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经验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go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后腹腔镜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3岁。病程7 d~3个月,平均1.5个月。4例均为体检偶然发现,无症状。专科查体均为阴性。肿瘤位于左、右侧各2例。B超检查示2例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不丰富。增强CT检查均有强化,其中1例有钙化。MRI检查为混杂不均信号。肿瘤大小2.3~4.5 cm,平均3.0 cm。4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2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游离肾动脉及肾肿瘤后,阻断肾动脉,完整切除肿瘤并缝合肾盂和肾实质创面。

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7~191 min,平均157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35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45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8 d,平均7 d。病理检查:囊实性和实性肿瘤各2例,镜下观察可见均匀的肿瘤细胞核离开基底侧呈线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AⅨ、CK7、34 E12均为阳性,CD10、P504S、CD117为阴性。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其中3例为WHO/ISUP分级1级,1例为2级。术后随访4~30个月,平均14个月,4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癌的一种新亚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此类型肾癌的有效方法,本病预后相对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国内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CRL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采用Norman问卷和周径测量法对BCRL的发病情况进行评估,并应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整组患者Norman问卷和周径测量两种诊断方法的BCRL发病率分别为31.7%和27.0%。多因
目的利用CBCT数据分析研究宫颈癌内外照射中的摆位误差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3—6月间肿瘤医院收治的ⅡA—ⅢB期宫颈癌内外联合照射患者6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常规宫颈癌外照射ⅡA—ⅢB期患者60例。统计每例患者首次治疗的CBCT摆位误差,即x、y、z轴向摆位误差及计算的三维向量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技术误差。结果将数据线性拟合后发现,随定位参考点与靶区中心点距离变大,x、y、z
目的研究ⅢA (N2)期NSCL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3年间完全手术切除、术后分期为ⅢA (N2)的NSCLC患者资料199例,用Cox模型进行转移、复发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结果199例患者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3例,1、2年转移率,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38.7%、52.6
目的更好地完善食管癌非手术N分期。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本院接受放疗的501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分析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对OS影响,完善原非手术N分期并对推荐N分期进行评价。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等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3、5年样本数分别为404和205例。1、3、5年OS率分别为64.9%、26.5%、18.3%,DMF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DWMRI参数早期预测食管癌放化疗反应,寻找优选的预测时间点及预测阈值以指导临床。方法2010—2011年间连续性入组38例食管鳞癌患者,均行3DRT 60 Gy分30次6周完成,辅以同期或巩固化疗(FP或TP方案)。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开始后第1—6周末共7个时间点行DWMRI扫描,对扫描所获ADC值及DWMRI序列肿瘤长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用成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对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临床因素178例。化疗为含铂两药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2~6个周期),原发肿瘤3DRT中位剂量60.3 Gy (36.0~76.5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2、3年OS和中
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 SBRT能提高肿瘤LC率,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剂量分割模式并不明确。国外LAPC的治疗经历了从常规剂量分割到单次大剂量再到低分割、高分次剂量的演变,国内也从常规剂量分割演变为低分割、高分次剂量模式。依据目前的放射生物学原理及临床研究,6~7次分割、隔日照射的模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对SBRT并没有更加合适的剂量转换模型,LQ模型依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模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及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的可行性。方法在固体水测量模体中使用CC13空气电离室和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不同距离(1~31 cm共13个测量点)、深度(3、10、15 cm)、射野大小(10、20、30 cm)、楔形板(W15、W45、VW15、VW45)、射线能量(6、18 MV)下的周边剂量分布。移除散射模体,测量其周边剂量与漏射剂量Dle
目的介绍2006—2015年度"肿瘤放疗"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方法在ISIS系统中通过学科代码(H1610)和"肿瘤放疗"关键词检索2006—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肿瘤放疗"领域的资助信息,分析项目的研究领域分布、申请人及依托单位的地域分布、单位性质等。结果近10年肿瘤放疗领域资助项目共435项,资助金额1.8亿元,数量和金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占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