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瘠墅老人,别号尊疑、尺耋、辅自然斋主人、观我生室主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在军舰实习五年,到过新加坡和日本等地。1877年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了解英国的社会制度。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呼吁大行西学。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1898年接受光绪帝询问办理海军和学堂事。戊戌变法后,先后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从天津避居上海,在愚园参加唐才常等创办的中国国会,被推为副会长。1906年,任沪上《寰球中国学生报》主编之一。又受聘为上海复旦公学校长。1912年,任京师大学堂(同年5月改名北京大学)总监督(校长)。此后思想日趋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1915年列名筹安会,主张复辟帝制。晚年反对五四运动。1921年10月27日病逝于福州。著有《瘉燮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
熊季廉(1879~1906)为严复弟子。名元锷,字季廉,易字师复,号惠元,江西南昌人。1901年,与其堂兄熊育铴等人共同创办乐群学堂。1903年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江西历史上最后一名解元。曾开办江西商办铁路公司,修筑南浔铁路,并东渡日本考察铁路。后与严复一道,参与震旦学院改建复旦公学事宜,不久因病早逝。
《严复致熊季廉等手札册》分为正集、附集两个部分。正集系严复致熊季廉兄弟三人的信札手迹合集,其中致熊季廉札40通,致熊文叔札2通,致熊季贞札11通,致阆生等札1通。另有熊季廉所作《救亡标论》、《救亡本论》及《(严评老子)序》3篇手稿,均经严复手批。附集有吴保初、夏曾佑、张元济、陈三立、吴鲁、吴士鉴、夏敬观、胡朝梁、陈豪、郑孝胥、徐琪等11人分别致熊氏兄弟等人的信札25通。以上各札尺寸不一,经原收藏者徐维勤整理、粘贴成册,册高28.2厘米,宽32厘米。该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徐维勤,号蹇翁,杭州人,20世纪50年代曾就职于锦州市规划设计处。1942年春在赣州石渠阁书店购得严复等致熊氏兄弟信札,1959年重装成册,该册不久由辽宁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严复致熊季廉等手札册》是研究严复生平、思想及学术的珍贵资料,其中部分内容足以修正严复研究的既有成果。正集各札内容全面,史料丰富,但所署日期极简略,或竞未署,故本文除逐篇释文外,兼对各札创作时间作详细考证,均注明所考依据,并指出原收藏者徐维勤所考失误之处,同时对札中所涉人物进行简注。附集部分因内容相对单一,史料价值亦次于正集,故仅释文并简注作者,其余从略。
一、封面及正集题识
释文:
严复书牍真迹。附(陈三)立、张元济诸人手札,一九五九年,蹇翁重装再记。(钤“徐式”白文印)
内封为严复相片一张(钤“徐氏藏”朱文印)
谨按:
严复相片当为1903年7月23日寄赠熊季廉。考后有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廿九日严复致熊季廉札云“同日寄上贱影一幅,以当常面”,为全册各札唯一一次述及赠送相片之事,所言当即此幅。
释文:
严几道先生手札墨迹,一九四二年春在赣州石渠阁书店所得。均先生致其弟子熊元锷(季廉)、元鏊(季贞)者。季廉为先生高足弟子,中光绪癸卯乡榜解元,又四年病卒,英年早逝,先生最所哀恸。观其手札,可见师弟之谊,异常诚挚。其中如季廉所作“救亡标、本二论”,先生亲笔删改,评语亦(“绝”点去)极峻婉。又刊印《严评<老子)》,熊序原稿亦经先生朱笔润文,书中评论当时满清政府执政人物,如张之洞、岑春暄辈,深致讥刺,论袁世凯则测其终凶等,为治严氏传记者所未见,足为补充资料,并可捉正传记缪误之处。
余收藏此墨迹,为平生珍爱,勿敢散失。除曾以其中一通于一九五二年寄赠北京大学马寅初外,兹重为排列,略次时期,大约各书以光绪二十六年起,讫于民国三年,但入民国后仅一通云。
按:先生致熊纯如各书,已发表在北京大学《学衡》杂志中。熊纯如,名育饧,为季廉族人,曾任江西教育厅长,其人在抗日战争期尚健在。近出版《严复传》以为即熊元锷者,误也。
一九五九年七月,杭人徐维勤自记于沈阳寓次。(钤“徐维勤印”白文印)
二、信封二枚
释文:
江西南昌百花洲广智书庄,烦转交熊季廉老爷。极感。、天津严复拜托。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信发于天津,邮戳显示发信日期为“12,AUG,02”,即1902年8月12目。故本枚当为内中《严复致熊季廉札(七)》(作于1902年8月11日)之封。
释文
江西南昌孺子亭呈:熊老爷(官印元锷)惠启。几道由北京缄发。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信发于北京,邮戳显示发信日期为“7,FEB,04”,即1904年2月7日。故本枚当为内中《严复致熊季廉札(十九)》(作于1904年2月6日)之封。
三、严复致熊季廉札(一)
释文:
贵上老耶。敬使两元。严复顿首。蒙赐多宝,一一登嘉,余定面谢。季廉老棣夕祺。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札当作于1900年秋。从全册唯一一次以工整楷书署名的端庄郑重来看,当为严复向熊季廉的初次通信。严复《熊生季廉传》云“复之得交季廉也,以庚子(190。)……秋,季廉至海上,先以书自通,继而执贽造吾庐,求得著籍为弟子”,故本札实为对熊季廉执贽造庐的谢帖。又既言“面谢”,可知此时二人同在一地,即上海。
四、严复致熊季廉札(二)
释文:
季廉仁仲足下:
昨承惠临,恨未握发,惆怅!今日拟过高斋,又复阻雨。《天演论》已校改数番,鲁鱼当少。外签已乞苏龛书得,夹在内叶者可用也。谨以奉呈几次。但此书发影,系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彦复何如?
大箸“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此事固不可以文字计较短长,但无似既承厚爱,许在他山之列,自当以直谅自处。窃谓以贤者之年力才气,事事宜力争上游,则文字一道,言为心声,不可不加之意也。况以言感人,其本已浅;言而不工,感于何有? 必求大作之疵,则下笔太易,语多陈俗,一也;过为激发之音,闻者生倦,二也;义俭辞奢,以己之一幅,当能者之一行,三也。今欲谋所以救之之术,宜熟读古书,求其声与神会,而下笔力求戛戛其难之一境,而又讲求事理,以为积厚流光之基。走所以附益执事者,如是而已。意拙言直,想爱我者能鉴之也。眉评总评,僭妄之极,诸惟亮恕。余俟面谈。手讯旅安。
严复顿首。
外附:大文二篇,拙稿一卷。
(原收藏者徐维勤手记:光绪二十六年秋,先生在上海,熊季廉执贽来修弟子礼,此当其时。钤“徐维勤印”白文印、“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札当作于1901年4月,原收藏者徐维勤定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当误。
札中所述“大箸‘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必求大作之疵,则下笔太易,语多陈俗……”系对熊季廉“标本两论”进行批改后所作的评语。从“两论”所涉史实,及其时政评论的性质,可知其文之作,当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初五之后数日内(详见后“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标论》”按文)。而本札又稍晚于“两论”,即在该年二月中旬至此后数日内。
又札中言“《天演论》已校改数番,鲁鱼当少。外签已乞苏龛(郑孝胥)书得,夹在内叶者可用也”,表明其作于《天演论》即将出版印行之时。考《天演论》曾数度出版,其中熊季廉所参与者有二:一为光绪辛丑(二十七年,1901)仲春富文书局石印本,一为光绪癸卯(二十九年,1903)杭州史学斋石印本,二书末页均有“门人南昌熊师复(季廉)覆校上石”字样。而据前段所考时间分析,此札所言当指前者,故此札又必不晚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
综前所考,本札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且在中旬以后,即1901年4月。
另,本札与致阆生等札所用同为“元章监制”红笺,二者之作当相去不远。后者作于1901年4月20目无疑,亦可辅证此札作于同一时期。此外,札中有“昨承惠临……今日拟过高斋”之语,表明此时严、熊二人同在一地,考严复行踪,可知该地当为上海。
注:
苏龛: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苏堪、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县人。光绪举人,曾任安徽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清末改革派政治家,与严复交往甚密。民国后,以遗老自居,支持清室复辟。伪满时期,出任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有《海藏楼诗集》。
彦复: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清末四公子”之一,曾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主张维新自强,后上疏要求归政于光绪帝。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标本两论:指熊季廉所作《救亡标论》、《救亡本论》两文,严复受季廉之托,亲为批改。后称“外附:大文二篇”亦此。全文见后。
五、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本论》
释文:
救亡本论
(“洞微子奋衿扼腕,流涕被面,踌踊哀号,以告我后、我大夫,而”删去)(严复眉批:此等字面话头,用之最宜矜慎。有道理人一辈子不过用一二回也。)
今日之事,一言以断之日:(“时至今日”删去)变法行新政则生,不变法不行新政则死。变法行新政则存,不变法不行新政则亡。我后、我大夫其好死而乐亡耶?则吾复奚言。若犹惧死而畏亡,(严复眉批:“惧死畏亡”,语亦来得体。)则当改弦易辙,急起直追耳。夫敝法若疮疴之著于体(不止此),新政若饥渴之切于身。速谋良医,速进食饮,不容旦夕或缓者也。
或曰:今死亡在眉睫,而子侈言变法行新政,毋已迟乎?答之日:吾闻某通人日,中国有一分可存性质,即一日不致瓜分。倘竞瓜分,则必并一分可存性质而亦无之。除瓜分外,实无位置中国之处。嗟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中国而欲自存也,谁能御之!今吾诚发愤为雄,大行改革,据戊戌之坠绪而申而理之,而扩而充之,则各国将慑然于睡狮之将醒,以中国人之膨胀力,一跃而达于文明之度,奚难焉。(严复眉批:语有剑拔弩张气,践之乎为丈夫矣。)其阴谋之暂戢,压制之稍轻,有必然者。孟子曰: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严复眉批:引书与前文口气不称)为善者何?变法行新政是已。
虽然,法不徒行,待人而举。人不自至,有君乃庸。呜呼!此天下豪杰之士所以推究腐败之原,佥谓圣主失权之所致也。今国势阽危,有如累卵,举中国君臣士庶,皆莫必其旦夕之命。而训政者犹握固不释,立乎人之本朝者,知二千年之圣教将委草莽,三百载之社稷将成邱墟,四万万之人民将为牛马,二万万之土地将沦异域。犹复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漠然无所动于中,不肯披肝沥血,一讼言其病根之所在。胡铨日:今举朝皆妇人也。呜呼!安所得(“此诸”圈去)如许?妇人者编尸于吾中国四百兆人之上耶?且彼训政者,日事荒淫,(眉批:发为诟詈,于事尤无补矣。)不闻不知已耳,独何解于衮衮诸公耶?抑诸公之不敢(“也”圈去)言者?惟畏死耶?(“今”圈去)假令各省督抚藉(“洋”圈去)外人之干涉,露章请归政(“以存中国”点去),甚或效鬻拳之兵谏,以稍存生人之气于抟抟大地之上,吾未见其终无济而遂死于法也。失此不图,它皆枝叶。亡矣,不可救矣,扁鹊、俞跗望而却步矣。屈原日: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日:言者稿镐,听者藐藐。姚鼐日:世固有宁视其国之危亡,不以易其一身一朐之富贵者。是则可为大哀者已,是则可为大哀者已。
(严复尾批:其情急,故其词危,知君有一肚皮愤懑。虽然,激昂慷慨之词感人犹浅,不若出之以沈郁顿挫者之劲大也。仆以槁木死灰之心,观忠愤激烈之作,宜其格格不相入也。)
(钤“徐维勤”白文印)
谨按:
此文为熊季廉作于1901年4月初(详见后文“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标论》”按文),严复受托批改。文中表达了对光绪帝失权、慈禧太后专权的不满,对政治腐败、国势阽危的忧虑,并提出归政于皇帝、变法行新政的政治主张。
考严复曾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七至十四日(1895年5月1日至8日)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政论《救亡决论》,指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首倡“救亡”之说,呼吁“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熊季廉深受该文影响,后又在光绪辛丑(1901)秋编刻《侯官严氏丛刻》(南昌读有用书斋校印出版,木刻本四册)时专门收入此文。此《救亡标论》与《救亡本论》,显系受其影响而作,故特请严复斧正。
根据此文与后文《救亡标论》的内容、特别是《救亡标论》首段关于两文写作来由的概述(“一得之愚,不敢自蠲,谨撰为‘救亡标、本论’两篇”)来看,应为《救亡标论》在前,本文在后。两文目前排列顺序似为原收藏者重装时颠倒所致。
注: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人。南宋时期爱国名臣,反对与金议和。
鬻拳(?-前675):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因事诤谅楚文王,文王不从,乃以兵器强使纳谏。
扁鹊(前407-前310):黄帝时期神医。亦指秦越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医术高超,故人们借用“扁鹊”的名号称呼他。
俞跗:黄帝时期著名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
屈原(前340-前278):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首创“骚体”,有《离骚》《九歌》等。
姚鼐(1731-1815):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有《惜抱轩全集》,曾编选《古文辞类纂》。(待续)
熊季廉(1879~1906)为严复弟子。名元锷,字季廉,易字师复,号惠元,江西南昌人。1901年,与其堂兄熊育铴等人共同创办乐群学堂。1903年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江西历史上最后一名解元。曾开办江西商办铁路公司,修筑南浔铁路,并东渡日本考察铁路。后与严复一道,参与震旦学院改建复旦公学事宜,不久因病早逝。
《严复致熊季廉等手札册》分为正集、附集两个部分。正集系严复致熊季廉兄弟三人的信札手迹合集,其中致熊季廉札40通,致熊文叔札2通,致熊季贞札11通,致阆生等札1通。另有熊季廉所作《救亡标论》、《救亡本论》及《(严评老子)序》3篇手稿,均经严复手批。附集有吴保初、夏曾佑、张元济、陈三立、吴鲁、吴士鉴、夏敬观、胡朝梁、陈豪、郑孝胥、徐琪等11人分别致熊氏兄弟等人的信札25通。以上各札尺寸不一,经原收藏者徐维勤整理、粘贴成册,册高28.2厘米,宽32厘米。该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徐维勤,号蹇翁,杭州人,20世纪50年代曾就职于锦州市规划设计处。1942年春在赣州石渠阁书店购得严复等致熊氏兄弟信札,1959年重装成册,该册不久由辽宁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严复致熊季廉等手札册》是研究严复生平、思想及学术的珍贵资料,其中部分内容足以修正严复研究的既有成果。正集各札内容全面,史料丰富,但所署日期极简略,或竞未署,故本文除逐篇释文外,兼对各札创作时间作详细考证,均注明所考依据,并指出原收藏者徐维勤所考失误之处,同时对札中所涉人物进行简注。附集部分因内容相对单一,史料价值亦次于正集,故仅释文并简注作者,其余从略。
一、封面及正集题识
释文:
严复书牍真迹。附(陈三)立、张元济诸人手札,一九五九年,蹇翁重装再记。(钤“徐式”白文印)
内封为严复相片一张(钤“徐氏藏”朱文印)
谨按:
严复相片当为1903年7月23日寄赠熊季廉。考后有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廿九日严复致熊季廉札云“同日寄上贱影一幅,以当常面”,为全册各札唯一一次述及赠送相片之事,所言当即此幅。
释文:
严几道先生手札墨迹,一九四二年春在赣州石渠阁书店所得。均先生致其弟子熊元锷(季廉)、元鏊(季贞)者。季廉为先生高足弟子,中光绪癸卯乡榜解元,又四年病卒,英年早逝,先生最所哀恸。观其手札,可见师弟之谊,异常诚挚。其中如季廉所作“救亡标、本二论”,先生亲笔删改,评语亦(“绝”点去)极峻婉。又刊印《严评<老子)》,熊序原稿亦经先生朱笔润文,书中评论当时满清政府执政人物,如张之洞、岑春暄辈,深致讥刺,论袁世凯则测其终凶等,为治严氏传记者所未见,足为补充资料,并可捉正传记缪误之处。
余收藏此墨迹,为平生珍爱,勿敢散失。除曾以其中一通于一九五二年寄赠北京大学马寅初外,兹重为排列,略次时期,大约各书以光绪二十六年起,讫于民国三年,但入民国后仅一通云。
按:先生致熊纯如各书,已发表在北京大学《学衡》杂志中。熊纯如,名育饧,为季廉族人,曾任江西教育厅长,其人在抗日战争期尚健在。近出版《严复传》以为即熊元锷者,误也。
一九五九年七月,杭人徐维勤自记于沈阳寓次。(钤“徐维勤印”白文印)
二、信封二枚
释文:
江西南昌百花洲广智书庄,烦转交熊季廉老爷。极感。、天津严复拜托。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信发于天津,邮戳显示发信日期为“12,AUG,02”,即1902年8月12目。故本枚当为内中《严复致熊季廉札(七)》(作于1902年8月11日)之封。
释文
江西南昌孺子亭呈:熊老爷(官印元锷)惠启。几道由北京缄发。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信发于北京,邮戳显示发信日期为“7,FEB,04”,即1904年2月7日。故本枚当为内中《严复致熊季廉札(十九)》(作于1904年2月6日)之封。
三、严复致熊季廉札(一)
释文:
贵上老耶。敬使两元。严复顿首。蒙赐多宝,一一登嘉,余定面谢。季廉老棣夕祺。
(钤“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札当作于1900年秋。从全册唯一一次以工整楷书署名的端庄郑重来看,当为严复向熊季廉的初次通信。严复《熊生季廉传》云“复之得交季廉也,以庚子(190。)……秋,季廉至海上,先以书自通,继而执贽造吾庐,求得著籍为弟子”,故本札实为对熊季廉执贽造庐的谢帖。又既言“面谢”,可知此时二人同在一地,即上海。
四、严复致熊季廉札(二)
释文:
季廉仁仲足下:
昨承惠临,恨未握发,惆怅!今日拟过高斋,又复阻雨。《天演论》已校改数番,鲁鱼当少。外签已乞苏龛书得,夹在内叶者可用也。谨以奉呈几次。但此书发影,系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彦复何如?
大箸“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此事固不可以文字计较短长,但无似既承厚爱,许在他山之列,自当以直谅自处。窃谓以贤者之年力才气,事事宜力争上游,则文字一道,言为心声,不可不加之意也。况以言感人,其本已浅;言而不工,感于何有? 必求大作之疵,则下笔太易,语多陈俗,一也;过为激发之音,闻者生倦,二也;义俭辞奢,以己之一幅,当能者之一行,三也。今欲谋所以救之之术,宜熟读古书,求其声与神会,而下笔力求戛戛其难之一境,而又讲求事理,以为积厚流光之基。走所以附益执事者,如是而已。意拙言直,想爱我者能鉴之也。眉评总评,僭妄之极,诸惟亮恕。余俟面谈。手讯旅安。
严复顿首。
外附:大文二篇,拙稿一卷。
(原收藏者徐维勤手记:光绪二十六年秋,先生在上海,熊季廉执贽来修弟子礼,此当其时。钤“徐维勤印”白文印、“静蝉秋室珍藏”白文印)
谨按:
此札当作于1901年4月,原收藏者徐维勤定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当误。
札中所述“大箸‘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必求大作之疵,则下笔太易,语多陈俗……”系对熊季廉“标本两论”进行批改后所作的评语。从“两论”所涉史实,及其时政评论的性质,可知其文之作,当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初五之后数日内(详见后“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标论》”按文)。而本札又稍晚于“两论”,即在该年二月中旬至此后数日内。
又札中言“《天演论》已校改数番,鲁鱼当少。外签已乞苏龛(郑孝胥)书得,夹在内叶者可用也”,表明其作于《天演论》即将出版印行之时。考《天演论》曾数度出版,其中熊季廉所参与者有二:一为光绪辛丑(二十七年,1901)仲春富文书局石印本,一为光绪癸卯(二十九年,1903)杭州史学斋石印本,二书末页均有“门人南昌熊师复(季廉)覆校上石”字样。而据前段所考时间分析,此札所言当指前者,故此札又必不晚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
综前所考,本札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且在中旬以后,即1901年4月。
另,本札与致阆生等札所用同为“元章监制”红笺,二者之作当相去不远。后者作于1901年4月20目无疑,亦可辅证此札作于同一时期。此外,札中有“昨承惠临……今日拟过高斋”之语,表明此时严、熊二人同在一地,考严复行踪,可知该地当为上海。
注:
苏龛: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苏堪、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县人。光绪举人,曾任安徽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清末改革派政治家,与严复交往甚密。民国后,以遗老自居,支持清室复辟。伪满时期,出任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有《海藏楼诗集》。
彦复: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清末四公子”之一,曾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主张维新自强,后上疏要求归政于光绪帝。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标本两论:指熊季廉所作《救亡标论》、《救亡本论》两文,严复受季廉之托,亲为批改。后称“外附:大文二篇”亦此。全文见后。
五、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本论》
释文:
救亡本论
(“洞微子奋衿扼腕,流涕被面,踌踊哀号,以告我后、我大夫,而”删去)(严复眉批:此等字面话头,用之最宜矜慎。有道理人一辈子不过用一二回也。)
今日之事,一言以断之日:(“时至今日”删去)变法行新政则生,不变法不行新政则死。变法行新政则存,不变法不行新政则亡。我后、我大夫其好死而乐亡耶?则吾复奚言。若犹惧死而畏亡,(严复眉批:“惧死畏亡”,语亦来得体。)则当改弦易辙,急起直追耳。夫敝法若疮疴之著于体(不止此),新政若饥渴之切于身。速谋良医,速进食饮,不容旦夕或缓者也。
或曰:今死亡在眉睫,而子侈言变法行新政,毋已迟乎?答之日:吾闻某通人日,中国有一分可存性质,即一日不致瓜分。倘竞瓜分,则必并一分可存性质而亦无之。除瓜分外,实无位置中国之处。嗟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中国而欲自存也,谁能御之!今吾诚发愤为雄,大行改革,据戊戌之坠绪而申而理之,而扩而充之,则各国将慑然于睡狮之将醒,以中国人之膨胀力,一跃而达于文明之度,奚难焉。(严复眉批:语有剑拔弩张气,践之乎为丈夫矣。)其阴谋之暂戢,压制之稍轻,有必然者。孟子曰: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严复眉批:引书与前文口气不称)为善者何?变法行新政是已。
虽然,法不徒行,待人而举。人不自至,有君乃庸。呜呼!此天下豪杰之士所以推究腐败之原,佥谓圣主失权之所致也。今国势阽危,有如累卵,举中国君臣士庶,皆莫必其旦夕之命。而训政者犹握固不释,立乎人之本朝者,知二千年之圣教将委草莽,三百载之社稷将成邱墟,四万万之人民将为牛马,二万万之土地将沦异域。犹复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漠然无所动于中,不肯披肝沥血,一讼言其病根之所在。胡铨日:今举朝皆妇人也。呜呼!安所得(“此诸”圈去)如许?妇人者编尸于吾中国四百兆人之上耶?且彼训政者,日事荒淫,(眉批:发为诟詈,于事尤无补矣。)不闻不知已耳,独何解于衮衮诸公耶?抑诸公之不敢(“也”圈去)言者?惟畏死耶?(“今”圈去)假令各省督抚藉(“洋”圈去)外人之干涉,露章请归政(“以存中国”点去),甚或效鬻拳之兵谏,以稍存生人之气于抟抟大地之上,吾未见其终无济而遂死于法也。失此不图,它皆枝叶。亡矣,不可救矣,扁鹊、俞跗望而却步矣。屈原日: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日:言者稿镐,听者藐藐。姚鼐日:世固有宁视其国之危亡,不以易其一身一朐之富贵者。是则可为大哀者已,是则可为大哀者已。
(严复尾批:其情急,故其词危,知君有一肚皮愤懑。虽然,激昂慷慨之词感人犹浅,不若出之以沈郁顿挫者之劲大也。仆以槁木死灰之心,观忠愤激烈之作,宜其格格不相入也。)
(钤“徐维勤”白文印)
谨按:
此文为熊季廉作于1901年4月初(详见后文“严复手批熊季廉《救亡标论》”按文),严复受托批改。文中表达了对光绪帝失权、慈禧太后专权的不满,对政治腐败、国势阽危的忧虑,并提出归政于皇帝、变法行新政的政治主张。
考严复曾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七至十四日(1895年5月1日至8日)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政论《救亡决论》,指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首倡“救亡”之说,呼吁“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熊季廉深受该文影响,后又在光绪辛丑(1901)秋编刻《侯官严氏丛刻》(南昌读有用书斋校印出版,木刻本四册)时专门收入此文。此《救亡标论》与《救亡本论》,显系受其影响而作,故特请严复斧正。
根据此文与后文《救亡标论》的内容、特别是《救亡标论》首段关于两文写作来由的概述(“一得之愚,不敢自蠲,谨撰为‘救亡标、本论’两篇”)来看,应为《救亡标论》在前,本文在后。两文目前排列顺序似为原收藏者重装时颠倒所致。
注: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人。南宋时期爱国名臣,反对与金议和。
鬻拳(?-前675):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因事诤谅楚文王,文王不从,乃以兵器强使纳谏。
扁鹊(前407-前310):黄帝时期神医。亦指秦越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医术高超,故人们借用“扁鹊”的名号称呼他。
俞跗:黄帝时期著名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
屈原(前340-前278):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首创“骚体”,有《离骚》《九歌》等。
姚鼐(1731-1815):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有《惜抱轩全集》,曾编选《古文辞类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