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近十年来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选取就业显性指标、自我认同度和求职难易度三个维度的指标,对南京财经大学近五年来财经类普通毕业生和中外合作教育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确实更具就业竞争力,但仍需学校给予专业性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关键词:中外合作教育;就业竞争力;财经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05-0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态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传统的单一国内教育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中外合作教育模式在近数十年中蓬勃发展。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中外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教育国际化的标准?较之单一国内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又是否更具就业竞争力?
  2.研究现状。(1)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现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免成为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相关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应包含学生自身和市场需求两个维度的指标。柯羽、刘晓凤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不仅要有就业率、薪金水平、就业流向等显性指标,还要有学生综合素质、所在学校专业等分析性指标。时昌桂认为,评价体系应包含自身主体素质,如专业素养、就业意识、综合能力等和非自身客体因素如市场因素、学校家庭影响等。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上,研究者们集中于分析各维度上的影响因子与就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如李正卫、傅剑、裘颖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的英语成绩、父母的社会地位、沟通能力、求职心态和寻找工作付出的努力对其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和求职心态的影响最为显著。洪莹、吴健豪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除了学生本身的基本条件、工作能力以外,职业定位和择业心理同样重要,如就业区域、行业选择、薪酬标准等同样是影响高校毕業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中外合作教育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关研究较少,研究方向也多集中在该模式下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如邱峰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就业上面临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的三重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但鲜有研究以两种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中外合作教育模式较之传统国内教育是否真正在人才培养上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本文通过选取南京财经大学近5年来的财经类两种模式培养下的毕业生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以历史的视角探寻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上是否更具优势。
  二、研究设计
  在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及结构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选取就业显性指标、求职驱动力和自我认同度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不仅分析了外在的显性指标,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的内在指标,旨在对两种模式下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本次研究采取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南京财经大学普通专业毕业生和中外合作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两种教育模式培养下的学生所学专业相近,均为工商管理、会计学等管理类专业,且毕业生毕业年限相近,均为近5年内的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问卷回收率达90%。运用SPSS19.0软件对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项目分析、筛选和对比,初步得出了研究结论。
  三、研究分析
  1.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就业口径宽、薪资水平高。(1)就业区域。如图1所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为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合作教育模式下有77.78%畢业生、非合作教育模式下有68.42%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就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合作教育模式下有16.67%的毕业生留在国外工作,而非合作教育模式下则无人选择在国外工作。
  (2)薪酬水平。两种模式下的受访毕业生中在毕业5年内的薪酬水平已有一定差距。非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中,年薪5万元以下的占31.58%,而合作办学毕业生中仅占5.56%。非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中,年薪20万以上的仅占5.26%,而合作办学毕业生中年薪20万元以上的人数占16.67%。由以上就业显性指标可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就业口径较宽,就业地点多在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外。而非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就业地点均在国内,并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在内陆地区工作。相应地,与非合作教育模式的毕业生相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平均薪酬也较高。
  2.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自我认同度高,对教育模式持肯定态度。(1)薪酬期望值。根据调查显示,合作办学学生的薪酬与预期持平的有55.56%,略低的有33.33%,远高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都较少。而非合作办学学生中,持平的比例仅为33.33%,略低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比例为54.39%。(2)专业喜爱度。在校期间,两种模式下的毕业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基本持平,均有一半毕业生表示对专业喜爱程度一般,值得注意的是16.67%的合作办学毕业生表示对专业非常喜爱,而非合作办学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3.5%。(3)教育模式差异感知度。鉴于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具有在国内和国外学习的经历,故向这部分毕业生调查了两种模式对于就业是否有影响。38.89%的受访者认为差异很大,44.44%的受访者认为差异比较大,认为差异很小的仅为16.67%,0人认为没有差异。此外,如下表所示,调查显示,合作教育毕业生普遍认为在个人工作能力的培养上,该教育模式较为有优势。自身的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等均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由以上学生自我认同度调查可以看到,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对薪酬满意度较高,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也较高,同时非常认同合作教育模式给自身带来的改变。
  3.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求职过程有一定难度。
  (1)递交简历份数。根据调查显示,近55%的毕业生收到一个工作邀请需要递交1—3份简历,但剩余的毕业生中,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中有27.78%投出10份以上的简历,而非合作办学的毕业生这一比例仅为8.772%。
  (2)收到受雇录取份数。多数毕业生从求职至今得到的受雇录用数量为1—3份,但与非合作办学学生相比,合作办学学生收到的受雇录用偏少。收到3份以上受雇录用的非合作办学学生比例为31.58%,而合作办学学生为11.11%。(3)专业对口度。受访毕业生中,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的专业对口度要远高于非合作办学学生的专业对口度。合作办学学生中专业完全对口和基本对口的比例仅为11.11%,而非合作办学学生中这一比例为50.88%。相反地,合作办学学生中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50%,而非合作办学学生为36.84%。
  四、研究结论
  1.合作教育模式下毕业生不仅具备国际视野,对自身定位更為准确,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就业竞争力较强。由于合作教育模式引进了大量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本专业学习上,学生有机会体验到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展国际学术视野,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不仅可熟练使用双语在多文化多语言的环境下工作,更具备了国内教育模式下很难培养的独立思考、管理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因此受到很多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的青睐。此外,部分学生还可能获得在国外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多文化环境下实习工作的经历,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职业定位,也为学生在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南京财经大学与滑铁卢大学的合作项目为例,学校借鉴滑铁卢大学在实践教育上的优秀经验,从一年级起就为学生开设就业实习指导课程,并为学生提供中加两国的实习机会。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并有机会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正,因此在毕业时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2.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原因,合作教育模式下毕业生求职过程较一般学生有一定难度,需加强专业就业教育和指导。然而也应该看到,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尽管就业现状较好,自我认同感也较高,但与非合作教育模式的毕业生相比,他们的求职过程有一定难度,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也与合作教育的学生多选择在国内沿海地区和国外等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就业有关。在国外就业的学生还需克服语言、文化、身份等多重阻碍,求职过程有一定难度。另外专业对口率较非合作学生偏低,因此学校应加强专业就业教育,给予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以帮助合作教育的学生更有效率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柯羽,劉晓凤.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17-119.
  [2]时昌桂.高校东南亚方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J].东南亚纵横,2014,(6):55-58.
  [3]李正卫,傅剑,裘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0-35.
  [4]洪莹,吴健豪.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及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2):39-44.
  [5]邱峰.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9-1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数学分析中遇到的柯西收敛准则。它是判定极限存在性的理论,我们从概念上来分析理论的本质,并通过两个例子做了更透彻的说明。  关键词:Cauchy准则;极限存在性;函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9-02  Cauchy收敛准则是整个分析学的基础,在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分析》中,放到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中,它不仅可
摘要:当今时代,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与其行业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较高创新能力的医学类人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其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中职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并实践“翻转课堂”。文章以一次“翻转课堂”实践为例,分析“翻转课堂”运用于中职语文教学时凸显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翻转课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35-02  一
摘要:《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是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从解决环境咨询类课程诸多困境的角度出发,参照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师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围绕《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详尽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理论介绍、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做一体”操作内容、课堂“教学做一体”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摘要: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阐释了原版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示了原版教材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引进和使用原版英语教材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原版教材;教学实践;学术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25-03  教材,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完成教学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以仁幼儿园,上海 2018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男、女教师在运动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差异分析,探索使女教师提高幼儿阳刚之气的运动活动实施策略及合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弥补男教师缺失的活动组织模式,从而提高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实施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阳刚运动;弥补;男教师缺失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违纪处分过程中突出的问题,结合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违纪处分听证制度实践探索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高校违纪处分程序及听证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违纪处分;听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44-02  一、高校违纪处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高校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相关规
摘要:在教育范式转型视野下,美术教育的基础既要重视学科知识内容的重建,又要重视在习得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主体的情意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内涵,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双基;教育范式;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27-03  “双基”作为基础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摘要:信号处理课程群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群。本着本校复合型、应用型、特色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信号处理课程群进行整合构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个方面进了探讨与研究,使课程群各课程既相互独立又融会贯通,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最终达到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分析思考与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关键词:信号处理课程群;整合优化;实践统一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以“计量测试技术”为例,阐述了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考核方式、实施效果并进行探讨,该教学模式的探讨将對同类教学改革和研究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计量测试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58-02  教育部高教司在教高[2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