化工作,优化棉花产业链,形成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建成国家级优质棉标准化示范区,由产棉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夏津县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产业经济的技术支撑作用,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该县围绕棉花产业这一支柱产业,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健全棉花农业标准体系,逐步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向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试验示范区迈进,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品牌农产品,推进涉棉企业产品的认证工作。全县到2011年5月,棉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达到6个,涉棉产品达到3大类,相关已认证企业65个。
一、促进执行现有标准与制定地方标准相结合。
夏津县质监局在要求企业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在龙头企业中挖潜力、找亮点,对于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积极帮助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技术标准,以特色创品牌,向技术要效益。今年,夏津县质监局与山东鑫秋种业有限公司共同编写《麦棉套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两项标准,这两项标准已列入第二批山东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
二、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原料生产的标准相结合。
夏津县局主动“贴近大企业,服务产业化”,为加工型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生产基地和技术服务,确保农产品按技术标准生产,如协助鑫秋种业公司建立21500亩的棉花繁育基地,从源头上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促进龙头企业与职能部门共同推广农业标准相结合。
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工作中,夏津县质监局摆正服务位置,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驻村指导、技术培训、办示范点、印发资料、编制技术规程等方式,向农民宣传、传授、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促进实施标准化与企业创精品名牌相结合。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使企业的产品上档升级,山东鑫秋种业有限公司的“鑫秋”牌棉种获得中国名牌的荣誉称号,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对企业的积极引导与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相结合。
在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加工的同时,质监部门又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全程质量管理的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质量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动手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县质监局、县工商局等各有关部门主动出击,配合农业生产,开展农资打假来保护农民,引导消费。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工作,着力构建重点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围绕棉花产品加工等行业,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分类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到2011年全县涉棉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在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重要产品全面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展壮大了一批棉花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行业发展。一通过推行标准化工作培育了名牌企业。加强引导,鼓励竞争,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对机制新、业绩好、有竞争实力和发展前途的企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其率先发展,发挥产业龙头作用。二通过推行标准化工作打造了名牌产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通过优化棉花品种,改进加工工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措施,努力提升产品质量,轧优质棉、纺高支纱、织精品布,不断提高夏津棉花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涉棉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产业的质量水平,推动区域名牌的培育,促进产业整体提升,进而达到增加产业无形资产的目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夏津县现有棉籽油生产厂家79家,全县日加工棉籽10260吨,可生产棉籽油1077吨,加工能力占到全国棉籽产量的六分之一。引进了“德棉”、“华芳”两大企业,发展起规模以上民企270家;纺、织、服装加工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盘活了优势,整合了资源。全县纺纱能力200万纱锭,拥有产业工人8万名。县棉纺织产业,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同时该县棉花流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态势,进一步推动了棉花产业的膨胀。县棉花中心交易市场收购范围覆盖省内外40个县市区,皮棉远销16个省市,年交易量达30万吨。夏津年经营棉花15万吨,销售收入近20亿元。棉花经济的繁荣让夏津县实现了财政、农民双增收,棉花产业对该县的财政贡献率达70%以上。
夏津县通过运用标准化技术和管理规范等手段推进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对棉花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全过程控制,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为农产品的深加工、规模化和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快了涉棉产品的生产进程,促进了棉花市场体制的发展。推进标准化工作,迫使广大生产、经营者必须以标准化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经营者将不得不按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要求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生产经营联合体,这些联合体表现为协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市场流通组织等多种组织形态。因此,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实际上也是了提高了夏津县棉花产业各个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规模,棉花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进一步加大,提高了产业效益。启动和推进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优质涉棉产品的比例,促进了夏津优势产品的升级,使之规模化程度、规范化生产水平更高、产业化经营能力更强。同时由于标准化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棉花产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逐步趋向专业化,并分化为多个子产业,如产前农资专供、专业化流通以及专业化信息服务等。另外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和流通,链条清晰、环节专业,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分工,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内部各子产业的就业结构调整。简言之,标准化工作的启动和实施,保证了夏津县棉花产业的正常发展,强有力的推动棉花产业的不断升级,是夏津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夏津县;标准化;棉花产业
山东省夏津县是全国闻名的棉乡,素有“银夏津”之称。全县83万亩耕地,植棉面积65万亩,50万人口中有20多万人从事棉花生产经营,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棉花出口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百强县。植棉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棉花产业已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以往种植技术过于传统,产量和效益难以进一步提升,加之2006年后棉花产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家棉花、棉纺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夏津的棉花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为进一步做大棉花产业,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山东省夏津县于2007全面启动棉花产业标准化工作,优化棉花产业链,形成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建成国家级优质棉标准化示范区,由产棉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夏津县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产业经济的技术支撑作用,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该县围绕棉花产业这一支柱产业,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健全棉花农业标准体系,逐步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向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试验示范区迈进,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品牌农产品,推进涉棉企业产品的认证工作。全县到2011年5月,棉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达到6个,涉棉产品达到3大类,相关已认证企业65个。
一、促进执行现有标准与制定地方标准相结合。
夏津县质监局在要求企业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在龙头企业中挖潜力、找亮点,对于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积极帮助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技术标准,以特色创品牌,向技术要效益。今年,夏津县质监局与山东鑫秋种业有限公司共同编写《麦棉套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两项标准,这两项标准已列入第二批山东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
二、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原料生产的标准相结合。
夏津县局主动“贴近大企业,服务产业化”,为加工型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生产基地和技术服务,确保农产品按技术标准生产,如协助鑫秋种业公司建立21500亩的棉花繁育基地,从源头上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促进龙头企业与职能部门共同推广农业标准相结合。
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工作中,夏津县质监局摆正服务位置,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驻村指导、技术培训、办示范点、印发资料、编制技术规程等方式,向农民宣传、传授、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促进实施标准化与企业创精品名牌相结合。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使企业的产品上档升级,山东鑫秋种业有限公司的“鑫秋”牌棉种获得中国名牌的荣誉称号,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对企业的积极引导与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相结合。
在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加工的同时,质监部门又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全程质量管理的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质量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动手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县质监局、县工商局等各有关部门主动出击,配合农业生产,开展农资打假来保护农民,引导消费。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工作,着力构建重点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围绕棉花产品加工等行业,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分类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到2011年全县涉棉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在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重要产品全面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展壮大了一批棉花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行业发展。一通过推行标准化工作培育了名牌企业。加强引导,鼓励竞争,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对机制新、业绩好、有竞争实力和发展前途的企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其率先发展,发挥产业龙头作用。二通过推行标准化工作打造了名牌产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通过优化棉花品种,改进加工工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措施,努力提升产品质量,轧优质棉、纺高支纱、织精品布,不断提高夏津棉花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涉棉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产业的质量水平,推动区域名牌的培育,促进产业整体提升,进而达到增加产业无形资产的目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夏津县现有棉籽油生产厂家79家,全县日加工棉籽10260吨,可生产棉籽油1077吨,加工能力占到全国棉籽产量的六分之一。引进了“德棉”、“华芳”两大企业,发展起规模以上民企270家;纺、织、服装加工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盘活了优势,整合了资源。全县纺纱能力200万纱锭,拥有产业工人8万名。县棉纺织产业,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同时该县棉花流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态势,进一步推动了棉花产业的膨胀。县棉花中心交易市场收购范围覆盖省内外40个县市区,皮棉远销16个省市,年交易量达30万吨。夏津年经营棉花15万吨,销售收入近20亿元。棉花经济的繁荣让夏津县实现了财政、农民双增收,棉花产业对该县的财政贡献率达70%以上。
夏津县通过运用标准化技术和管理规范等手段推进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对棉花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全过程控制,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为农产品的深加工、规模化和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快了涉棉产品的生产进程,促进了棉花市场体制的发展。推进标准化工作,迫使广大生产、经营者必须以标准化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经营者将不得不按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要求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生产经营联合体,这些联合体表现为协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市场流通组织等多种组织形态。因此,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实际上也是了提高了夏津县棉花产业各个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规模,棉花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进一步加大,提高了产业效益。启动和推进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优质涉棉产品的比例,促进了夏津优势产品的升级,使之规模化程度、规范化生产水平更高、产业化经营能力更强。同时由于标准化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棉花产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逐步趋向专业化,并分化为多个子产业,如产前农资专供、专业化流通以及专业化信息服务等。另外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和流通,链条清晰、环节专业,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分工,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内部各子产业的就业结构调整。简言之,标准化工作的启动和实施,保证了夏津县棉花产业的正常发展,强有力的推动棉花产业的不断升级,是夏津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