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以“计量测试技术”为例,阐述了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考核方式、实施效果并进行探讨,该教学模式的探讨将對同类教学改革和研究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计量测试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58-02
教育部高教司在教高[2007]1号文件中指出,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大班课堂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的产出”作为成果导向,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中国计量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计量检测技术》是体现自动化专业“计、控、管”一体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选修课程,每年的选修人数约为80人,占专业总人数的89%左右。2016,2017,2018已连续三年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入《计量测试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并根据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融入了上机测试、分组讨论、课程报告等内容。经过连续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计量测试技术》课程的实践,包括课程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实施效果与探讨等三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组织形式
《计量测试技术》课程2016级在2014、2015级的基础上增加了8学时的理论学时,侧重于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等内容。小班讨论课时为6学时,占总学时的18%,每次讨论课的主题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遴选,讨论过程的组织、引导、学生演讲的评论由任课老师负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查阅、原理和方法的探讨、PPT演讲、总结报告等内容。
(一)大班授课
教学改革实施后,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大班上课”环节中,教师只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讨论课对课堂授课内容做了调整,以下内容由课堂讲授调整为讨论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合成、应用实例;时间频率基准、时间频率计量、时间频率量值的传递;光学计量、激光参数计量;计量测试技术的新进展。课堂讲授内容的适度删减,使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地讲解。
(二)小班讨论
讨论题目的设定,是“小班讨论”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比如在“计量测试技术的新进展”这一专题中,老师和同学一起调研当前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最终选定的题目有:中国制造2025与计量测试技术、质量单位千克基准量子化的新进展、日常生活中的计量测试技术、温度单位开尔文的重新定义、纳米计量、智能制造与计量测试技术。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一是对七个基本单位基准量子化的研究进展有充分地了解,二是对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新形势、新产业背景下对计量测试技术提出的新需求及计量测试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充分地了解。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同学们分工合作,查资料,做实验,小班演讲等,同学们对计量测试技术的前沿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对“不确定度的合成与分配”这一章节,同学们将误差理论与实践实验的数据处理、误差判定相结合,将不确定度的应用落到实处,避免了教科书上例子单一,与现有专业应用相关性不大等问题。
小班讨论的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选题,预先做选题的可行性论证,再分配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第二步,讨论课堂上,每位成员都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做口头陈述和汇报。第三步,汇总组员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收集计量测试技术新进展、不确定度应用、时间频率基准传递的不同方法等素材形成本组的最终报告,班级同学互相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议。
二、课程考核方式
《计量测试技术》的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的评定为50%平时成绩 50%卷面成绩,平时成绩除出勤、作业外,还包括小班讨论的成绩,小班讨论的成绩由老师、组长、组员间互评共同得到,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从评价标准看,基于“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适度竞争,增加了同学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二,从评价内容看,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在沟通、个人与团队等非技术因素方面的评价;第三,从评价主体看,合作学习要求老师有很好的导学作用,除了对基本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三、实施效果及探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小班讨论课改变了老师单项灌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自主学习、与同组成员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展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以任务为导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计量测试课程“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将以往单一由老师主讲、传授的课堂形式,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最近一届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相比传统课堂授课,82%的学生对“小班讨论”和“小班演讲”更感兴趣;65%的学生认为,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大班上课 小组讨论 实验实践 网上答疑多个环节后,对教材内容会更主动地去吃透。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需要更多精力地投入。
大班授课向小班教学转变,不是简单地缩减班级规模,这种教学模式除了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面、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还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地了解,因材施教。另外,大小班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可通过青年教师助教,或研究生助教等方式,分工合作,完成新教学模式下网络答疑、选题研讨、讨论主持等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多教学工作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武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鞣制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5,25(1):73-77.
[2]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性学习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49-152.
[3]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2-47.
[4]赵莉华,雷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01-103.
[5]陈春,叶子弘,张雅芬.“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的实施[J].高教论坛,2017,(1):35-37.
关键词: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计量测试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58-02
教育部高教司在教高[2007]1号文件中指出,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大班课堂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的产出”作为成果导向,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中国计量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计量检测技术》是体现自动化专业“计、控、管”一体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选修课程,每年的选修人数约为80人,占专业总人数的89%左右。2016,2017,2018已连续三年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入《计量测试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并根据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融入了上机测试、分组讨论、课程报告等内容。经过连续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计量测试技术》课程的实践,包括课程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实施效果与探讨等三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组织形式
《计量测试技术》课程2016级在2014、2015级的基础上增加了8学时的理论学时,侧重于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等内容。小班讨论课时为6学时,占总学时的18%,每次讨论课的主题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遴选,讨论过程的组织、引导、学生演讲的评论由任课老师负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查阅、原理和方法的探讨、PPT演讲、总结报告等内容。
(一)大班授课
教学改革实施后,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大班上课”环节中,教师只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讨论课对课堂授课内容做了调整,以下内容由课堂讲授调整为讨论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合成、应用实例;时间频率基准、时间频率计量、时间频率量值的传递;光学计量、激光参数计量;计量测试技术的新进展。课堂讲授内容的适度删减,使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地讲解。
(二)小班讨论
讨论题目的设定,是“小班讨论”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比如在“计量测试技术的新进展”这一专题中,老师和同学一起调研当前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最终选定的题目有:中国制造2025与计量测试技术、质量单位千克基准量子化的新进展、日常生活中的计量测试技术、温度单位开尔文的重新定义、纳米计量、智能制造与计量测试技术。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一是对七个基本单位基准量子化的研究进展有充分地了解,二是对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新形势、新产业背景下对计量测试技术提出的新需求及计量测试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充分地了解。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同学们分工合作,查资料,做实验,小班演讲等,同学们对计量测试技术的前沿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对“不确定度的合成与分配”这一章节,同学们将误差理论与实践实验的数据处理、误差判定相结合,将不确定度的应用落到实处,避免了教科书上例子单一,与现有专业应用相关性不大等问题。
小班讨论的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选题,预先做选题的可行性论证,再分配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第二步,讨论课堂上,每位成员都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做口头陈述和汇报。第三步,汇总组员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收集计量测试技术新进展、不确定度应用、时间频率基准传递的不同方法等素材形成本组的最终报告,班级同学互相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议。
二、课程考核方式
《计量测试技术》的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的评定为50%平时成绩 50%卷面成绩,平时成绩除出勤、作业外,还包括小班讨论的成绩,小班讨论的成绩由老师、组长、组员间互评共同得到,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从评价标准看,基于“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适度竞争,增加了同学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二,从评价内容看,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在沟通、个人与团队等非技术因素方面的评价;第三,从评价主体看,合作学习要求老师有很好的导学作用,除了对基本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三、实施效果及探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小班讨论课改变了老师单项灌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自主学习、与同组成员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展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以任务为导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计量测试课程“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将以往单一由老师主讲、传授的课堂形式,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最近一届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相比传统课堂授课,82%的学生对“小班讨论”和“小班演讲”更感兴趣;65%的学生认为,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大班上课 小组讨论 实验实践 网上答疑多个环节后,对教材内容会更主动地去吃透。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需要更多精力地投入。
大班授课向小班教学转变,不是简单地缩减班级规模,这种教学模式除了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面、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还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地了解,因材施教。另外,大小班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可通过青年教师助教,或研究生助教等方式,分工合作,完成新教学模式下网络答疑、选题研讨、讨论主持等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多教学工作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武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鞣制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5,25(1):73-77.
[2]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性学习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49-152.
[3]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2-47.
[4]赵莉华,雷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01-103.
[5]陈春,叶子弘,张雅芬.“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的实施[J].高教论坛,2017,(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