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时代,这是一个互通有无的时代,这是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杂志创办这么多年,读者来信来电反映家校矛盾就没停过,我们一直希望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
本栏目的作者张国钟先生,虽是站在学校教育者的角度,但不为角色禁锢,不唯分数论、不唯高考论、不为世俗的“成功”论,说真话,展真理,实属难得。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也离不开学校,家长渴望了解学校,老师也渴望跟家长交流。大家心知肚明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杂志一直在寻找对家庭教育有所思考的老师、校长,期待用他们的笔触,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写写家庭教育的事。如今,有幸结识在一线从教多年、在教育口为官一任,有情怀有梦想的张国钟先生,开辟“教育张说”栏目。
“张说”,既是张国钟说,“张”也是“这样”的连音,所以,“这样说”的人可以是张国钟先生,也可以是任何一位老师、校长、局长及有识之士。欢迎您也来聊聊!
社会在分层,教育在分类,作为家长,你在忙什么?!
你是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你是在陪做作业,还是带他参加兴趣班,把自己累得苦不堪言、孩子牢骚满腹?
先看看下这个数据吧。
大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参考消息》上登了一则消息,大意是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城市孩子的比例“终于”达到40%之多,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这份报纸的份量可不轻啊,登这么一个消息,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脑袋快想破的时候,似乎恍然大悟:确实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的一次大转型——没有“接班、就业安排”这一说了,所以必须好好学习,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改善生存。
我还记得我上初三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做考前总动员,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就是往讲台上一站,从左衣兜掏出一块黑煎饼,右衣兜掏出一个白馒头,分别举起来晃了晃:“同学们,你们将来是要张(方言,‘这样’的合音)呢,还是要张呢?”
农村孩子想吃白馒头,热火朝天地学习起来,而城里孩子则很有些不以为然。
寒门贵子多,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多,大部分是因为生存的内动力足啊!
当然,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那时只要孩子闷头苦读就可以了,但等到1990年代末之后,全国的家长都急了,教育似乎成功地绑架了所有人。一开始,是按着孩子使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后来发现,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家长!教育的差距其实就是家庭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差距。
所以,全国上下,开始拼爹,拼妈,拼学校,拼时间,拼体力,拼辅导班,甚至拼歪门邪道,搞高考移民或者出口转内销弄个外国户口回来国内上名牌……
与此同时,教育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学校,也在慢慢地分类,公立的、私立的,普通的、职业的,好点的、差点的……
不过呢,你得先弄明白,这所有的“拼”中,最核心的“拼”是什么?你的人品、你的眼光、你的精神、你的学识,才是孩子的竞争实力!对于家长而言,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学生分类分层,一定是在家长那里先分了类、分了层,特别是精神层面有了高、低、贵、贱。这个不用数据说明,你看看自己的身边的个案,就明白一二了吧?
我的老师,作家刘烨园先生曾讲:“生命之平等,在于文化之不能生而遗传。精神之成长,必定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仅限此生、过期作废的事。”
的确,如果文化真的能够遗传,记忆真的能够移植,哪里还有咱老百姓们什么事!
所以,生活中,“寒门贵子,白屋公卿”与“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并存,“龙生龙,凤生凤”与“从来纨绔少伟男”共生,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兴兴衰衰,让人很有些白云苍狗、浮生若梦的感慨,觉得奋斗一生留下物质财富到了后人那里就留不住了。
既然如此,还要不要拼家长?拼家长管不管用呢?当然管用,当然要拼,不过要拼对路子!
要拼的,不是权势,不是金钱,而是父母和家庭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是世俗的权贵,但一定要做个精神的贵族。有信仰,仁爱,忠诚,坚忍不拔……这些东西,一旦教会孩子,谁也夺不走。
如果没有高贵的精神,贫不令人可怜,富不令人尊敬。
父亲影响着孩子精神的高度,母亲影响着孩子精神的宽度,家风则影响着孩子的人生长度;或者说,父母的境界影响着孩子的高度,父母的品德影响着孩子的宽度,以父母处事方式为核心的家风影响着孩子的长度。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
孩子是模仿父母來对待这个世界的。
一个糟糕的孩子,至少有一个糟糕的父亲或母亲;反之,亦然。伟大的舜,一定不是因为他有一位混账的瞎子父亲,是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尽管她去世很早,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不必时时生活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的精神必定不能缺席!所谓的陪伴,不是整天形影不离地在孩子身边,而是让他以你为荣!
有些人家,父母都没有文化,家境也不好,可是孩子却有出息,那是人家人品好、正气、大气!所以孔门弟子子夏才会评价这样的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给孩子一个好的人品和处事方式,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分与要义!
你带孩子参加过公益活动吗?带孩子做过好人好事吗?你让他看到你孝敬老人、敬业友善的一面了吗?让孩子体验过庄严肃穆或者神圣的感觉了吗?你给过他责任感的种子了吗?
至于文化、技能之类的,父母如果也能给孩子,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过,实在没有也不要紧,孩子在他人生的路上,一定会找到一位精神的父亲或者母亲。话又说回来,即使父母水平再高,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教授、老师,孩子喜欢不喜欢你教他,还不一定呢。“师不教子,医不治自”可是上了数的老话儿,不可不听。
亲爹亲妈真正要教给孩子的,是人格品质、为人处事这个东西呢!
要是拼错了方向,只是拼权势,拼金钱,那就离葬送自己的孩子不远了。即使你于心不忍或者能力不够,别人也会“乐得”帮你完成这项伟大使命的。多少权贵的孩子,是被愚蠢的朋友、谄媚的下属、不怀好意的对手给“惯”坏了的啊!富不过三代,有些干脆就是第二代就完了,这里面的奥秘只有一个:人品与教养。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一些技能和工种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作为家长,要知道什么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一个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又重新崛起,是该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的时候了。要子女成龙成凤,是要子女成为“人”中龙凤,是精神高贵的人,一个精神的贵族。让你的孩子,分层从这里分层,分类从这里分类吧!要不然,如果谁的孩子真的成了世俗层面的权贵,可能还真的担不起呢!到了那一天,还不如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精神境界方面,家长怎么拼,怎么争,都不为过。它是立身之本,立家之本,立国之本。
本栏目的作者张国钟先生,虽是站在学校教育者的角度,但不为角色禁锢,不唯分数论、不唯高考论、不为世俗的“成功”论,说真话,展真理,实属难得。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也离不开学校,家长渴望了解学校,老师也渴望跟家长交流。大家心知肚明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杂志一直在寻找对家庭教育有所思考的老师、校长,期待用他们的笔触,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写写家庭教育的事。如今,有幸结识在一线从教多年、在教育口为官一任,有情怀有梦想的张国钟先生,开辟“教育张说”栏目。
“张说”,既是张国钟说,“张”也是“这样”的连音,所以,“这样说”的人可以是张国钟先生,也可以是任何一位老师、校长、局长及有识之士。欢迎您也来聊聊!
社会在分层,教育在分类,作为家长,你在忙什么?!
你是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你是在陪做作业,还是带他参加兴趣班,把自己累得苦不堪言、孩子牢骚满腹?
先看看下这个数据吧。
大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参考消息》上登了一则消息,大意是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城市孩子的比例“终于”达到40%之多,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这份报纸的份量可不轻啊,登这么一个消息,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脑袋快想破的时候,似乎恍然大悟:确实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的一次大转型——没有“接班、就业安排”这一说了,所以必须好好学习,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改善生存。
我还记得我上初三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做考前总动员,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就是往讲台上一站,从左衣兜掏出一块黑煎饼,右衣兜掏出一个白馒头,分别举起来晃了晃:“同学们,你们将来是要张(方言,‘这样’的合音)呢,还是要张呢?”
农村孩子想吃白馒头,热火朝天地学习起来,而城里孩子则很有些不以为然。
寒门贵子多,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多,大部分是因为生存的内动力足啊!
当然,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那时只要孩子闷头苦读就可以了,但等到1990年代末之后,全国的家长都急了,教育似乎成功地绑架了所有人。一开始,是按着孩子使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后来发现,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家长!教育的差距其实就是家庭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差距。
所以,全国上下,开始拼爹,拼妈,拼学校,拼时间,拼体力,拼辅导班,甚至拼歪门邪道,搞高考移民或者出口转内销弄个外国户口回来国内上名牌……
与此同时,教育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学校,也在慢慢地分类,公立的、私立的,普通的、职业的,好点的、差点的……
不过呢,你得先弄明白,这所有的“拼”中,最核心的“拼”是什么?你的人品、你的眼光、你的精神、你的学识,才是孩子的竞争实力!对于家长而言,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学生分类分层,一定是在家长那里先分了类、分了层,特别是精神层面有了高、低、贵、贱。这个不用数据说明,你看看自己的身边的个案,就明白一二了吧?
我的老师,作家刘烨园先生曾讲:“生命之平等,在于文化之不能生而遗传。精神之成长,必定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仅限此生、过期作废的事。”
的确,如果文化真的能够遗传,记忆真的能够移植,哪里还有咱老百姓们什么事!
所以,生活中,“寒门贵子,白屋公卿”与“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并存,“龙生龙,凤生凤”与“从来纨绔少伟男”共生,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兴兴衰衰,让人很有些白云苍狗、浮生若梦的感慨,觉得奋斗一生留下物质财富到了后人那里就留不住了。
既然如此,还要不要拼家长?拼家长管不管用呢?当然管用,当然要拼,不过要拼对路子!
要拼的,不是权势,不是金钱,而是父母和家庭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是世俗的权贵,但一定要做个精神的贵族。有信仰,仁爱,忠诚,坚忍不拔……这些东西,一旦教会孩子,谁也夺不走。
如果没有高贵的精神,贫不令人可怜,富不令人尊敬。
父亲影响着孩子精神的高度,母亲影响着孩子精神的宽度,家风则影响着孩子的人生长度;或者说,父母的境界影响着孩子的高度,父母的品德影响着孩子的宽度,以父母处事方式为核心的家风影响着孩子的长度。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
孩子是模仿父母來对待这个世界的。
一个糟糕的孩子,至少有一个糟糕的父亲或母亲;反之,亦然。伟大的舜,一定不是因为他有一位混账的瞎子父亲,是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尽管她去世很早,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不必时时生活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的精神必定不能缺席!所谓的陪伴,不是整天形影不离地在孩子身边,而是让他以你为荣!
有些人家,父母都没有文化,家境也不好,可是孩子却有出息,那是人家人品好、正气、大气!所以孔门弟子子夏才会评价这样的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给孩子一个好的人品和处事方式,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分与要义!
你带孩子参加过公益活动吗?带孩子做过好人好事吗?你让他看到你孝敬老人、敬业友善的一面了吗?让孩子体验过庄严肃穆或者神圣的感觉了吗?你给过他责任感的种子了吗?
至于文化、技能之类的,父母如果也能给孩子,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过,实在没有也不要紧,孩子在他人生的路上,一定会找到一位精神的父亲或者母亲。话又说回来,即使父母水平再高,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教授、老师,孩子喜欢不喜欢你教他,还不一定呢。“师不教子,医不治自”可是上了数的老话儿,不可不听。
亲爹亲妈真正要教给孩子的,是人格品质、为人处事这个东西呢!
要是拼错了方向,只是拼权势,拼金钱,那就离葬送自己的孩子不远了。即使你于心不忍或者能力不够,别人也会“乐得”帮你完成这项伟大使命的。多少权贵的孩子,是被愚蠢的朋友、谄媚的下属、不怀好意的对手给“惯”坏了的啊!富不过三代,有些干脆就是第二代就完了,这里面的奥秘只有一个:人品与教养。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一些技能和工种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作为家长,要知道什么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一个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又重新崛起,是该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的时候了。要子女成龙成凤,是要子女成为“人”中龙凤,是精神高贵的人,一个精神的贵族。让你的孩子,分层从这里分层,分类从这里分类吧!要不然,如果谁的孩子真的成了世俗层面的权贵,可能还真的担不起呢!到了那一天,还不如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精神境界方面,家长怎么拼,怎么争,都不为过。它是立身之本,立家之本,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