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起始阶段,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由于其要求记忆内容较多,对实验操作有一定要求,且原子、分子的空间结构等内容相对抽象,因此学习起来并不算容易。初中化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结构、反应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理论很重要,实验也很重要,实验是检验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学好初中化学知识,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实验技能,而实验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就可以在活动教学中展开。
关键词:初中化学;活动教学;探索精神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285
引言
活动教学指的是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相关教学流程,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中去,直接从现实操作中获得对知识的直接理解和感受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更多是作为“引导者”而非“掌控者”,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自由探索和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进行科研探讨的能力。
一、活动教学的构成和特征
活动教学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教学类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馈。教学目标指的是活动教学出于怎样的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类型指的是开展教学的学科内容属于哪一类学科;教学原则为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探索实践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方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案,例如课前必须让学生们准备好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防止出现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还要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保证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教学反馈就是要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一方面是为了订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1],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教学流程。
二、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
(一)通过活动教学认识化学结构
传统化学课堂上,学生认识化学结构大多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解,而黑板上的平面图并不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结构的具体内容,即便使用多媒体教学,化学结构的立体空间依然是一个理解难点。而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化学分子模型来讲解化学结构,知识内容就变得直观和易于理解了。将化学分子模型进行拆解和组装,并在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归纳[2],就可以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了。例如在学习水分子时,就可以向同学们演示一个水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它们构成的方式又是怎样的——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它们的构成方式为两个氢原子成一定夹角连接在一个氧原子上,而通过化学模型,学生还能便捷的计算并验证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多少,这些在纸面上用抽象符号代替的知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它常见物质的分子模型进行组装,观察这些模型的化学结构。
(二)通过活动教学熟悉实验器材
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规范,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配图辅助讲解,看似学生理解起来不存在问题,然而事实上即使学生已经对这些方法规范完成了记忆,也只是有助于书面考试,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形成身体上的肌肉记忆[3]。例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节,即使学生从课本上已经了解了酒精灯等实验器材怎样使用和仪器如何连接,但是一旦到了实际操作,先组装哪个器材,酒精灯什么時候点燃,反应发生到哪个阶段就可以停止加热,这些知识内容与课本上的简单描述并不能划上等号。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化学器材的形状,材质,熟悉使用方法,进而让学生回答化学器材对应课本描述的哪些功能,并且在组装实验器材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归纳学生的常见错误,并亲自演示错误组装,让学生对错误组装产生的可能后果进行思考和回答。例如在学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双氧水制备氧气这一节,收集装置部分采取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两种方法收集制备的气体,然后均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发现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了氧气,实验结果不仅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还能了解同样的实验器材,不同的使用方法会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
(三)通过活动教学掌握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与物理实验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物理实验不会产生新的物质,而化学实验产生新物质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某些神奇的实验现象,而这些实验现象在课本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下,依然不能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不能帮助学生了解真实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变化,这一缺陷就需要活动教学来弥补。以铝与硫酸铜的反应为例,当学生在课本上学习这一反应时,只看到了反应完成的图片信息,对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一无所知,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很清楚地观察到,铝丝周围溶液的颜色逐渐由蓝色变成无色,铝丝表面生成红色固体,随着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产生的红色固体越来越多,这一动态过程就能令学生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思考,铝能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那么铝的金属活动性就比铜强。而由于活动教学具有的高自由度,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其他金属单质与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将铜的金属活动性与该金属单质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比较,比如铁丝,实验结果表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的金属活动性。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通过活动教学认识物质的化学结构、熟悉化学实验器材、掌握实验现象和背后的原理,除了直观形象地接触课本上的这些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之外,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活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辅助方法,它的核心观念就是用形象的图形和亲身的体验,来理解课本上那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符号,这种教学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正式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在今天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所以,要想在更高标准下完成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探索和学习,才能在教育事业取得更大成就,为我国人才教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4]。
参考文献
[1]宋龙年.简议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9):86-87.
[2]王江平.知识可视化及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下),2019(2):123-124.
[3]周凯龙.创新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赢未来,2018(5):19-20.
[4]金喆.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8(13):165-166.
关键词:初中化学;活动教学;探索精神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285
引言
活动教学指的是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相关教学流程,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中去,直接从现实操作中获得对知识的直接理解和感受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更多是作为“引导者”而非“掌控者”,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自由探索和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进行科研探讨的能力。
一、活动教学的构成和特征
活动教学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教学类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馈。教学目标指的是活动教学出于怎样的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类型指的是开展教学的学科内容属于哪一类学科;教学原则为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探索实践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方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案,例如课前必须让学生们准备好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防止出现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还要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保证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教学反馈就是要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一方面是为了订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1],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教学流程。
二、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
(一)通过活动教学认识化学结构
传统化学课堂上,学生认识化学结构大多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解,而黑板上的平面图并不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结构的具体内容,即便使用多媒体教学,化学结构的立体空间依然是一个理解难点。而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化学分子模型来讲解化学结构,知识内容就变得直观和易于理解了。将化学分子模型进行拆解和组装,并在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归纳[2],就可以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了。例如在学习水分子时,就可以向同学们演示一个水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它们构成的方式又是怎样的——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它们的构成方式为两个氢原子成一定夹角连接在一个氧原子上,而通过化学模型,学生还能便捷的计算并验证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多少,这些在纸面上用抽象符号代替的知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它常见物质的分子模型进行组装,观察这些模型的化学结构。
(二)通过活动教学熟悉实验器材
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规范,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配图辅助讲解,看似学生理解起来不存在问题,然而事实上即使学生已经对这些方法规范完成了记忆,也只是有助于书面考试,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形成身体上的肌肉记忆[3]。例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节,即使学生从课本上已经了解了酒精灯等实验器材怎样使用和仪器如何连接,但是一旦到了实际操作,先组装哪个器材,酒精灯什么時候点燃,反应发生到哪个阶段就可以停止加热,这些知识内容与课本上的简单描述并不能划上等号。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化学器材的形状,材质,熟悉使用方法,进而让学生回答化学器材对应课本描述的哪些功能,并且在组装实验器材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归纳学生的常见错误,并亲自演示错误组装,让学生对错误组装产生的可能后果进行思考和回答。例如在学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双氧水制备氧气这一节,收集装置部分采取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两种方法收集制备的气体,然后均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发现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了氧气,实验结果不仅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还能了解同样的实验器材,不同的使用方法会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
(三)通过活动教学掌握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与物理实验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物理实验不会产生新的物质,而化学实验产生新物质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某些神奇的实验现象,而这些实验现象在课本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下,依然不能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不能帮助学生了解真实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变化,这一缺陷就需要活动教学来弥补。以铝与硫酸铜的反应为例,当学生在课本上学习这一反应时,只看到了反应完成的图片信息,对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一无所知,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很清楚地观察到,铝丝周围溶液的颜色逐渐由蓝色变成无色,铝丝表面生成红色固体,随着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产生的红色固体越来越多,这一动态过程就能令学生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思考,铝能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那么铝的金属活动性就比铜强。而由于活动教学具有的高自由度,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其他金属单质与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将铜的金属活动性与该金属单质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比较,比如铁丝,实验结果表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的金属活动性。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通过活动教学认识物质的化学结构、熟悉化学实验器材、掌握实验现象和背后的原理,除了直观形象地接触课本上的这些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之外,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活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辅助方法,它的核心观念就是用形象的图形和亲身的体验,来理解课本上那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符号,这种教学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正式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在今天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所以,要想在更高标准下完成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探索和学习,才能在教育事业取得更大成就,为我国人才教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4]。
参考文献
[1]宋龙年.简议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9):86-87.
[2]王江平.知识可视化及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下),2019(2):123-124.
[3]周凯龙.创新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赢未来,2018(5):19-20.
[4]金喆.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8(13):165-166.